魏衍華老師在《論語·述而》通講的分享

本篇的分章有不同的說法,這裏姑且按照錢穆先生的觀點,分為(wei) 三十七章。本篇的第三十五章“奢則不孫,儉(jian) 則固”;第三十六章“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最後一章“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這三章,特別是第三十六、三十七兩(liang) 章,是對於(yu) 孔子形象非常深刻的描述,是後世繪孔子像的重要依據。

傳統書院如何走向未來?——朱漢民在2021首屆臨汝書院高峰論壇上的發言紀要

8月28日,由江西臨(lin) 汝書(shu) 院、前行科創、政邦智庫聯合策劃的2021首屆臨(lin) 汝書(shu) 院高峰論壇隆重啟幕。中國書(shu) 院學會(hui) 會(hui) 長、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國學研究院院長朱漢民教授,以《繼承·創新——傳(chuan) 統書(shu) 院如何走向未來》為(wei) 題發表主旨演講,縱向梳理了中國書(shu) 院的前世今生,並就如何總結書(shu) 院傳(chuan) 統、弘揚書(shu) 院精神、探索當代模式提出了···

【顏炳罡】傳統家訓的現代價值:由家族製度的破壞到家庭文明的重建

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在家國同構的中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良好的家訓家風與(yu) 家庭教育、個(ge) 體(ti) 成長、社會(hui) 和諧、國家治理之間存在何種關(guan) 係?傳(chuan) 統文化中有哪些值得傳(chuan) 承的優(you) 秀家訓與(yu) 治家智慧?近代社會(hui) 家族製度遭遇了何種困境?如何培養(yang) 優(you) 良的家風家教、重建現代家庭文明?對這些問題的理性思考與(yu) 正確解答,對我們(men) 今天的家庭教育、人才培養(yang) ···

【專訪】王立斌:談當代書院發展

在文物普查中,我到鵝湖書(shu) 院(當時鵝湖小學)看到書(shu) 院破爛嚴(yan) 重,書(shu) 樓倒塌,碑亭關(guan) 牛,牌坊受損,雖然是學校,同時還是1957年就被列為(wei) 江西省第一批文化保護單位,文革都沒被破壞掉,現在改革開放了,我們(men) 有責任保護他,所以我就通過文物普查調查的情況,寫(xie) 了一個(ge) 詳細修繕鵝湖書(shu) 院的調查報告,得到縣政府的支持,並以縣政府的名義(yi) 上報省···

【宋立林】在《論語·公冶長》通講的分享

各位師友,大家好!第五篇《公冶長》,共有28章,總體(ti) 分量和之前各篇是差不多的,但是它包含了一個(ge) 主題,就是對古今人物的評點。古今人物可以分為(wei) 兩(liang) 類:一類是孔門弟子,一類是春秋時期的賢大夫。所以,此篇第一部分可以作為(wei) 孔門弟子們(men) 的群像,第二部分可作為(wei) 賢人氣象的一種展現。不管第十五章孔文子賢與(yu) 否,但是他具有卿大夫賢者的那···

【劉海峰】“從古代科舉到現代高考”現場互動

科舉(ju) 製度在中國曆史上延續了整整1300年,在唐宋以後的政治生活和社會(hui) 結構中占據著中心地位,科舉(ju) 考試成為(wei) 人文、教育活動的首要內(nei) 容。古代科舉(ju) 怎麽(me) 考?現代人對古代科舉(ju) 有哪些誤解?科舉(ju) 傳(chuan) 統與(yu) 當今高考改革有何關(guan) 係?2019年7月20日,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hui) 委員、科舉(ju) 學的首創者和高考改革穩···

【楊國強】文化遷流中的“中國本位文化”意識 ——讀陳寅恪先生

以陳寅恪先生的學問而論,我們(men) 隔了好幾層,所以不敢妄發議論。今天應會(hui) 議的安排在這裏略陳一己之見,隻能是把陳先生當成中國近代曆史變遷中產(chan) 生的一個(ge) 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選取他的三段話,就我的認知所及,說一點個(ge) 人的理解。

【專訪】楊誌剛:禮學是個“硬核問題”

《中國古代禮學論集》是上海博物館館長楊誌剛發表於(yu) 1990年-2014年之間的研究論文集。在他求學的年代,“禮”一度是被棄置的命題,與(yu) 其今日的“熱度”截然不同。而在新的時空背景下重探禮學,是他“朝花夕拾”的目的。

【楊朝明】《論語·八佾》 ——明禮知理,為國以禮

各位同道,下午好!通講《八佾》篇之後,我想大家一定對這一篇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就像剛才的提問與(yu) 交流所體(ti) 現出來的,大家對《論語》的了解與(yu) 認識可能不太一樣,實際上,我們(men) 每讀一遍都會(hui) 有新的感悟,這就是經典的“常讀常新”。每一次讀《論語》,我們(men) 都能體(ti) 會(hui) 出來一點,這就是看起來其中的每一章說的都是具體(ti) 問題,但當我們(men) 把各章連篇···

【楊朝明】《論語·為政》—— “為政以德”與“成德”之教

各位,下午好!今天我們(men) 講讀《論語》的《為(wei) 政》篇。如果我們(men) 把第一篇看成全書(shu) 的緒言或總括,是從(cong) 總體(ti) 上講修身做人問題,那麽(me) 就像《左傳(chuan) 》所說“學而後從(cong) 政”所隱喻的,第二篇《為(wei) 政》的地位也就凸顯出來。《為(wei) 政》篇開宗明義(yi) ,說“為(wei) 政以德”,而孔子之學正是“成之以文德”的學問,實際上,《為(wei) 政》篇第一章之後的各章,正是圍繞如何“成德”···

景海峰與現場聽眾“談心”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心”不僅(jin) 僅(jin) 是生理學、醫學上與(yu) 個(ge) 體(ti) 生命緊密相連的重要器官,更具有一種道德的、認知的、本體(ti) 的意義(yi) 與(yu) 內(nei) 涵。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源流中,不僅(jin) 儒家講“心”,而且佛、道也談“心”。在陽明心學盛行的今天,我們(men) 該如何正本清源,來理解“心”與(yu) “心學”,探尋從(cong) 孟子、管子、荀子到陸九淵、王陽明之間“心學”的詮釋路徑與(yu) 多重意涵,···

【吳飛】禮學與禮學研究 ——在製度與思想之間

我認為(wei) 禮學本來就具有這樣一種麵向。曆代的禮學研究,首先包含了與(yu) 禮相關(guan) 的經學討論——這是完全學術化的。但在曆史上,這些學術討論其實也和各個(ge) 朝代的禮製實踐之間密不可分。可以說,在思想和製度的交融間,禮學在曆代形成了一個(ge) 很有現實性的學術傳(chuan) 統。禮學在曆史上的學術演進,不僅(jin) 包含了對“禮”的道理的不斷思考,同時也涵蓋了曆代實···

【吾妻重二】談《朱子家禮》及東亞家禮文化

日本關(guan) 西大學教授、東(dong) 西學術研究所所長吾妻重二先生是日本朱子學研究的領軍(jun) 人物,在“朱子家禮”領域成果卓著。2020年他的《朱子家禮宋本匯校》在中國出版,近期他又出版了《愛敬與(yu) 儀(yi) 章:東(dong) 亞(ya) 視域中的〈朱子家禮〉》,他在本書(shu) 後記中說:“本書(shu) 是首次在中國出版,在日本尚未出版。”禮學研究如今漸成熱門,《上海書(shu) 評》約請本書(shu) 責編對吾妻···

【陳明】霸王道雜之:儒家政治哲學導論

2021年7月14日上午,湘潭大學陳明教授於(yu) 2021年“古典傳(chuan) 統與(yu) 人文教化”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做《霸王道雜之:儒家政治哲學導論》講座。參與(yu) 本次暑期學校的全國各高校的百餘(yu) 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及旁聽學員參加了講座。

【張文江】 《周易》的觀象體係與古史序列

2021年7月13日下午,同濟大學張文江教授於(yu) 2021年“古典傳(chuan) 統與(yu) 人文教化”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做《<周易>的觀象體(ti) 係與(yu) 古史序列》講座。參與(yu) 本次暑期學校的全國各高校的百餘(yu) 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及旁聽學員參加了講座。

【唐文明】成德之教與君子之學:儒門教化的內在機理與複興理勢

2021年7月12日,清華大學哲學係唐文明教授於(yu) 2021年“古典傳(chuan) 統與(yu) 人文教化”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做《成德之教與(yu) 君子之學》講座。參與(yu) 本次暑期學校的全國各高校的百餘(yu) 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及旁聽學員參加了講座。

【陳明】乾父坤母:儒教文明的世界圖景

2021年7月13日上午,湘潭大學陳明教授於(yu) 2021年“古典傳(chuan) 統與(yu) 人文教化”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做《乾父坤母:儒教文明的世界圖景》講座。參與(yu) 本次暑期學校的全國各高校的百餘(yu) 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及旁聽學員參加了講座。

宋立林老師在《論語》通講的分享

各位師友,下午好!慢廬過去一年的活動圓滿,文化沙龍和工作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即便如此,我們(men) 對自己文明的理解還遠遠不夠。中華文明的主流是儒家文明,而儒學的核心是經學,經學的基石在經典。在21世紀的今天,絕大部分中國人都應該讀一讀經典。儒家經典以五經為(wei) 根本,要想進入五經體(ti) 係,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從(cong) 四書(shu) 起。對大眾(zhong) 而言,要···

【景海峰】談心——在屈子書院講壇的主題演講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心”不僅(jin) 僅(jin) 是生理學、醫學上與(yu) 個(ge) 體(ti) 生命緊密相連的重要器官,更具有一種道德的、認知的、本體(ti) 的意義(yi) 與(yu) 內(nei) 涵。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源流中,不僅(jin) 儒家講“心”,而且佛、道也談“心”。在陽明心學盛行的今天,我們(men) 該如何正本清源,來理解“心”與(yu) “心學”,探尋從(cong) 孟子、管子、荀子到陸九淵、王陽明之間“心學”的詮釋路徑與(yu) 多重意涵,···

【吳鉤】如果穿越回宋朝,可以做什麽生意走上人生巔峰

近十年來,我一貫反對聲色俱厲批判傳(chuan) 統,主張以一種溫情與(yu) 敬意看待我們(men) 的曆史。《宋潮》的主題之一,就是以堅實的史實,對所謂的“中國曆史停滯論”作出反駁。許多知識分子都喜歡引用一個(ge) 據稱是黑格爾提出的論斷:“中國的曆史從(cong) 本質上看是沒有曆史的,它隻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cong) 中產(chan) 生。”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