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中國社會(hui) 文化發展的新形勢下,儒學正重新以可敬、可親(qin) 、可愛的正麵形象回歸到社會(hui) 大眾(zhong) 的生活世界,中國思想文化界也湧現出一批誌在弘揚儒學、複興(xing) 中華的所謂大陸新儒家,一些充滿豪情和激情的儒學青年也紛紛登場,這些社會(hui) 文化現象都是值得肯定的。八十年代以來,幾十年如一日,陳來先生一直站在時代思想文化的中心,廣泛而···
2021年,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中心的格式審查,標誌著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進入衝(chong) 刺階段。作為(wei) 一組長達7.8公裏的巨大建築群和城市空間的組合體(ti) ,北京中軸線是曆經700餘(yu) 年發展形成的富有韻律、和諧,具有強烈標誌性、儀(yi) 式性的反映東(dong) 方文明的都城中心區域。
文化自信開啟了文明自覺,而脫離了經學的中國哲學會(hui) 成為(wei)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建構當代中國哲學形態,中國傳(chuan) 統“經學”則應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突破口。2021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主辦、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合辦的“哲學的殿堂——2021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係列”反響熱烈。其中,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楊慶中主講的“《周易》古經對孔子···
實踐與(yu) 認識的關(guan) 係,是哲學史上的重要問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標舉(ju) 的“實事求是”,是對此哲學問題的深刻回應,也是百年來屢創成就的重要法寶,既繼承了馬克思主義(yi) 的實踐內(nei) 核,又融合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智慧。
“中國哲學中的‘天’是生生不已的萬(wan) 物之全體(ti)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姚中秋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時表示,敬天和“天人合一”的觀念,從(cong) 最深處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根性,帶來中國人積極向上的生命觀、包容的文明觀和人本中道的生態觀,使中華文明做到“可大可久”。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日前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將中共百年奮鬥的曆史經驗總結為(wei) “十個(ge) 堅持”,“人民至上”居突出位置。
《大學》曰:“古之欲明明徳於(yu) 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wan) 家。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hui) 和諧的重要基點,是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夢想啟航的地方。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中華民族複興(xing) 的過程中,我們(men) 應該如何重新認識中華“家”文化的根本內(nei) 涵及其與(yu) 儒學的關(guan) 係,合理定位其在中華傳(chuan) ···
2021年11月7日,應郴州市文旅廣體(ti) 局邀請,石頭記讀書(shu) 社組織專(zhuan) 家團隊到該市調研賦能文旅融合大計,專(zhuan) 家實地考察了裕後街、蘇仙湖、濂溪書(shu) 院、女排訓練基地等現場,並就該市濂溪書(shu) 院修複利用、郴州夜遊文化品牌打造、高端文化論壇策劃等進行座談研討,本文為(wei) 周建剛教授發言。
儒家的學問是為(wei) 己之學,是成就自我、成就他者、成就萬(wan) 物的生命之學。儒家的仁愛首先是自愛。基於(yu) 自愛而產(chan) 生的共情,推己及親(qin) 是孝敬父母,是愛父母;推己及人是愛人,是人類之愛;推己及物是愛物,是萬(wan) 物一體(ti) 之愛。這是儒家"仁"的精義(yi) 和普世價(jia) 值。
2021年12月18-20日,由河北省儒學會(hui) 主辦,河北省儒學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與(yu) 教育普及委員會(hui) 聯合承辦的第二期儒家經典學習(xi) 班在石家莊開班。本期學習(xi) 班禮請著名儒學家,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孔子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楊朝明先生及其弟子擔任主講。學習(xi) 內(nei) 容為(wei) 儒家經典《大學》《中庸》。
從(cong) 2005年開始在歐洲議會(hui) 工作至今,我接觸過不少歐洲的政黨(dang) 。因為(wei) 工作需要,我參加過一些議會(hui) 中日常的黨(dang) 團大會(hui) ,如人民黨(dang) 團會(hui) 議、歐洲保守與(yu) 改革黨(dang) 團會(hui) 議等。我也參加過幾次英國保守黨(dang) 的年會(hui) 、地區會(hui) 議、選區會(hui) 議,並在兩(liang) 次歐洲大選中為(wei) 英國保守黨(dang) 拉選票。由於(yu) 歐洲議會(hui) 歐中友好小組是一個(ge) 跨黨(dang) 派的組織,議員們(men) 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黨(dang) 派,···
隨著“考古盲盒”帶熱考古,《天工開萬(wan) 物》等網絡短片讓傳(chuan) 統技藝重回公眾(zhong) 視線,傳(chuan) 統文化正在重新變得流行。如果說傳(chuan) 統文化是一棵大樹,儒家文化無疑是樹幹,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時指出,儒學本身是超越時空的思想,隻要人類還生活在一起,哪怕百代之後,也仍然能作為(wei) 為(wei) 人處世之道。他既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一些···
自古以來,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是人類要處理的三大重要關(guan) 係之一。梁漱溟曾論及關(guan) 於(yu) 人的三大關(guan) 係: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人際關(guan) 係,以及人己關(guan) 係。但現代生態危機暴發之前,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並未引起人們(men) 的足夠重視。從(cong) 曆史角度看,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逐步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建構自然的過程。在中國,“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占主導地位,倡導人與(yu) 自然···
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資深研究員、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謝茂鬆認為(wei) ,士農(nong) 工商的社會(hui) 結構培育了中國傳(chuan) 統民本思想,繼而影響到國家政治秩序的架構。中國文明作為(wei) 世界史上唯一連續未斷裂的原生道路文明,其“可大可久之道”亦孕育於(yu) 民本思想及天下意識中。
當今世界麵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百年大疫情,全球化浪潮遭遇困境,西方國家民族主義(yi) 抬升,“文明衝(chong) 突”論甚囂塵上……人類文明該往何處去?古老的東(dong) 方文明能否成為(wei) 當今世界性困境的解藥?中國在追尋文明之根的過程中應當怎樣“激活傳(chuan) 統”“返本開新”,並讓世界理解中國傳(chuan) 統思想中“天下大同”等重要的社會(hui) 理想和世界觀?
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間共同關(guan) 注的嚴(yan) 峻挑戰之一。2020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hui) 上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另一方麵,氣候問題亦成為(wei) 西方國家奪取全球治理話語權和議程製定權、甚至對發展中國家實施“綠色遏製”的重要場域。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視角出發,會(hui) 如何看待日···
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至今沒有中斷過的古文明,這與(yu) 其根性特征有密不可分的關(guan) 係。《尚書(shu) 》雲(yun)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曰:“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今天的中國則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三個(ge) 曆史決(jue) 議——《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日前全文發布。決(jue) 議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chuan) 承和弘揚好。
我講這麽(me) 幾點意思。因為(wei) “湖學”要從(cong) 胡瑗在湖州進行教育改革說起。胡瑗的教育改革,後人總結為(wei) 一句話,就是“明體(ti) 達用”,他的學術也被歸結為(wei) 明體(ti) 達用之學。胡瑗在湖州的時候,設立了兩(liang) 個(ge) 齋:一個(ge) 是經義(yi) 齋,一個(ge) 是治事齋。這兩(liang) 個(ge) 齋的設立已經表現了他明體(ti) 達用的思想傾(qing) 向。回顧明體(ti) 達用思想,它在今天教育和文化傳(chuan) 承方麵的意義(yi) ,我想有這麽(me) ···
王陽明與(yu) 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wei) “孔孟朱王”,是中國曆史上集立德、立言、立功於(yu) 一身的“完人”,其思想不但影響了明代以後中國學術發展的整個(ge) 格局,而且流傳(chuan) 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dong) 南亞(ya) 各國。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深刻影響了明代中葉之後的中國思想發展進程。其知行合一學說蘊含著怎樣的思想內(nei) 容與(yu) 人生哲理?對我們(men) 當今社會(hui)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