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明】為何說崇正義是中華民族的核心追求?

近代以來,中國學術界談到所謂“正義(yi) ”理論時,每每習(xi) 慣以西文“justice”一詞作基礎,許多社會(hui) 問題的論述也依此而展開。現在學者們(men) 清晰地看到,隨著“西學”的強勢進入,以儒學為(wei) 主體(ti) 的傳(chuan) 統文化遇冷,中國學術界對“中國正義(yi) 論”傳(chuan) 統“集體(ti) 失語”。殊不知,中國的“正義(yi) ”學說更加根深葉茂、內(nei) 涵豐(feng) 富,是核心價(jia) 值觀念的深厚土壤和牢固根基。

【劉誌勤】“一諾千金”的中國誠信觀,何以成為國際市場“稀缺產品”?

中華文明連綿五千餘(yu) 年,生生不息。誠信可謂其中一條重要血脈和精髓,貫穿始終,使中華文明在曆史錯綜複雜的大變局中保持不斷,承續至今。

【張師偉】傳統民本與現代民主何以“靈犀相通”?

民主,是現代文明的基本意涵,也是當今世界人類的共同價(jia) 值。中國將“民主”列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

【謝茂鬆】仁愛何以成為中華文明最具優先性、通貫性的價值?

在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創造了悠遠博厚的中華文明。仁愛思想始終是中華文明最具優(you) 先性、通貫性的核心價(jia) 值,至今仍在影響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行為(wei) 選擇。

【劉強】道術已裂,治道何為?——在“儒家治道與人類文明國際論壇”上的發言

我還想表達一點,我很佩服方老師以“治道”為(wei) 對象進行課題研究,我想他其實有一個(ge) 抱負,就是想對當今的“治道”研究進行“創新性發展與(yu) 創造性轉化”,這其實是一個(ge) 很大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men) 文科的研究多數都僅(jin) 僅(jin) 停留在象牙塔裏,很多成果沒有辦法進行轉化,所以“治道”能不能轉化恰恰就是一個(ge) 問題。

【專訪】郭齊勇:“認真、有責任心”的《中國哲學通史》

中國哲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對它進行反思的時候了。哲學仍然是“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之學,即是說,哲學既在大雅之堂上,又在百姓的日用常行之間。我們(men) 既要防止哲學的庸俗化,又不能杜絕哲學的通俗化。我們(men) 希望國民的哲學素養(yang) 有所提升,當然首先還需要打破人們(men) 對“哲學”的教條式的理解,打破一些框框。

【專訪】何仁富:傳統文化教育應該是生命的教育

當前大中小學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非生命化”,傳(chuan) 統文化被當成了固化的“知識係統”“人文典故”,而不是活生生的“生命的學問”。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者,不是為(wei) 了成就自己的生命,更多的隻是學習(xi) 知識、應付考試。講授傳(chuan) 統文化者,自己對所講授的內(nei) 容缺乏真誠的信仰,信不深、講不透、落不實。傳(chuan) 統文化的教育要真正得到落實,必須從(cong) “信”···

在現代大學裏麵如何辦書院?——嶽麓書院副院長陳仁仁教授訪談錄

陳仁仁教授一再強調書(shu) 院的文化教育功能,認為(wei) 書(shu) 院製可以為(wei) 現代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提供解決(jue) 的思路。

田飛龍談香港新征程發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hui) 理事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專(zhuan) 訪,就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進行了深度解讀並就香港新征程中的具體(ti) 發展問題給出瞭解答和建議。期間,田飛龍深入分析了“一國兩(liang) 製”必須長期堅持這一重大曆史論斷的核心意涵,“四個(ge) 必須”對“一國兩(liang) 製”···

【專訪】中央黨校哲學部王傑教授:實現中國夢須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領導幹部也要學習(xi) ,以學益智,以學修身。我們(men) 國家曆來講究讀書(shu) 修身、為(wei) 政以德。“仕林儒學”主要目的是為(wei) 了強化領導幹部的政德教育,更加明確儒學對領導幹部的傳(chuan) 統文化涵養(yang) 作用。“仕林儒學”的最大現實意義(yi) 是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解決(jue) 領導幹部的思想認識、政德修養(yang) 等實際問題。現將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

【安樂哲】在2022年國際儒學與中華文化師資班開幕式上的發言

我們(men) 相聚在這個(ge) 暑期班,是要來共同解決(jue) 一個(ge) 全人類正麵臨(lin) 的重大困境。可以說,我們(men) 身處的當下,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之所以說這是一個(ge) 最好的時代,是因為(wei) 身為(wei) 人類的我們(men) 取得了很多成就。我們(men) 可以當之無愧地宣稱,世界性的饑餓問題已經得以解決(jue) 。因為(wei) 我們(men) 人類這種偉(wei) 大動物,現已發展出了能夠通過全球性舉(ju) 措迅速地解決(jue) 世界各地···

【專訪】許偉:曆代帝王廟如何體現“中華統緒不絕如線”?

位於(yu) 北京阜成門內(nei) 大街的曆代帝王廟,是明清兩(liang) 朝的皇家廟宇。中國曆史上共有460多位帝王,涵蓋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時代的王和秦漢至明清時代的皇帝,廟中擇優(you) 入祀188位,其中既有華夏—漢民族帝王,也有北方民族和不同民族血統的帝王。乾隆還就此帝王譜係提出“中華統緒不絕如線”的斷言。為(wei) 何來自不同民族、曾治理中國不同地域的···

【專訪】賈沃斯基 張曼姿:當德魯克“遇見”孔夫子

如果孔子和西方“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生活在同一個(ge) 時代,可能會(hui) 是一對好朋友。孔子一生推行“和”文化,主張構建一種“和而不同”的秩序社會(hui) ;“協同有效性”則是彼得·德魯克推崇的目標……

【專訪】杜華偉:誦讀經典養身心,思政教學重育人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wei) 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誰曾想,如此充滿詩書(shu) 氣、人文氣的朗朗誦讀聲,“特立獨行”般出現在蘭(lan) 州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杜華偉(wei) 老師的課堂上。杜老師將自己對教學的熱情與(yu) 獨到鑽研融入大學思政課並加以實踐,走出了一條屬於(yu) 自己、屬於(yu) 思政課的斑斕之路。

【專訪】周光輝:大一統中國何以越千年?

自秦代以來,中國實現了對超大規模國家的有效治理,且被打破後仍能重建,成為(wei) 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跡。如此獨特的國家韌性從(cong) 何而來?中新社“東(dong) 西問”近日獨家專(zhuan) 訪吉林大學教授周光輝就此進行解讀。

【康曉光】立足中國文化傳統 創造中國特色企業社會責任理論

過去一年,國際衝(chong) 突和新冠疫情的交織疊加,給企業(ye) 經營帶來了諸多挑戰,但各領域也湧現出了大批優(you) 秀企業(ye) ,踐行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在社會(hui) 協作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

【專訪】楊國榮:ISCP明起在滬辦會,讓世界更了解中國哲學

明天(27日),主題為(wei) “世界哲學視域中的中國哲學”的第2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hui) ,將在華東(dong) 師大線上平台開幕,會(hui) 期持續五天。這樣的國際學術盛會(hui) 當然是中國哲學人、中國學術界一個(ge) 相當大的榮譽,而這一切都源於(yu) 華東(dong) 師大終身教授楊國榮三年前當選為(wei) 國際中國哲學學會(hui) (ISCP)會(hui) 長,作為(wei) 該會(hui) 會(hui) 長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成功舉(ju) 辦一期國際中國哲學大···

【陳來】中華文明的文明觀和文明態度

在曆史上,中華文明與(yu) 亞(ya) 洲其他文明曾有過豐(feng) 富的交流,這種交流促進了中華文明和亞(ya) 洲其他文明的多彩發展。文明的通暢交流,依賴於(yu) 一定的世界觀和價(jia) 值觀。中華文明與(yu) 亞(ya) 洲其他文明的豐(feng) 富交流,就中華文明的方麵來說,是依據於(yu) 中華文明的價(jia) 值觀和世界觀,尤其是“和而不同”的觀念。

【周建剛】從炎帝傳說看中國上古史

中國人的古史觀念,可以用“三皇五帝”一詞概括。從(cong) 先秦諸子開始,此觀念逐漸醞釀形成,司馬遷的《史記》以《五帝本紀》為(wei) 開端,此後又有人補作《三皇本紀》。

【鄭佳明】炎帝神農與中華文明和湖湘文化

神農(nong) 炎帝是全球華人公認的華夏民族的始祖,華夏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締造者之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然而近代卻經曆了一個(ge) 由熱到冷,又由冷到熱的曆史過程。基於(yu) 當時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背景,基於(yu) 排滿反帝的政治需要,近代炎帝文化熱鬧過一陣。後來冷卻下來。顧頡剛、楊向奎等先生,生前都曾感歎學術界對炎帝文化重視不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