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康 王炳熹】宗族祠堂的當代文化價值

回望宗祠文化,實是對人類文明曆史進程的深度思考與(yu) 展望。華夏共祖的文化認同,以姓氏溯源的譜係為(wei) 淵源。個(ge) 體(ti) 文化認同是族群凝聚力的原始起點,族群凝聚力則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基。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從(cong) 一定程度上就來源於(yu) 每個(ge) 個(ge) 體(ti) 對祖宗的虔誠敬仰,對血緣親(qin) 情的久遠眷念,對宗族群落的強烈依附。華夏民族血濃於(yu) 水的血緣情···

【吳錚強】嵩陽書院:北宋神宗時代的學術中心

最近有學者在討論中國為(wei) 什麽(me) 叫“中國”的問題。其實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國家5A級景區嵩山的口號就是“天下之中”,中國早期的國家及文明集中出現在嵩山周邊,包括景區內(nei) 的王城崗遺址、陽城遺址,偃師的二裏頭遺址,鄭州與(yu) 偃師的商城遺址,以及洛陽的成周遺址、東(dong) 周王城遺址,所以司馬遷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wei) 中嶽”。

【何青翰】嶺上諸神:一座南方文廟的改革開放史

在培育出適宜的文廟的獨立法人及其運作模式之前,如果沒有一種純粹的文化尊嚴(yan) 從(cong) 文廟內(nei) 部生長出來,如果沒有一種新型“教化”能夠在“人倫(lun) ”層麵更好地實踐出來,那麽(me) 資本與(yu) 權力的力量隨時都可能切斷文廟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信仰關(guan) 聯,封閉其神聖空間;這也就意味著,文廟嶺上的諸神之戰,仍將無限期地延續下去。

【柴汝新】蓮池書院——科舉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

清末改革書(shu) 院的浪潮,出現了一批提倡樸學,重視經史和文、算、天文、輿地等學問,注意培養(yang) 有真才實學的人才。保定的蓮池書(shu) 院從(cong) 一開始建立就奠定了較好的學術基礎和良好的學風。尤其是在清末的幾十年間,能夠獨樹一幟,在全國有很高的學術聲望。

以“夏學”求真文——台灣奉元書院的文化求索故事

“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走進台灣奉元書(shu) 院的會(hui) 客廳,創院宗師愛新覺羅·毓鋆的遺訓和雕像肅然而立,提醒著求學者要以華夏思想解決(jue) 時代問題。

【集論】傳統書院: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肖永明 吳國富 宮嵩濤)

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院誕生至今,經曆了上千年的歲月流轉。作為(wei) 我國著名的書(shu) 院,嶽麓書(shu) 院、白鹿洞書(shu) 院、嵩陽書(shu) 院分別經曆過怎樣的變遷?

【王維生】廈門筼簹書院——爭當中國當代書院的典範

廈門筼簹書(shu) 院是在廈門市政府規劃指導下興(xing) 建的廈門首家現代書(shu) 院,自2005年開始規劃建設,於(yu) 2009年11月正式開院。

【邵群】“成人”與“成家”:杭州萬鬆書院的重建與複興

從(cong) 2008年起,萬(wan) 鬆書(shu) 院一直致力於(yu) 傳(chuan) 統書(shu) 院文化的繼承和傳(chuan) 播,希望通過各種文化體(ti) 驗活動的推廣,讓傳(chuan) 統書(shu) 院中“棄浮華、標真諦”的學風、“學、問、思、辨”的學習(xi) 方式漸入聽眾(zhong) 心裏,給現代人以啟發。2010年,“萬(wan) 鬆講堂”成功申報杭州市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專(zhuan) 項資金扶持項目,榮獲杭州生活品質“十大年度現象之社會(hui) 學習(xi) 蔚然成風”最具代表性年度區塊稱···

告別童年,走進聖賢,學做聖賢:山西汾州府文廟舉辦五四研學活動

為(wei) 進一步拓展學生視野、豐(feng) 富知識,不斷加深孩子們(men) 與(yu) 自然和文化的親(qin) 近感,增加對集體(ti) 生活方式和社會(hui) 公共道德的體(ti) 驗,提升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5月1日,孝義(yi) 九中初二的同學們(men) 赴中國孔子網傳(chuan) 統文化研學基地汾州府文廟、杏花汾酒博物館進行研學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突出“告別童年,感恩立誌,放飛青春夢想”主題,讓廣大的青···

【劉學斤】落寞文廟光與影

河北資深媒體(ti) 人劉學斤先生多年來潛心研究、挖掘、整理河北曆史文化,每每撰寫(xie) 文章刊諸報端,為(wei) 傳(chuan) 承弘揚河北曆史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學斤先生早在2002年起,就對河北境內(nei) 現存的文廟進行了實地考察,先後整理成文發表於(yu) 《燕趙都市報》。

【劉學斤】文廟河北存影錄

河北資深媒體(ti) 人劉學斤先生多年來潛心研究、挖掘、整理河北曆史文化,每每撰寫(xie) 文章刊諸報端,為(wei) 傳(chuan) 承弘揚河北曆史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學斤先生早在2002年起,就對河北境內(nei) 現存的文廟進行了實地考察,先後整理成文發表於(yu) 《燕趙都市報》。今征得學斤先生同意,將先生早年幾篇關(guan) 於(yu) 河北文廟的文章刊登於(yu) 此,以使各位朋友對河北儒家文化遺存有···

【劉學斤】文廟河北存影續錄

河北資深媒體(ti) 人劉學斤先生多年來潛心研究、挖掘、整理河北曆史文化,每每撰寫(xie) 文章刊諸報端,為(wei) 傳(chuan) 承弘揚河北曆史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學斤先生早在2002年起,就對河北境內(nei) 現存的文廟進行了實地考察,先後整理成文發表於(yu) 《燕趙都市報》。

【張踐 張順平】育才淑世 賡續文華——尼山聖源書院走過的十年

2007年,由牟鍾鑒、王殿卿、丁冠之、駱承烈、劉示範、錢遜、周桂鈿、郭沂、田辰山、顏炳罡、於(yu) 建福、陳洪夫等20多位老中青年儒學學者,在山東(dong) 泗水地方支持下,發起和創建尼山聖源書(shu) 院。這所位於(yu) 孔子出生地的書(shu) 院,用“聖源”的字眼表達了鮮明的文化立場。

長春文廟孔子學堂:賡續城市文脈,築就精神家園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在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的正確領導下,在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hui) 的帶領下,長春文廟孔子學堂承載著“讀好書(shu) 、寫(xie) 好字、做好人”宗旨,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狀態,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踐行儒家思想,以一場場豐(feng) 富新穎的公益活動、一堂堂精彩絕倫(lun) 的講座,走過了充實的2018年!

【廣毅】文禮書院參訪記

近年來,因對讀經方式分歧緣故,已經淡出純讀圈,也較少與(yu) 季謙先生聯係。前幾日,偶於(yu) 網上看到朋友轉來的先生在六五文集網絡學習(xi) 班的開班講話筆記,其中一條明確提到讀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ang) 儒者,複興(xing) 儒學。

【明覺】問津書院印象記

沽上之有問津書(shu) 院,始於(yu) 清乾隆十七年(1752),由長蘆鹽運使盧見曾倡建之。問津者何?蓋盧氏以孔子之道為(wei) 海,以製義(yi) 為(wei) 津筏,欲學子因文見道,而不迷於(yu) 其所往也。書(shu) 院為(wei) 津郡諸生肄業(ye) 之所,名儒耆宿講學其間,所造人才既多,複為(wei) 津沽文脈之所係。庚子(1900)後,書(shu) 院改作西式學堂,自是津地不複有問津書(shu) 院之名矣。

長春文廟:“魅力冰雪·濃情臘八”臘八節公益文化活動成功舉辦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1月13日是中國傳(chuan) 統民俗節日臘八節,為(wei) 了弘揚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豐(feng) 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我市冰雪旅遊節,長春文廟在當天免費開放,並舉(ju) 辦了“魅力冰雪濃情臘八”公益文化活動,吸引了約2000名市民、遊客前來參與(yu) ,度過了一個(ge) 快樂(le) 並且別具一格的臘八佳節。

湔江書院

有清一代,書(shu) 院已取代文廟,成為(wei) 中國教育的中堅力量,清代四川書(shu) 院數目超過五百所,與(yu) 江西、福建、廣東(dong) 三省比肩。三水鎮的湔江書(shu) 院,與(yu) 文璧書(shu) 院、嘉樂(le) 書(shu) 院、亭江書(shu) 院、集賢書(shu) 院一起,構成了漢州的教育體(ti) 係,也打開了一扇了解書(shu) 院製度的窗口。

溪南祠

廣漢有兩(liang) 座溪南祠,一座在小北街,一座在北外鄉(xiang) ,祠堂的主人是明末清初從(cong) 福建南靖縣遷徙而來的張氏家族。小北街溪南祠至今尚存,四周為(wei) 高樓包圍,它如同一位落魄的鄉(xiang) 紳,在日新月異的城市中茫然不知所措。

衢州:孔夫子在江南

相較於(yu) 孔子的故鄉(xiang) 山東(dong) 曲阜,衢州與(yu) 孔子的關(guan) 係鮮為(wei) 人知。尤其是在政治運動如火如荼的20世紀下半葉,很少有人主動提起,衢州是孔子後裔聚居的地方。以衢州孔氏為(wei) 中心的“南孔”,是孔子後裔中的一個(ge) 特殊宗族。它的“特殊”緣於(yu) 800多年前的一場政治變亂(luan) 。在這場變亂(luan) 中,政權南北對立,孔氏家族隨之分裂,作為(wei) 嫡係長孫的一支追隨南渡的皇帝來···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