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長夏,歲在壬寅,《經典導讀師資培養(yang) 計劃》齊魯希聖希賢研修遊學營全體(ti) 師生,祭於(yu) 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及諸賢弟子神位之前,謹以釋奠之禮,表追慕之情。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建安七子中陳琳的《大暑賦》開頭就是“土潤溽而歊烝,時淟涊以溷濁”。熱氣蒸騰,滾燙而汙濁的熱風將一切都鬱悶成紅色。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ge) 節氣,幹支曆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夏至是一年之中的第十個(ge) 節氣,古人通過日晷發現從(cong) 夏至開始,白天會(hui) 逐漸變短,而黑夜逐漸變長。此時雨水豐(feng) 沛,溫度上升,是農(nong) 作物生長的最好時候,因此農(nong) 民需要更加努力把握時間進行耕種,因此古人又說“夏至雨點值千金”周易裏講“極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夏至陽氣到了頂點,陰氣開始生長。
小滿時節,萬(wan) 物將熟未熟,孕育著豐(feng) 收的希望。《尚書(shu) 》有雲(yun) :“滿招損,謙受益”古人對小滿節氣的命名,無不蘊含著做人做事的道理。滿而不盈,滿而不溢,時節如此,人生也應如此。
芒種,又名“忙種”,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的意思。農(nong) 曆書(shu) 說:“鬥指巳為(wei) 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穀,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這個(ge) 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穀類作物種植。農(nong) 事耕種以“芒種”這節氣為(wei) 界,過此之後種植成活率就越來越低。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ge) 節氣,也是標示萬(wan) 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ge) 重要節氣。曆書(shu) :“鬥指東(dong) 南維,為(wei) 立夏,萬(wan) 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nong) 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穀雨,言雨生百穀,物生清靜明潔也。”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ge) 節氣,春季的最後一個(ge) 節氣。在我國農(nong) 耕文化中,穀雨節氣將“穀”和“雨”聯係起來,表示降水狀況和“雨生百穀”。此時節,楊花飛舞,柳絮飄揚,牡丹吐蕊,百穀茁壯成長,一派大好春光。
每逢端午時節,各地紀念屈原的活動層出不窮,人們(men) 在這個(ge) 原本為(wei) 祛病防疫而設的節日裏,總是忘不了兩(liang) 千多年前這位光爭(zheng) 日月的偉(wei) 大人物。黃帝四千七百一九年四月廿九(西曆2022年5月29日),在南國廣州,嶺南印象園與(yu) 漢服廣東(dong) 聯合舉(ju) 辦了一場“壬寅年端午節漢服祭祀屈原大典”。年輕的漢服同袍們(men) ,身著玄端,心懷精誠,以莊嚴(yan) 隆重的傳(chuan) 統禮樂(le) ···
中國是一個(ge) 曆史悠久的農(nong) 業(ye) 大國,無論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還是農(nong) 神崇拜都在傳(chuan) 統文化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仔細觀察北京城市地圖,您就會(hui) 發現,在天壇與(yu) 陶然亭中間,有個(ge) “先農(nong) 壇”。盡管它現在保持著“低調”的姿態,不過曆史上它作為(wei) “禮為(wei) 天下先”的敬農(nong) 之所,不僅(jin) 是明清皇家壇廟建築體(ti) 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當下北京中軸線申遺的14處遺產(chan) 點之···
《禮記·昏義(yi) 》有言:”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婚禮作為(wei) “人倫(lun) 之基,萬(wan) 世之始”,自古便為(wei) 人們(men) 所看重。
玉佩是朝服最初的組成部分。關(guan) 於(yu) 為(wei) 何佩玉,《禮記》中有如下解釋:玉佩的左右鏗鏘鳴聲應合於(yu) 五聲中的微角和宮羽;趨走和行走時的節拍與(yu) 《采齊》、《肆夏》相應;向後轉時走圓形路線,右拐彎時走直角路線,行進身體(ti) 略向前傾(qing) ,後退身體(ti) 略向後仰,隻有這樣才能使佩玉發出鏗鏘的鳴聲。正因為(wei) 君子在步行時能夠聽到佩玉的鳴聲,所以一切邪僻···
掃屋:將灶台、幾案、鍋碗瓢盆收拾幹淨 陳設:設供祭灶。這時還要在廚房神龕供奉的灶神像兩(liang) 旁,貼上文辭統一的新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宮降吉祥’)。沃盥:澆水洗手,保持身心莊敬整潔
小年,是中國的傳(chuan) 統節日之一。在全國不同地區,“小年”的日期並不一樣: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地區的“小年”,臘月二十四是我國南方地區的“小年”。然而不論小年到底是哪一天,“小年”其實都不小,這天以後的每一天,人們(men) 都準備了不同的內(nei) 容,圍繞的主題隻有一個(ge) ——過年
我國的弓箭文化源遠流長,傳(chuan) 說是軒轅黃帝發明了弓箭。這是有可能的,畢竟人的生存離不開狩獵活動,夏時還有羿射日的傳(chuan) 說。東(dong) 周始,五霸出,諸侯紛爭(zheng) ,弓箭則是當時重要的戰爭(zheng) 工具。而就在這個(ge) 時代,儒家的孔子把弓箭變成了有禮樂(le) 教化的工具,這就是射禮。射禮有四種,分別為(wei) 大射、賓射、燕射、鄉(xiang) 射。大射是天子在祭祀祖廟時與(yu) 諸侯射於(yu) ···
祭禮在古代屬於(yu) 吉禮。《周禮·春官·大宗伯》言:“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祇)。”即以吉禮祭祀天下各國的人鬼、天神、地神。“國之大事,在祀與(yu) 戎”(《春秋左傳(chuan) ·成公十三年》),充分說明了祭祀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的重要地位。祭禮在中國古代備受重視,不僅(jin) 在長期曆史發展中形成了嚴(yan) 格的祀典製度,並在儒家的詮釋闡發下構建了獨特的人文體(ti) ···
當然周禮昏禮的年齡說法,並不嚴(yan) 謹,三十、二十也可能是上限,各家有爭(zheng) 議,但周禮的理想人生普遍寬緩,曲禮說:“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則周禮結婚的年齡當晚於(yu) 家禮的年齡。
儀(yi) 禮筮賓,家禮不筮賓,直接選擇賢者之賓,‘但擇朋友賢而有禮者一人可也’。家禮不筮日不筮賓,注解隻是說“今不能然”,龜占、蓍草占即使不能用,還有金錢占卜,家禮喪(sang) 中之祭也用杯珓來問卜吉日,冠禮為(wei) 何不卜,隻能說是當時人的觀念吧。
清代衍聖公的家祭儀(yi) 典,是中國傳(chuan) 統禮製的重要部分和特殊案例。其舉(ju) 行家祭的空間,包括闕裏孔廟內(nei) 的家廟和衍聖公府家廟(報本堂)、祧廟、夾室、慕恩堂等處;其家祭奉祀的對象,則是以孔子為(wei) 代表的列祖先輩。因孔子不斷受到曆朝抬諡,祭孔已不僅(jin) 是孔氏子孫之家祭,還是被納入王朝祭典的國祭。闕裏孔廟丁祭最初本為(wei) 孔氏家祭,由衍聖公主···
古代朝廷祭祀炎帝神農(nong) 氏是從(cong) 後晉開始的。後晉時,朝廷曾派春官尚書(shu) 歐陽林啟赴炎陵領祭炎帝陵。到唐朝,玄宗帝詔命在“德業(ye) 可稱”的“曆代帝王肇跡之處”郡縣“置一祠宇”,於(yu) 是,長沙郡便在炎帝陵前建造了“唐興(xing) 寺”,用以延續對炎帝神農(nong) 氏的“陵寢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