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斌】傳統家文化的倫理價值意蘊

傳(chuan) 統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繁衍生息過程中形成演進的家庭文化樣態,體(ti) 現了中國文化的鮮明特質,是我們(men) 民族道德文化中極為(wei) 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為(wei) 新時代家風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有價(jia) 值的借鑒。

【王兆鵬 馬濤】辛棄疾的家世與家風

辛棄疾的家世,曆來不甚了然。清代嘉慶年間辛啟泰撰《稼軒先生年譜》,曾據族譜述及辛棄疾五世世係;20世紀30年代,鄧廣銘著《辛稼軒年譜》,苦於(yu) 找不到辛氏族譜,僅(jin) 據辛氏《稼軒先生年譜》照錄其世係。

【裴學進】徐三重《家則》之訓誨觀點

徐三重(1543—1621),字伯同,號鴻州,鬆江華亭縣(今上海青浦區)人。明萬(wan) 曆五年(1577)進士,後經殿試以第二甲登科,授刑部主事,年七十八歲終。一生專(zhuan) 事讀書(shu) 治學,卒後學者稱其鴻州先生。徐氏一生著述頗豐(feng) ,有《蘭(lan) 芳錄》《牖景錄》《鴻州雜著》《史記通表》《言古餘(yu) 論》等二十多部著作行世。

【薑玉峰】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家教觀念

五千餘(yu) 年曆史演進過程中,我們(men) 積累了豐(feng) 富的家教智慧,其內(nei) 蘊的修身成人之法、軌物範世之教、齊家治國之道,對個(ge) 人、家庭乃至整個(ge) 社會(hui) 都大有裨益。應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對待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家教智慧,既傳(chuan) 承其中的“常道”,又“通古今之變”,使這一寶貴文化遺產(chan) 成為(wei) 推進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

【王傑】《誡伯禽書》:中國第一部成文家訓

《誡伯禽書(shu) 》的作者是周公。周公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個(ge) 兒(er) 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liang) 次輔佐武王東(dong) 伐紂王,並製禮作樂(le) 。因其采邑在周,爵位為(wei) 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jun) 事家、教育家,被尊為(wei) “元聖”和儒學先驅。周公曆經文王、武王、成王三代,既是創建西周王朝的開國元勳,又···

【張燕 寧波】從為官之本到居家之訓 ——張嶽崧的《家訓十則》

張嶽崧(1773—1842年),字子俊,瓊州府定安縣高林裏(今海南省定安縣永豐(feng) 鄉(xiang) 高林村)人。幼時聰慧好讀書(shu) ,七八歲時,與(yu) 孩童遊釣,書(shu) 不釋手,常常“旁及史傳(chuan) 諸書(shu) ”“述古人事娓娓動聽”。嘉慶九年(1804年)31歲的張嶽崧廣東(dong) 鄉(xiang) 試中舉(ju) ,5年後殿試一甲探花及第,傳(chuan) 臚唱名時,嘉慶皇帝特諭“何地無才”。

【孔麗】明清家學全麵繁榮

隨著明清時期儒學的發展變化,孔氏家學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為(wei) 了便於(yu) 敘述,孔氏家學可進一步分明代和清代兩(liang) 個(ge) 時期來說。明朝時期,孔氏家學發展較為(wei) 緩慢,但在詩文、家譜、誌書(shu) 方麵有突出的進展。清朝時期,孔氏家族人才輩出,家學興(xing) 盛,不僅(jin) 著述繁多,而且涉及廣泛,在經學、文學、考據學、禮學、文字學等多個(ge) 方麵都有所成就。

【王鵬程】《包拯家訓》中的廉潔文化理念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北宋廬州合肥人。人稱“包公”“包青天”。他自幼以孝聞名鄉(xiang) 裏,在地方上,曾做過知縣、知州、知府;在中央,曾任監察禦史、知諫院、三司使等,“強誌盡瘁,夙夜匪懈”,最後在樞密副使職位上去世。

【孔麗】魏晉南北朝家學漸廣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zheng) 不斷,社會(hui) 動亂(luan) 。文化上,儒學衰微,玄學興(xing) 起,佛教漸興(xing) 。儒學衰微主要是指儒學不像兩(liang) 漢時期那樣處於(yu) 思想上的統治地位,並不是蕭然沉寂,而是轉向民間,更為(wei) 大眾(zhong) 化。魏晉南北朝時,雖然儒學治國的作用漸漸削弱,其齊家功能則有所強化。孔氏家族雖然不如兩(liang) 漢時期那樣鼎盛,但仍能保持世家大族的風度。保持家族長盛···

【孔麗】述聖子思傳家風

孔子詩禮庭訓對孔鯉及後世子孫具有重要的影響。孔子自身的行為(wei) 舉(ju) 止、學識涵養(yang) ,營造的家庭氛圍等,影響也特別大。可惜孔鯉先孔子而去,沒能將孔子思想發揚開來。值得欣慰的是孔子的孫子子思能繼承和發展孔子思想的精髓,在国际1946伟德上很有造詣。另一方麵,子思作為(wei) 孔子嫡孫,對孔氏家學的傳(chuan) 承、家風的形成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孔···

【孔麗】孔子奠家風根基

孔子被後人尊為(wei) “先師”“至聖”,他本人卻說“吾少也賤”,不敢自稱“聖與(yu) 仁”。孔子為(wei) 何這樣說呢?他是怎樣成為(wei) “師”與(yu) “聖”的呢?這要從(cong) 孔子的家世和一生來說。

【林鷺航 崔翼】朱子治家智慧

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內(nei) 容,家文化傳(chuan) 承了中華民族精神之要義(yi) ,蘊含著豐(feng) 富的安身立命、治國齊家等理念,是家庭文化建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朱熹作為(wei) 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大師和儒學集大成者,其家風家教家訓思想在家文化發展史上擁有重要地位,蘊含著傳(chuan) 統儒家思想的精髓,在涵養(yang) 社會(hui) 美德、培育個(ge) 人品德等方麵發揮···

【韓東 梁詩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路徑研究

家是社會(hui) 穩定而有序的基本單位,也是文明傳(chuan) 承的重要載體(ti) 。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不僅(jin) 是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推進“第二個(ge) 結合”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開辟與(yu) 發展,離不開中華五千年曆史文明的積澱,把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

【王永祥】傳承良好家風 弘揚中華美德

家風是一個(ge) 家庭在長期延續過程中形成,體(ti) 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格,需要代代相傳(chuan) 和世代遵循的價(jia) 值準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倡導正己正家的修齊信條、奉行勤儉(jian) 齊家的治生理念、提倡推己及人的處世原則、注重規範約束的外力保障,為(wei) 現代家風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曆史經驗,對涵養(yang) 新時代良好家風具有重要意義(yi) 。

【達照法師】清明節掃墓祭祀祖先的意義

「家文化專(zhuan) 欄」將定期與(yu) 大家分享家庭文化教育、當代家庭麵臨(lin) 的切身問題、以及如何與(yu) 家人共同建設和傳(chuan) 承家道文化等方麵的內(nei) 容,希望通過傳(chuan) 統家文化的複興(xing) 與(yu) 當代家文化的重建去振興(xing) 家道,培養(yang) 社會(hui) 根本的善良之源。

張聰 著、劉雲軍 譯《家庭·鄉裏·朝堂:北宋士人與孝道》出版暨前言、後記

因為(wei) 遊學、科舉(ju) 、仕宦的需要,北宋士人長期遠離家人及鄉(xiang) 裏,從(cong) 而無法履行他們(men) 神聖的家庭職責:對父母盡孝。可以說,很多士人實質上成為(wei) “不孝之子”。本書(shu) 則將北宋士大夫群體(ti) 追求世俗抱負與(yu) 履行家庭責任之間的緊張關(guan) 係置於(yu) 社會(hui) 和文化生活的核心。在考察了2000多部墓誌銘和大量其他官方或私人寫(xie) 作後,本書(shu) 發現,北宋士人麵臨(lin) 的上述困境,···

【孫漢生】朱子家風家訓與“福”文化

朱子家風家訓正是為(wei) 人提供一個(ge) 可以踐行的理學思想的範式和準則,讓人在追求可能的中庸之境過程中體(ti) 會(hui) 幸福。

“程門立雪”背後的家風故事

楊時(1053—1135年),字中立,號龜山,福建將樂(le) 人。宋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曾任工部侍郎,拜龍圖閣直學士。師從(cong) 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為(wei) “程門四大弟子”之一,倡道東(dong) 南,被尊為(wei) “程氏正宗”“閩學鼻祖”。

【劉強】中華孝道與愛的教育——在廈門朱子書院“兩岸國學大講堂”的演講

儒家的身體(ti) 觀不是個(ge) 人主義(yi) 的而是整體(ti) 主義(yi) 的,不是生物意義(yi) 的而是生命意義(yi) 的,是一種蘊含人文價(jia) 值和道德生命的身體(ti) 觀。其核心精神不是別的,正是愛。自愛便是愛親(qin) ,反過來,愛親(qin) 也就是愛己啊。

【陳來】中華傳統文化的家訓家規及其現代意義

在中國古代,家風的傳(chuan) 承往往是與(yu) 家訓、家規結合在一起的。家訓家規是一種以家庭為(wei) 範圍的教育形式,古已有之。中國曆史上以家訓為(wei) 名的著述在南北朝已經出現,後來綿延不斷,直至晚清民國,是我國教育文化的一個(ge) 重要方麵。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