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走進瀏陽文華書院 ——“農村包圍城市”道路在這裏開啟

瀏陽,是革命老區湘鄂贛蘇區中心區域,聞名全國的將軍(jun) 縣,堪稱湘東(dong) 一個(ge) 極富人文底蘊和傳(chuan) 奇色彩的地方。

【劉湘洪】走進瓊台書院—感受海南三百年文脈傳承

瓊台書(shu) 院創建於(yu)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距今已有319年的曆史。300多年來,瓊台弦歌不輟,從(cong) 創辦至今仍保留著講學、藏書(shu) 的傳(chuan) 統。瓊台師範學院也是我國極少有的仍以古代書(shu) 院命名、在原地辦學的高校。書(shu) 院曆經漫漫曆史滄桑,是清代以來海南的文教高地,是瓊崖革命思想的搖籃,開海南師範教育之先河,積澱和承載了豐(feng) 富的文化,是海南曆···

【周文焰】連山書院:清代民族地區儒學教化的重鎮

書(shu) 院是我國古代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組織。在千餘(yu) 年的久遠傳(chuan) 承中,書(shu) 院對我國的學術發展、文化傳(chuan) 承、民俗風情都產(chan) 生了較為(wei) 深遠的影響。教化功能是書(shu) 院的主要功能之一,尤其是在民族地區,書(shu) 院更具有貫徹“大一統”理念與(yu) 傳(chuan) 播“正學”的職責和訴求。清代,位於(yu) 少數民族聚居之地的廣東(dong) 省連山縣的連山書(shu) 院即是其中的代表。

【張恒】走進孔府 ——感悟千載儒風文脈傳承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wei) 條件。”

【周遠 周維國】陝西涇陽崇實書院:開中國西部理工教育先河

涇陽縣地處關(guan) 中平原核心區域,北依仲山、嵯峨山,南臨(lin) 涇河,坐山麵水,地理位置極佳。明清時期,涇陽憑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經濟繁榮、文化興(xing) 盛。清末民初,涇陽的書(shu) 院文化特別發達,同治、光緒時期,相繼創建涇幹、味經、崇實、正誼等書(shu) 院,宣揚時務,倡導新風,開一時之風氣,享譽三秦。其中,崇實書(shu) 院開中國西部理···

【吳耀明】柳川書院:清代塞外地區的著名學府

河北宣化是一座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城。戰國、秦漢時為(wei) 上穀郡,唐代為(wei) 武州;明時稱“宣府”,為(wei) 長城“九鎮之首”,有“九邊衝(chong) 要數宣府”之稱;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正式定名“宣化”,乾隆十年(1745年),清高宗禦筆親(qin) 書(shu) “神京屏翰”匾額,頒賜懸掛在城中央的鎮朔樓上。在鎮朔樓西北約一公裏處的皇城街上,坐落著清代塞外地區的著名學···

【成希】嶽麓書院:綿延千年的中華智慧

洙泗瀟湘,道南正脈。千年學府,弦歌不絕。

【江馬鐸 彭少聰】金山書院:講述文化自信自強的潮州故事

金山,又名金城山,自古為(wei) 潮州人文薈萃之所,府署所依之地。宋代,潮州知軍(jun) 州事王漢大規模開辟金山,文人墨客勒石其間。有朱熹手跡“拙窩”、大書(shu) 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等三十處石刻。潮州有八景,金山占其二,金山古鬆、北閣佛燈皆為(wei) 潮州名勝,此外,金山上還有號稱“廣東(dong) 第一井”的金山古井。

【薛體偉】鼇峰書院:東南第一學府

在清代,省會(hui) 書(shu) 院作為(wei) 其他書(shu) 院的典範和官方樣本,由皇帝親(qin) 自下詔建立的最高等級書(shu) 院,大致每省一所,在福建省取得這一地位的書(shu) 院就是鼇峰書(shu) 院。

【張恒】武夷山朱熹園:以“源頭活水”涵養文化自信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2021年3月22日,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朱熹園,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況,提出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

【張富華】三蘇祠:見證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2022年6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了解當地保護曆史文化遺產(chan) 等情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ge) 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men)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men) 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ge) 重要例證。”這既是對三蘇文化的肯定,也是對以三蘇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肯定。為(wei) 我們(men) 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

【李穎】廣雅書院:以通經學古為高 以救時行道為宜

鴉片戰爭(zheng) 後,受到西方文明猛烈衝(chong) 擊的晚清知識分子開始思考並探索自強救國的道路。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張之洞秉持著“中學為(wei) 體(ti) 、西學為(wei) 用”的理念創辦了廣雅書(shu) 院,在傳(chuan) 統教育的基礎上融入西學知識,並配備了完備的教育體(ti) 係,培養(yang) 了一批“博通古今、明智時務”的“人才”,成為(wei) 晚清新式書(shu) 院的代表。

【朱成 陳沉】桐江書院:曾經的“江南第一書院”

桐江書(shu) 院位於(yu) 浙江省仙居縣皤灘鄉(xiang) 山下村與(yu) 板橋村之間。書(shu) 院北望永安溪,東(dong) 臨(lin) 鑒湖,西南有三山鼎立,環境清幽、鍾靈毓秀。八百多年前,南宋乾道年間進士方斫在兩(liang) 村方氏義(yi) 塾的基礎上,興(xing) 建了規模較大、布局精巧的書(shu) 院,並稱之為(wei) “鼎山堂”。為(wei) 了維持書(shu) 院長期運轉,還“旁置義(yi) 田數十畝(mu) ,以備四方來學膏火之費,一時文人薈萃”。後至元皇慶年間···

【武星】東坡書院:海南傳播中原文化的陣地

東(dong) 坡書(shu) 院位於(yu) 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東(dong) 郊,舊稱載酒堂,是蘇軾謫居儋州時期講學傳(chuan) 道的遺址。“問汝平生功業(ye) ,黃州惠州儋州。”儋州是蘇軾仕途中的最後一個(ge) 謫居地,蘇軾的三年儋州生活為(wei) 海南的文化教育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儋州成為(wei) 海南文化興(xing) 盛之地。正如古人所言“瓊之有士始於(yu) 儋,瓊之士亦莫盛乎儋”。

【吳耀明】上穀書院:塞外地區人文之淵藪

宣化是一座地處華北平原和內(nei) 蒙古高原過渡地帶的塞外名城,距北京西北160公裏,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被譽為(wei) “京西第一府”。宣化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雖處邊防重地,但仍不乏有識之士興(xing) 辦書(shu) 院、培養(yang) 人才,元有景賢書(shu) 院,明有上穀書(shu) 院,清有柳川書(shu) 院,人稱“由明迄清,武備漸疏,文人蔚起,設學儲(chu) 才,科第之蹊徑也”,逐漸發展為(wei) 塞外文化···

【王少芳】石井書院:二朱過化 閩學開宗

書(shu) 院作為(wei) 古代官學的補充,肩負著培育人才的重任,沉澱著古代學者的思想精華、展現其學術交鋒。在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的塑造上,尤其是對理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位於(yu) 晉江安海,與(yu) 溫陵書(shu) 院、小山書(shu) 院、歐陽書(shu) 院並稱為(wei) 泉州“四大書(shu) 院”的石井書(shu) 院,是中國曆史上重要的傳(chuan) 統書(shu) 院之一。盡管石井書(shu) 院不是由廣建書(shu) 院的朱熹所創建,但與(yu) 朱氏一門三代···

【向薛峰】有竹書院:武德常存 儒風日新

石門縣地處湖南省西北部,雅稱“瀟湘北極”。這裏屬於(yu) 少數民族聚居區域,境內(nei) 以土家族為(wei) 主,田少而山多,峰高而路險,即使離中原地區較遠,地理條件不佳,但石門縣自古以來通過種種途徑移風易俗,使得人文淵藪,名士輩出,“有竹書(shu) 院”即為(wei) 明證。

【陳旭東】麗澤書院:“浙學源頭”重要標識地

在中國眾(zhong) 多的書(shu) 院中,麗(li) 澤書(shu) 院是一顆耀眼的明星。麗(li) 澤書(shu) 院由南宋大儒呂祖謙創立於(yu) 浙江金華城區曹家巷的自家居所,至今800多年,其間數度毀建變遷,曆經滄桑而繁衍四方,為(wei) 南宋全國四大書(shu) 院之一。

【金豔紅 郭圳南】複禮書院:傳承聖賢禮義的理學之地

複禮書(shu) 院位於(yu) 贛西邊陲萍鄉(xiang) 市蓮花縣閃石鄉(xiang) 渭下村,乃明清時之高等書(shu) 院,由明代王陽明再傳(chuan) 弟子、著名理學家劉元卿所創辦,始建於(yu) 明隆慶六年(157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曆史。複禮書(shu) 院之名為(wei) 劉元卿所取,出自《論語·顏淵篇》“克己複禮為(wei) 仁”。400多年來,書(shu) 院人文蔚起,政治、文化精英輩出,學術思想之泉源遠流長,為(wei) 探究學問、培養(yang) 人···

【龔齊珍 甘根華】豫章書院:江西文脈的一縷馨香

有人說,江西的文脈就藏在不同的書(shu) 院裏。其中,創建於(yu) 南宋、因為(wei) 清康熙帝禦書(shu) 和頒賜“章水文淵”四字匾額而聞名遐邇的豫章書(shu) 院就是一所著名的書(shu) 院,被後人稱為(wei) 清代中葉全國著名的大型書(shu) 院之一。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