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機關報儒家經典新解係列 - 伟德平台体育
【方朝暉】傳統生命觀對古代人口發展的影響

從(cong) 西漢到清末的兩(liang) 千多年漫長歲月裏,中國一直是一個(ge) 世界人口大國。可以說,中國古代人口的發展總體(ti) 上比較均衡,這不僅(jin) 體(ti) 現在人口規模和增長速度上,也體(ti) 現為(wei) 與(yu) 當時的生產(chan) 力水平及資源環境較為(wei) 匹配。產(chan) 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比如與(yu) 中國人的生命觀、社會(hui) 組織方式、政治製度、科技及醫學水平等許多因素有關(guan) 。其中,中國古代的生命···

【王蒙】君子周而不比

最初出自莊子名言“謂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就是說賢良之人相互交往,不追求虛張聲勢、華而不實,而是像水一樣純潔自然,無色無味。後來形成為(wei) 民間諺語:“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也很生動有趣。君子——受過良好教育與(yu) 講究品德高尚的人,相互交往,不追求個(ge) 人關(guan) 係的親(qin) 密熱絡,而是道義(yi) 理念之交,是講原則可以相互···

【朱漢民】宋代書院的“師道”精神

唐宋變革之際,儒家士大夫崛起並進一步強化自己作為(wei) 文化主體(ti) 的自覺意識,他們(men) 不僅(jin) 主導和推動唐宋之際的思想文化變革,同時還希望在山水之間搭建一個(ge) 以“書(shu) ”為(wei) 中心的院落,以承載自己的師道精神和人文理想。他們(men) 將自己建立起來並苦心經營的新型文化教育機構叫做“書(shu) 院”。

【顧春】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和鞏固

在西周,周天子通過分封製擴大了自己的統治基礎,又通過宗族長來統治各自宗族的人民。其中,分封對象體(ti) 現的是尊,宗族治理體(ti) 現的是親(qin) 。就這樣,周朝最高統治者按照親(qin) 親(qin) 尊尊的原則、通過製禮作樂(le) ,建立起統治秩序。

【陳良】鄒穆公與孟子會晤之後……

山東(dong) 省西南部的鄒城是一個(ge) 縣級市,地方雖不大,但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縣,是鄒魯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故裏。鄒城古稱邾國,又稱邾婁,是周代方國之一。第一代國君曹挾,係高陽帝顓頊後裔,被周武王分封於(yu) 邾。起初,邾國隻是魯國附庸,疆域大致相當於(yu) 如今鄒城全···

【徐偉鵬】湯顯祖的書院情懷

青年時求學書(shu) 院以問道。湯顯祖自14歲離家求學後便負篋曳屣,轉益多師,先後在擬峴台下求教於(yu) 徐良傅,從(cong) 姑山上受業(ye) 於(yu) 羅汝芳,國子監中更是問道於(yu) 天下之名公巨儒。他對自己往返求學的各個(ge) 書(shu) 院感情深厚,始終念念不忘。如其在詩作《挽徐子拂先生》的序言中便回憶道:“仆自登徐公之門,輒以魯連相待。”那時書(shu) 院之中真是“逶迤城上有高台,···

【戴和聖】君子飲食有“道”

民以食為(wei) 天,飲食乃頭等大事。“琴棋書(shu) 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道盡了君子生活的雅和俗;而吃飯、品茗、飲酒,關(guan) 乎人們(men) 的生活日常與(yu) 交際層次,更兼有物質與(yu) 精神雙重文化屬性,久而久之遂發展成為(wei) 中國禮樂(le) 文明的重要內(nei) 涵。古往今來,中國的飲食文化,既秉持中和之美、有禮有德,又於(yu) 飲食之外、人情往來間、生活細微處,盡顯君子之人···

【史哲文】書院教育中的君子之風

在儒家教育體(ti) 係中,培養(yang) 君子是傳(chuan) 承道統、引導成長、存續文明的重要內(nei) 容。孟子曾將教育人才置於(yu) 君子三樂(le) 之一:“君子有三樂(le)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le) 也。”教育既是君子的樂(le) 趣,也是必要的行為(wei) 。在古代教育活動中,書(shu) 院扮演了關(guan) 鍵性角色,曆代書(shu) 院重視培植君子人格,發揚君子精神,君子之風由內(nei) 而外融入了書(shu) 院的位置選擇、設施命名、···

【尹傳政】《酒訓》寫了什麽?

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根據考古發現,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釀酒技術,成為(wei) 世界上較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正是因為(wei) 如此,中國人很早懂得飲酒,與(yu) 酒結緣,從(cong) 王侯將相到普通百姓,從(cong) 日常生活到重大祭祀禮儀(yi) ,都離不開酒,從(cong) 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酒文化。縱覽中國文化的發展,酒文化已成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

【胡亞軍】孔氏家風的理念與價值

孔氏家風體(ti) 現在我國古代經典文獻中,見諸孔氏家族的身體(ti) 力行中,散記於(yu) 曆代傳(chuan) 記、譜牒、雜記等史料中。孔子第64代孫孔尚賢,襲封衍聖公後,為(wei) 了規範族人的言行,頒布了族規《孔氏祖訓箴規》,對孔氏家風進行了提升,充分體(ti) 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jia) 值追求和人生目標。總體(ti) 上來講,孔氏家風可以歸結為(wei) 以下幾個(ge) 方麵:第一···

【顧春】中華文明的早期特點

從(cong) 今天的考古發現來看,中國的古代文明發源地並非一個(ge) ,但最早興(xing) 盛起來的地方是在黃河中下遊流域。居住在這個(ge) 地方的人被稱為(wei) 諸夏。早期文明階段,人們(men) 自發形成聚落性質的城市,而從(cong) 城市向外延伸的範圍,叫做“域”,到了文書(shu) 行政統治領土國家的時代,“域”被周邊疆域包圍,就產(chan) 生了“國”(國)。從(cong) 文字學角度看,域和國是相關(guan) 聯的,從(cong) 域到···

【劉國忠】清華簡的獨特性

2008年7月,清華大學入藏了一批戰國竹簡,通稱清華簡。學校迅即成立了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yu) 保護中心,負責組織、協調校內(nei) 外的科研力量,從(cong) 事這批竹簡的保護、整理和研究,取得了豐(feng) 富的成果。

【薑喜任】《周易》中的節約思想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從(cong) 現有的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專(zhuan) 門論述節約思想的是《周易》。《周易》第六十卦名為(wei) 節卦,節字的本義(yi) 為(wei) 竹節,《說文解字》曰:“節,竹約也。”竹節凸起,有纏束之狀,因而節字可以引申為(wei) 節製、節省、節約之義(yi) 。《周易》的節卦就是專(zhuan) 門論述節製、節約思想的。

【胡發貴】君子“求達不求聞”

“求達不求聞”,是孔子讚賞的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則,其間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許的君子品性與(yu) 特質。《論語》中有這樣的記述:子張問孔子,士怎樣做才可以稱得上“達”呢?孔子反問說:你所問的“達”何所指呢?子張應答說:我所理解的“達”,是知名於(yu) 國家,知名於(yu) 鄉(xiang) 邦。孔子說:這是“聞”啊,哪裏是“達”。孔子強調,“達”為(wei) “質直而好義(yi) ,察言而觀···

【孔新峰】五大視角看中華文明特質

2021年5月9日,在《文史哲》創刊70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ti) 編輯人員回信,對辦好哲學社會(hui) 科學期刊提出殷切期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的核心關(guan) 切是如何“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要求“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cong) 曆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桑海波】和色:君子之樂的本質追求

自音樂(le) 產(chan) 生伊始,我們(men) 的祖先就以和的方式將自然社會(hui) 不同事物統合在一起整體(ti) 認知。如早在先秦時期,先民就將詩、歌、舞三位一體(ti) 稱其為(wei) 樂(le) (yuè);把樂(le) (yuè)又與(yu) 樂(le) (lè)和樂(le) (yào)等為(wei) 同字異音,或者說是異音同字。所以,和樂(le) (yuè)即是和樂(le) (lè),用樂(le) (yuè)即是用樂(le) (yào)。如用和樂(le) 或者樂(le) 和的樂(le) 來總稱文藝美學中的藝術,使樂(le) ···

【孫本良】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孔子被後世尊為(wei) “至聖先師”“萬(wan) 世師表”。孔子生活在奴隸製生產(chan) 關(guan) 係逐漸瓦解、封建製生產(chan) 關(guan) 係逐漸形成的年代。孔子私學的興(xing) 起,正是在這一變革時期發展起來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一部分。孔子的政治思想,講的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主義(yi) 。其理論根據,是發現了“仁”的普遍性存在。而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在於(yu) 承認人···

【潘誌宏】儒家文化:清代海峽兩岸之橋

在清代,許多大陸百姓,特別是福建、廣東(dong) 人,正是在這時移民到台灣,成為(wei) 開發台灣最早的人群。台灣島與(yu) 大陸一衣帶水、隔海相望,然而台灣海峽中的“黑水溝”卻成為(wei) 航海者的噩夢,有無數航海者葬身在這片瞬息萬(wan) 變的深色汪洋之中。在橫跨台灣海峽的過程中,儒家文化成為(wei) 支撐大陸移民的精神力量,維係著一代又一代的大陸移民冒險到台灣求生···

【肖新平】《大學》中的德治理念

《大學》《中庸》原為(wei) 《禮記》中的兩(liang) 個(ge) 單篇,西漢武帝時收錄於(yu) 《小戴禮記》,後來簡稱《禮記》。宋代理學興(xing) 盛有了“四書(shu) ”,並且出現了朱熹的四書(shu) 《章句》《集注》,到了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確立科舉(ju) 考試第一場從(cong) 四書(shu) 內(nei) 出題並結合朱熹的《章句》《集注》進行論述,後這一製度又被明代、清代繼承,繼而演變為(wei) 八股取士,於(yu) 是四書(shu) 成為(wei) ···

【王萍】瀲江書院:毛澤東住過的書院

瀲江書(shu) 院始建於(yu) 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當時的興(xing) 國知縣徐大坤創建,之後曆經多次重修增建而日臻完備,成為(wei) 贛南地方教育的重要載體(ti) 。在中國古代書(shu) 院發展史上,距今僅(jin) 280餘(yu) 年的瀲江書(shu) 院並不算曆史悠久,但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散發著耀眼的光輝,其不僅(jin) 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更有著濃鬱的紅色文化氣息,是一所集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於(yu) ···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