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總覽 - 伟德平台体育
儒學,為世界提供智慧

“學而時習(xi) 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9月28日,在孔子故裏山東(dong) 曲阜舉(ju) 行的紀念孔子誕辰2570周年祭孔大典上,數百名學子在萬(wan) 仞宮牆前朗讀《論語》經典語句,餘(yu) 音嫋嫋,響徹古城上空。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及來自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孔子後裔代表在內(nei) 的2000多名社會(hui) 各界人士,依循傳(chuan) ···

第三屆廣東祠堂文化研討會在英德市舉辦,探討祠堂創新性發展

廣東(dong) 的祠堂文化目前仍缺少一種創新的模式,多數仍然停留在“有條件就搞,沒條件就不搞”的狀態下。

“南孔聖地”浙江衢州:於時代激流中,做一位儒學文化“布道者”

作為(wei) 南孔文化的發源地,衢州一直倡導崇學尚禮、義(yi) 利並舉(ju) 、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儒學思想。走進新時代,衢州更是要讓“讓南孔文化重重落地”,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謝茂鬆 牟堅】文明史視野中的70年

新中國成立70年意味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開創的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這一新製度傳(chuan) 統的建立、貞固,具有更為(wei) 深遠的創製意義(yi) 。這也是繼西周分封製到秦以下兩(liang) 千年郡縣製之後,中國曆史上的第三次偉(wei) 大創製。新製度傳(chuan) 統背後是新文明傳(chuan) 統的逐漸成型,這將影響中國未來千年,同時也將給世界提供目前西方自由資本主義(yi) 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李秀強】“簡帛時代”與先秦文學研究的“黃金時代”

近期,江林昌先生發表《古史重建迎來了黃金時代》一文,指出:“近一百年來的考古大發現,對中國上古史的研究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

【蔣芳】讀經少年歸來

十多年前,“讀經運動”進入高潮,國內(nei) 湧現了近百家讀經學堂,大批少年從(cong) 傳(chuan) 統教育體(ti) 製中跳出來,進入讀經學堂求學。然而,讀經到底是在培養(yang) 人才,還是在毒害孩子?從(cong) 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爭(zheng) 論不休。

【張立東】“中國儒學考古”呼之欲出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中國考古學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學科體(ti) 係,而通過與(yu) 其他學科交叉形成的各種專(zhuan) 門考古也有很大的進展。

“曲阜希賢之旅”遊學活動圓滿結束

2019年6月1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和曲阜國學院主辦的“曲阜希賢之旅”遊學活動圓滿結束。通過四天豐(feng) 富的遊學活動,在晨讀暮講之中領略經典之魅力,於(yu) 行走坐臥之間感受傳(chuan) 統之韻味,完成了一段難忘的希賢之旅。

【何青翰】嶺上諸神:一座南方文廟的改革開放史

在培育出適宜的文廟的獨立法人及其運作模式之前,如果沒有一種純粹的文化尊嚴(yan) 從(cong) 文廟內(nei) 部生長出來,如果沒有一種新型“教化”能夠在“人倫(lun) ”層麵更好地實踐出來,那麽(me) 資本與(yu) 權力的力量隨時都可能切斷文廟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信仰關(guan) 聯,封閉其神聖空間;這也就意味著,文廟嶺上的諸神之戰,仍將無限期地延續下去。

【韓星 】四十年來儒學複興的回顧與展望

四十年來,曾在曆史上作為(wei) 中國文化的主體(ti) 、近代以來成為(wei) 遊魂的儒學,一陽來複,走上複興(xing) 之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撥亂(luan) 反正,客觀評價(jia) 孔子儒學。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世紀末是一陽來複,儒學重光,出現複興(xing) 思潮。21世紀以來,儒學複興(xing) 呈現多元化,和而不同,多彩紛呈。儒學複興(xing) 是與(yu) 中華文化的複興(xing) 同步的,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然。期···

【廖曉煒 郭齊勇】改革開放40年儒學研究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大陸的儒學研究和發展經曆了由複蘇到複興(xing) 、重建的過程。以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為(wei) 背景,儒學在整體(ti) 性的社會(hui) 文化自覺的驅動下,逐步回歸傳(chuan) 統,同時也積極回應現時代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各種當代型態的儒學理論應運而生,儒學的一些精神性價(jia) 值也隨著民間儒學的日益開展,重新回到人們(men) 的心靈和日常生活當中。

書院文明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中國文化的發展曆程中,書(shu) 院是極其醒目的地標。唐宋以來千餘(yu) 年間,書(shu) 院所體(ti) 現出的以經世致用為(wei) 導向的學術追求,以傳(chuan) 道新民為(wei) 己任的價(jia) 值取向,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境合一,教學相長、教教相長、學學相長為(wei) 特征的教學理念,具有穿越時空的價(jia) 值,當之無愧地成為(wei) 中華文明的鮮明象征和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斯文正脈。

【朱傑人】化民成俗——婺源朱子文化落地紀實

作為(wei) 一個(ge) 親(qin) 曆者,回顧一下婺源朱子文化建設所走過的路,研究一下婺源朱子文化建設所經曆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我覺得,除了眾(zhong) 所周知的一些大環境、大氣候的原因外,主要的問題出在定位不準、定位錯誤上。

【劉增光 張南】2018年儒學熱點綜述

本文選取八個(ge) 主題概述2018年的儒學研究,八個(ge) 主題是:禮學與(yu) 經學的實踐指向、儒學現代轉型及其新形態、儒學與(yu) 異質文明對話、東(dong) 亞(ya) 視野下的儒學研究、儒家倫(lun) 理的當代詮釋、作為(wei) 範式的儒家政治哲學、從(cong) 儒家工夫論到功夫哲學、“生生”與(yu) 儒學的返本開新。希冀通過這一分疏可以勾勒過去一年儒學研究的動態走向。

【周世祥】重拾“家史”背後的溫情與敬意

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二樓的國學網辦公區,一排排木質書(shu) 架擺滿了線裝古書(shu) ,並且用白紙黑字寫(xie) 著一個(ge) 個(ge) 姓氏作為(wei) 書(shu) 籍分類擺放的記號——它們(men) 是一批家譜。日前,中華譜牒文化研究基地成立大會(hui) 在京舉(ju) 行,3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參加。“國家有史,地方有誌,家族有譜”,一卷卷泛黃的家譜究竟能讓我們(men) 從(cong) 哪些維度了解家族過往?在重新重視家教、家風的今···

【王立斌】赴台灣書院參訪考察記

2018年11月7日至17日,海峽兩(liang) 岸經典書(shu) 院學術論壇會(hui) 議在台灣高雄師範大學舉(ju) 行,中國書(shu) 院學會(hui) 一行,有來自嶽麓書(shu) 院的鄧洪波副會(hui) 長、嵩陽書(shu) 院的宮嵩濤副會(hui) 長、東(dong) 林書(shu) 院的榮俊炎副會(hui) 長、筼簹書(shu) 院的王維生副會(hui) 長、白鹿書(shu) 院的邢小利副會(hui) 長等13人應邀赴台參訪交流。

【龔禮茹】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之間的關聯——重走白沙路兼訪江門鄉村記

學界對白沙的研究,集中於(yu) 其思想體(ti) 係,卻相對忽略了在其生活世界中理解其學術與(yu) 事功。回到白沙的生活世界,不僅(jin) 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形態產(chan) 生的經驗來源,更可以看到其所秉持的儒家信念如何體(ti) 現與(yu) 落實在地方社會(hui) 之中,這對於(yu) 理解儒家思想與(yu) 中國社會(hui) 之間的關(guan) 聯,意義(yi) 尤為(wei) 重要。

【衷鑫恣】高校國學課程的多寡與儒釋道比重調查

本文選取國內(nei) 七所不同層級、不同地域的普通大學為(wei) 樣本。其數據顯示,中國高校已普遍開設國學或傳(chuan) 統文化普及課程;但開課數量較少,多數院校往往限於(yu) 一兩(liang) 門公共基礎課甚至公共選修課。其教學內(nei) 容,無論弱校強校,儒家文化是重點,道家次之,佛家最少。對此,四大外在因素在起作用,分別為(wei) 民族文化傳(chuan) 承的政治需求、德育教育目標、國際通···

【程旺 牛偉坤】沒落與熱潮:北京的傳統書院與新興書院

提起書(shu) 院,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嶽麓書(shu) 院、白鹿洞書(shu) 院等赫赫有名的地方書(shu) 院,很少會(hui) 有人與(yu) 北京聯係起來。實際上,北京書(shu) 院有著更為(wei) 悠久的曆史,不僅(jin) 古代就有二十多座書(shu) 院,而且現代書(shu) 院更是在全國具有獨特的地位。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青年教師程旺對於(yu) 北京書(shu) 院情有獨鍾。經過一番專(zhuan) 門的調研,向世人展示了北京書(shu) 院的今昔變遷。

【張傑】多角度綜合推進禮學研究

“禮”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學界從(cong) 多角度對古代禮製進行研究,以期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中開拓出有益於(yu) 弘揚的當代資源。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