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英】一道連綿的文化風景 ——《有禮如儀》評介

中國是一個(ge) 重禮、守禮的國度。經學家孔穎達在為(wei) 《春秋左傳(chuan) 》作注解時曾寫(xie) 道:“中國有禮儀(yi) 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惠江南】理學何以經世?——評孔妮妮《真德秀研究》

畢竟,隻言獨立形態的性命之學而不及經世致用則為(wei) 空疏,同樣,隻言經世致用而不及形上道體(ti) ,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盡管如此,本書(shu) 整體(ti) 上來說瑕不掩瑜。作者選取真德秀作為(wei) 個(ge) 案研究,通過揭示真氏在朝堂和地方上的理學實踐,借以厘清朱熹之後理學在社會(hui) 各個(ge) 層麵不斷延伸的發展脈絡,突破了現有研究多拘於(yu) 理氣心性等常見命題範疇的局···

【崔偉芳】《曲阜儒家碑刻文獻集成》

2023年1月,國家文物局核定並公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統計了全國1658通(方)重要文物,其中收入了90通(方)曲阜地區碑刻,其數量位居山東(dong) 全省第一。曲阜碑刻作為(wei) 特殊而重要的文化遺存,是我國碑刻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極高的研究價(jia) 值和文化意義(yi) 。

【陳來】《哲學與時代:白鹿洞朱子會議文集》之序

2011年10月,中華朱子學會(hui) 與(yu) 南昌大學江右哲學研究中心、廬山白鹿洞書(shu) 院管委會(hui) 等單位聯合主辦了“哲學與(yu) 時代:朱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會(hui) 議在白鹿洞書(shu) 院舉(ju) 行。這是中華朱子學會(hui) 成立後為(wei) 推動朱子學研究,與(yu) 高等院校合作舉(ju) 辦的又一次國際學術討論會(hui) 。這次會(hui) 議在合作單位和與(yu) 會(hui) 代表的大力支持下,獲得了圓滿成功。

【向輝】什麽是古典文章學傑作?這部點校整理本給出範本

高步瀛(1873—1940年)《古文辭類篹箋》編纂有年,生前未能出版。自上世紀40年代至今的八十餘(yu) 年中,其書(shu) 僅(jin) 有手稿、抄本和影印本被保存和流傳(chuan) 。2022年,巴蜀書(shu) 社出版了由四川大學羅國威教授領銜整理校勘的新版本。此書(shu) 的出版,不單是高氏著作整理的又一新成果,也是我國古籍保護事業(ye) 發展之映照,更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和弘揚的具體(ti) 案例。

【何俊】人文與理性輝映 —— 宋代儒學的氣象與精神

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知宋”叢(cong) 書(shu) ,由包偉(wei) 民教授主持,旨在為(wei) 讀者提供一個(ge) 了解兩(liang) 宋曆史的門徑。其中儒學一冊(ce) ,囑我選編。

【劉向培】把書院研究引向深入的突破口 ——從《中國書院文獻叢刊》出版說起

《禮記》曰:“建國君民,教學為(wei) 先。”北宋歐陽修雲(yun) :“學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視其學之興(xing) 廢。”

【姚海濤】剖析與建構並行的思想曆程——《荀子思想理論範疇及體係》平議

《荀子思想理論範疇及體(ti) 係》深契荀子大義(yi) ,以紮紮實實的學問態度和孜孜矻矻的學問精神,將心、性、王、聖、禮學、群、分主要的範疇抽繹出來,逐一進行細密剖析,從(cong) 概念入手董理荀子思想,是為(wei) 得之,真正做到了文本與(yu) 詮釋互顯。

【張浩釔】追尋中國生死之智慧

北京大學哲學係王中江教授的新作《中國人的生死觀》匯集了自先秦到近代眾(zhong) 多思想家的生死哲學,追尋並考察了中國人的生死智慧。全書(shu) 分四個(ge) 主題展開:生命有限與(yu) 重生養(yang) 生、超越死亡的理想與(yu) 追求生存的樂(le) 趣、道德價(jia) 值的凸顯與(yu) 精神價(jia) 值的追求、中西生死智慧的近代會(hui) 通。

【吳笑非】有麟齋《春秋歸例》序

昔武帝問治亂(luan) 於(yu) 申公,對曰:“為(wei) 治者不在多言。”史公謂天子默然。果默然乎?申公以《穀梁》《魯詩》授江公,江公與(yu) 董子並事武帝。時丞相公孫弘亦受《公羊》,故董生文勝,江公吶口。果吶口乎?能教衛太子善《穀梁》,魯榮廣勝眭孟,而丞相韋賢、長信夏侯勝、侍中史高,竟申其學於(yu) 宣帝,召蔡千秋為(wei) 郎中,至於(yu) 尹更始、蕭望之、劉子政,議···

【王順然】極高明而道中庸 ——讀郭齊勇先生《四書通識》

自元仁宗欽定朱熹的《四書(shu) 章句集注》為(wei) 科舉(ju) 考試主要教材後,《四書(shu) 》(《論》《孟》《學》《庸》)無疑是塑造中國人文化心靈的、最重要的傳(chuan) 世文獻。現代人意欲了解傳(chuan) 統文化,最早接觸的往往也是《四書(shu) 》。因而在傳(chuan) 統典籍中,四書(shu) 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作為(wei) 參與(yu) 近四十年中國哲學構建的旗幟性人物,郭齊勇先生在中華書(shu) 局出版了新著《···

【焦德明】“實談”朱子的力作 ——讀《從官能、性理到工夫:朱子心論新探》

李毅所著《從(cong) 官能、性理到工夫:朱子心論新探》(北京: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2022年。下引該書(shu) 僅(jin) 以括號標注頁碼)一書(shu) ,是眾(zhong) 多以朱子哲學關(guan) 鍵概念為(wei) 主題的博士論文中的又一力作。

【虞萬裏】《石經研究文獻集成》序

藏之名山,壽之金石,是古人希冀記載聖言與(yu) 事跡的文字世世相傳(chuan) 以致永恒的信念。然七朝石經鐫刻之初衷卻並非如此單純:熹平石經之刊,是爲統一各家經師歧出文本;正始石經之鎸,則因今文經衰落而古文經已成爲官學;開成石經之立,是朝廷希望消除日益紛亂(luan) 的別字俗體(ti) 以歸於(yu) 字形純正而形成一個(ge) 便於(yu) 科舉(ju) 的標凖經文;廣政石經之刻,意在補充···

【楊友麟】《劉子全書·甲編》序

夫天地之道,常曰一貫,然人德之闕,其來則漸。故凡立言者,非以繼天道之有常,乃以補人德之或闕爾。

【謝秉洪】《孟子注》整理前言

孟子名軻,戰國中期鄒國(故城在今山東(dong) 鄒城市)人。西漢司馬遷編撰《史記》時曾作《孟子荀卿列傳(chuan) 》,簡略地記述了孟子的籍貫、受業(ye) 、遊曆和著述等方麵的情況。司馬遷之後,又有班固、趙岐、王肅等諸家之說。今天人們(men) 研究和了解孟子的最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就是《孟子》一書(shu) ,其中記載了孟子主要的言語和活動,闡述了孟子的基本思想觀點,···

【有麟齋】《春秋歸例》序

昔武帝問治亂(luan) 於(yu) 申公,對曰:“為(wei) 治者不在多言。”史公謂天子默然。果默然乎?申公以《穀梁》《魯詩》授江公,江公與(yu) 董子並事武帝。時丞相公孫弘亦受《公羊》,故董生文勝,江公吶口。果吶口乎?能教衛太子善《穀梁》,魯榮廣勝眭孟,而丞相韋賢、長信夏侯勝、侍中史高,竟申其學於(yu) 宣帝,召蔡千秋為(wei) 郎中,至於(yu) 尹更始、蕭望之、劉子政,議···

【虞萬裏】王鍔《禮記注》定本序

禮之儀(yi) 在數,陳俎豆、列方位,喪(sang) 祭朝聘事也;禮之意在義(yi) ,理人倫(lun) 、燮陰陽,經天緯地事也。周公製禮,祝史行事,義(yi) 存數中,隱而不彰。

【虞萬裏 徐興無】由《禮記注疏長編》引起的思考

王鍔教授主編的《禮記注疏長編》已經出版了《曲禮》《檀弓》和《王製》三種,初步估計,《長編》全部出齊,約有60冊(ce) 左右。

【向輝】荏苒經十載:《王陽明的書籍世界》出版小紀

最近,本人關(guan) 於(yu) 陽明學的兩(liang) 部小書(shu) (《敬道心筌:王陽明的教化哲學》和《王陽明的書(shu) 籍世界》)由孔學堂書(shu) 局納入《陽明文庫·學術專(zhuan) 著係列》出版。前者從(cong) 社會(hui) 思想的角度討論陽明的教化哲學,責編為(wei) 張基強先生;後者從(cong) 書(shu) 籍史的角度討論陽明學的文化記憶,責編為(wei) 陳真先生。這兩(liang) 部小書(shu) ,和我的博士研究課題有關(guan) ,是我從(cong) 事陽明學研究和古籍保···

【謝遠筍】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讀郭齊勇師《返本開新》

《返本開新》是郭齊勇教授的學術自傳(chuan) 。從(cong) 幼年時的成長、父母的養(yang) 育、家庭的溫馨、求學的經曆,到下鄉(xiang) 做知青、進廠當工人,如何在艱苦的歲月裏堅持讀書(shu) ;從(cong) 31歲時考入武漢大學,蕭先生等師長如何傾(qing) 囊相授,到以熊十力哲學的研究及文化學的思考,開始在學術界嶄露頭角,以及他們(men) 師生如何患難與(yu) 共,相互扶持,度過艱難的歲月,書(shu) 中都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