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如果我來拍《清平樂》,我會這麽拍

前幾天,有媒體(ti) 朋友采訪我,順口問了一句閑話:“吳老師,你還追《清平樂(le) 》嗎?好多人都棄劇了。”我哈哈一笑。

【吳鉤】宋仁宗的愛情

在寫(xie) 完仁宗傳(chuan) 記《宋仁宗:共治時代》之後,我有一個(ge) 感慨:也許在宋代,最沒有自由的一個(ge) 人,就是皇帝了。正在看電視劇《清平樂(le) 》的朋友,相信也會(hui) 有這種感覺。比如說,仁宗的愛情,便萬(wan) 般不自由。

【吳鉤】宋仁宗與詹姆斯國王

在中國,相信許多人都應該讀過(或聽過)西方法學史上的一個(ge) 經典案例——17世紀初英格蘭(lan) 大法官愛德華•柯克爵士與(yu) 國王詹姆斯一世的故事。

【吳鉤】《清平樂》裏的呂夷簡:背後有一個牛掰大家族

電視劇《清平樂(le) 》裏有一個(ge) 老謀深算的權相呂夷簡,呂夷簡這人確實不簡單,他所在的家族河南呂氏更不簡單。

【吳鉤】《清平樂》沒講的情節:宋仁宗為什麽聘曹皇後

景祐元年(1034)八月,二十五歲的宋仁宗卻大病一場,“累日不進食,中外憂懼”;“侍醫數進藥不效,人心憂恐”。

【吳鉤】《清平樂》裏的宋人為什麽都叫仁宗為“官家”?

正在看電視劇《清平樂(le) 》的朋友會(hui) 發現,劇中,不管是朝臣,還是市民,抑或是宮中的內(nei) 侍、宮女、後妃,都稱宋仁宗為(wei) “官家”。有網友問:宋朝人真的習(xi) 慣稱皇帝為(wei) “官家”嗎?這是真的。宋人在不那麽(me) 正式的場合,確實習(xi) 慣以“官家”稱呼皇帝。

【吳鉤】《清平樂》的若幹差錯

這幾天在追看電視劇《清平樂(le) 》,原因隻有一個(ge) :這是第一部以宋仁宗為(wei) 主角的連續劇,恰好我剛剛出了一本《宋仁宗:共治時代》,新書(shu) 與(yu) 新劇十分般配。

【吳鉤】宋仁宗的曹皇後確實嫁過人

正在播出的電視劇《清平樂(le) 》講到被立為(wei) 皇後的曹丹姝在入宮之前,曾有過一段不愉快的婚史。這並不是編劇的虛構,曆史上的宋仁宗第二任皇後曹氏確實結過婚。

【吳鉤】《清平樂》不講“狸貓換太子”,這是對的

說到宋仁宗的身世,許多人都會(hui) 想到“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而正在播放的《清平樂(le) 》電視劇卻避而不提“狸貓換太子”。這麽(me) 處理是對的,因為(wei) “狸貓換太子”實際上是明清時期的民間藝人胡亂(luan) 編造出來的,並不是史實,而且故事也排得不咋的,不值得拿出來的演繹。

【薑鵬】“這天下姓什麽”——看《清平樂》,評宋王朝

以前也和朋友討論過,宋代的戲難拍,尤其是宋仁宗時期,文明昌盛,有鬥爭(zheng) 也是文鬥,不興(xing) 武鬥,難以安排矛盾衝(chong) 突,整個(ge) 感覺就是溫吞水。要把這個(ge) 時代拍好,編故事的能力得很強了。看到宣傳(chuan) 《清平樂(le) 》,難得有一部宋代話題的熱播劇,就追了兩(liang) 集。

【沈小勇】範仲淹的儒官氣質

作為(wei) 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範仲淹比包拯年長十歲,同樣是古代為(wei) 官者的楷模,他為(wei) 世人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千古名句。

【沈瑋瑋 曾潞明】古代女性的財產繼承

古代中國的財產(chan) 繼承主要依據諸子均分的基本原則,以使子孫免於(yu) 貧困和不睦,確保社會(hui) 穩定,曆代律典均將此作為(wei) 基本條款。除此之外,古代中國對於(yu) 無人繼承、女性繼承和贅婿繼承等疑難問題也進行了規則設計。

【吳鉤】一場該不該立法禁食狗肉的爭論

狗肉,很久很久以前就進入了中國人的食譜。早在先秦之時,中國人就將家養(yang) 的狗分為(wei) 三類:“一曰守犬,守禦田舍;二曰田犬,田獵所用;三曰食犬,充庖廚庶羞用。”

【吳鉤】為什麽說《清平樂》裏的宋仁宗是一位仁君?

從(cong) 元明清時期的包公戲、楊家將、狄青故事,到今天的包青天電視劇、戲劇,宋仁宗一直充當背景板、路人甲的跑龍套角色。現在,仁宗皇帝終於(yu) 在電視劇《清平樂(le) 》裏成了主角。

【吳鉤】《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繁華,還是危機?

一部小說成就一門學問的,似乎惟有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是為(wei) “紅學”。一幅畫卷成就一門學問的,似乎惟有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為(wei) “清明上河學”。

【吳鉤】嶽飛為什麽被害?

南宋紹興(xing) 十一年十二月廿九(1月27日),元旦前夕,嶽飛及其長子嶽雲(yun) 、女婿張憲被執行死刑。據說嶽飛死後,嶽家後人立有家規:過年不吃餃子,不放鞭炮,不慶祝。但這一家規究竟始於(yu) 何時,卻無從(cong) 考證。

【吳鉤】宋朝和尚被告案

佛門寺院,本應遠離紅塵;佛家弟子,亦當六根清淨。不過在宋代,寺院與(yu) 寺僧都出現了非常明顯的世俗化,比如僧人可成家立業(ye) ,在京師,“大相寺僧有妻,曰‘梵嫂’”;在廣州,“僧有室家者,謂之‘火宅僧’”。嶺南寺僧娶妻的現象尤其普遍,據宋人記述,“廣南風俗,市井坐估(即經商),多僧人為(wei) 之,率皆致富,例有室家,故其婦女多嫁於(yu) 僧。”

【姚中秋】康有為是聖人?還是大儒?

康有為(wei) 是廣東(dong) 南海人。說到這兒(er) ,我們(men) 簡單講一下近代曆史上廣東(dong) 的興(xing) 起。我們(men) 前頭講曾文正公的時候講到湖南,在近現代曆史中,湖南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yu) 湖南可以相提並論的,就是廣東(dong) 。所以過去兩(liang) 百年塑造中國的人物主要就出自湖南和廣東(dong) 。湖南應該說還是有質樸之氣。因為(wei) 它畢竟屬於(yu) 中部地區,所以它學問的根底是朱子之學。當然後來···

【吳鉤】宋朝的“國家福利”與“福利病”

當人們(men) 說起西方社會(hui) 的福利製度時,往往會(hui) 注意到它們(men) 的“福利病”,比如過度福利的問題,以及由此造成的“養(yang) 懶漢”問題、財政赤字與(yu) 高稅收問題。我這幾年檢讀宋代筆記,卻發現現代社會(hui) 的這些“福利病”,其實在宋朝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李競恒】不斷重建自治共同體的中國史

在一些啟蒙派知識分子看來,中國傳(chuan) 統隻有官府和臣民,而沒有社會(hui) 中間層的自治文化傳(chuan) 統,這其實是基於(yu) 各類偏見和誤解形成的錯誤史觀。如果客觀理性地審視曆史,應該能承認,以儒家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國主流傳(chuan) 統,有著強大的曆史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