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liang) 漢之前曾經曆過一段“孔子為(wei) 什麽(me) 作《春秋》”“何時作《春秋》”的論說曆史,這是一種以“孔子作《春秋》”的“目的性”及其在孔子生命曆程中的“重要性”為(wei) 主的研究走向,與(yu) 漢魏以降的“傳(chuan) 說史”中以“地點”為(wei) 依據的“傳(chuan) 說敘事”走向不同。一直到南朝梁任昉所撰《述異記》,才將“孔子作《春秋》”的“關(guan) 注點”轉移到“孔子作《春秋》處”,“孔子春秋···
盡管自隋唐直至明清,曆代都推行科舉(ju) 製,但科考的題目卻不盡相同。而且,科舉(ju) 又分為(wei) 進士科以及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史、三禮、三傳(chuan) 、學究、明法、明經諸科,各科的考試內(nei) 容也不完全一樣,比如明法科的考試,主要是測試考生掌握的法律知識與(yu) 司法技藝。
度牒可能在南北朝時已經出現,因為(wei) 北魏時,僧尼須入僧籍,歸僧曹管理。名列僧籍的僧尼才是具有合法身份的出家人。既然有僧籍,很可能就有證明身份的憑證。可以確證的是,唐朝已經有了度牒製度,然後一直延續到清代前期。乾隆年間,漢傳(chuan) 佛教的度牒製度被廢除。
神道作為(wei) 寺、廟、陵、祠等參拜場所前的道路,是建築的前導部分。孔廟神道位於(yu) 曲阜明故城正南門外,是指從(cong) 萬(wan) 仞宮牆往南到今靜軒中路檜柏夾峙而成的通道。此神道始建何時,文獻資料大多語焉不詳。孔林神道指從(cong) 曲阜明故城北門經萬(wan) 古長春坊到孔林林門(習(xi) 稱大林門,位於(yu) 至聖林坊後)之間的通道。而對於(yu) 林門到至聖林門(原宣聖林神門,習(xi) 稱···
北宋熙寧三年春,朝野上下聲勢最大的大合奏,就是舊黨(dang) 中人對“青苗法”的抗議、非議,我們(men) 去看趙汝愚輯錄的《宋朝諸臣奏議》(這部選集在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就如《聯邦黨(dang) 人文集》之於(yu) 美國),自卷一百十一至一百十四收錄的奏議,基本上都是反對“青苗法”之議,上奏時間為(wei) 熙寧三年正月至五月,主要集中在二三月。
一些人口學研究者會(hui) 將人口當成社會(hui) 發展的累贅與(yu) 負擔。但宋朝的政府與(yu) 主流社會(hui) 顯然不是這麽(me) 認為(wei) ,他們(men) 更相信人口是國家的財富。因此,宋朝政府並不支持民間自發的生育控製行為(wei) ,而是鼓勵生育,將人口增長列為(wei) 考核地方官員的首要指標:“守令滿替,並以生齒增減,為(wei) 殿最之首。”
“磨喝樂(le) ”通常都在乞巧節期間大量上市。北宋金盈之《醉翁談錄》說:“京師是日(乞巧節)多博泥孩兒(er) ,端正細膩,京語謂之‘摩喉羅’。小大不一,價(jia) 亦不廉。或加飾以男女衣服,有及於(yu) 華奢者,南人目為(wei) 巧兒(er) 。”《繁勝錄》也說,“(七夕,杭州)禦街撲賣‘摩侯羅’,多著乾紅背心、係青紗裙兒(er) 。亦有著背兒(er) 、戴帽兒(er) 者。”明人田汝成講述宋時杭州掌···
在北宋京師開封府,具有城市公園屬性的建築主要是一部分皇家園林。你可能會(hui) 說,皇家林苑不是皇室的禁苑嗎?怎麽(me) 可能是任人遊賞的公園?但宋朝是個(ge) 例外,因為(wei) 它有一部分皇家林苑是定期對公眾(zhong) 開放的,具有城市公園的功能。每年的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皇家的瓊林苑和金明池都要打開大門,縱民遊覽,這叫做“開園”、“開池”。
王安石與(yu) 司馬光在私生活方麵存在諸多共同點,比如都不貪圖享受,都不好美官,都不納妾,都不喜乘坐轎子。宋人說:“荊公、溫公不好聲色,不愛官職,不殖貨利皆同。……故二公平生相善。”但他們(men) 在政見方麵卻存在著幾乎是全麵的分歧:司馬光維護祖製,王安石強調變法;司馬光讚同“藏富於(yu) 民”,王安石重視“富國強兵”;司馬光主張“節流”,王安···
應元書(shu) 院於(yu) 清同治八年(1869)由廣東(dong) 布政使王凱泰在廣州創辦,是一所專(zhuan) 門為(wei) 舉(ju) 人服務的考課式書(shu) 院,同時也是廣州科舉(ju) 教學層次最高的書(shu) 院,更是廣州舊式書(shu) 院發展至頂峰的代表書(shu) 院之一。據《應元書(shu) 院誌略》和李兵《清代書(shu) 院的舉(ju) 人應試教育初探》的數據統計,同治十年辛未科、同治十三年甲戌科、光緒二年丙子恩科、光緒三年丁醜(chou) 科四科,廣···
據葛劍雄《中國人口史》第一卷,戰國時期的人口峰值在4500萬(wan) 以內(nei) ,從(cong) 戰國到西漢,由於(yu) 列國爭(zheng) 霸、秦滅六國、秦末戰亂(luan) ,人口銳減,但經西漢的休養(yang) 生息,人口增長至6000萬(wan) 以上,東(dong) 漢的人口峰值差不多也是這個(ge) 水平。這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ge) 人口高峰期。這個(ge) 時期,也是中國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從(cong) 粗放到精細的轉型期,鐵器開始廣泛應用,域外農(nong) 作物通過···
生母李氏隻是一名普通宮女,“初入宮,為(wei) 章獻太後(劉妃)侍兒(er) ,莊重寡言,真宗以為(wei) 司寢”。司寢就是侍候帝王、後妃就寢的宮女。據宋人筆記,真宗一日過劉妃居處,欲盥手,二十二歲的宮女李氏“捧洗而前”,真宗看著李氏一雙青蔥似的小手,“膚色玉耀”,心生憐惜,便對她噓寒問暖。李氏趁機說:“昨夕忽夢一羽衣之士跣足從(cong) 空下雲(yun) :‘來為(wei) 汝子···
我們(men) 從(cong)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看到的北宋東(dong) 京街市繁華——“邑屋之繁,舟車之盛,商賈財貨之充羨盈溢”,當然不是從(cong) 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唐宋變革”背景下,商業(ye) 文明與(yu) 市民力量經過百年博弈,突破了坊市製、夜禁製與(yu) 過所製的三重壓抑才得以實現的。
侵占坊內(nei) 的街巷、造屋開店。如唐代宗大曆年間,諸坊市街曲出現了“侵街打牆、接簷造舍”的現象;又有不少官員(可以將他們(men) 理解為(wei) 擁有特權的居民)幹脆在“坊市之內(nei) 置邸鋪販鬻,與(yu) 人爭(zheng) 利”。朝廷指示:這些不法行為(wei) “並宜禁斷”。
如果我們(men) 是穿越到宋朝的現代人,在宋朝的城市裏行走,將會(hui) 發現,宋朝城市的形態,跟我們(men) 熟悉的現代城市並沒有什麽(me) 根本性的差別:都是街巷交錯縱橫、四通八達,市民自由往來;臨(lin) 街的建築物都改造成商鋪、酒樓、飯店、客邸;每個(ge) 商鋪都打出醒目的廣告招牌;入夜,店家掌燈營業(ye) ,燈燭輝映;有的商家還安裝了廣告燈箱,夜色中特別耀眼。這···
為(wei) 什麽(me) 會(hui) 想到給女兒(er) 寫(xie) 一部談宋朝曆史的書(shu) 呢?其實是出於(yu) 個(ge) 人的一點私心:我的大女兒(er) 吳桐同學從(cong) 小讀雙語學校,接受的是雙語教育,高中計劃讀國際學校,不準備參加國內(nei) 高考,直接申請海外大學。也就是說,以我女兒(er) 接下來的教育規劃,優(you) 勢是具有國際化的視野,但在中文的讀寫(xie) 、對中國曆史文化的了解方麵,可能會(hui) 是短板。我不願意看到她對···
今天許多大齡青年,不是正在相親(qin) ,就是走在去相親(qin) 的路上。很多“剩男剩女”還為(wei) 頻頻被家長逼著相親(qin) 而陷入深深的煩惱當中,視相親(qin) 為(wei) 家庭“公害”。說起來,這相親(qin) 的習(xi) 慣,應該起源於(yu) 宋朝。宋朝之前,或許有個(ge) 別的相親(qin) 行為(wei) ,但將相親(qin) 納為(wei) 締結婚姻過程的其中一個(ge) 環節,卻是始自宋代。
我們(men) 今天可以喝到各種各樣的飲料,比如茶飲料、酒精飲料、牛奶、咖啡、可樂(le) 、果汁、礦泉水、涼茶,等等。宋朝人能喝到的飲料,也有很多品類。有飲子、湯品、漿水、渴水、熟水、涼水,等等。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了許多路邊攤,其中有些路邊灘打出廣告牌子,上麵寫(xie) 著“飲子”、“香飲子”的字樣,賣的就是飲子。這是宋朝很流行的飲料···
如果我問你:趙匡胤是什麽(me) 人?相信你馬上就可以回答: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啊。這個(ge) 答案當然沒有錯。不過,我們(men) 也不要忽略了,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禁軍(jun) 將帥——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你可以將它理解成國家部隊的總司令。這個(ge) 職位非常重要,正是憑著殿前都點檢所掌控的精銳部隊,趙匡胤才能夠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脅迫後周的小皇帝禪讓···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諧之魂。日前,中央社院第一副院長潘嶽所作《中國五胡入華與(yu) 歐洲蠻族入侵》一文,講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各族人民交融形成命運共同體(ti) 並重建大一統國家的故事,解析為(wei) 何日耳曼蠻族入侵羅馬後卻無法再造統一歐洲的原因。本文摘自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