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七夕不是情人節

在中斷了幾十年之後,當傳(chuan) 統節日之一的七夕重新回到都市人的視野時,已經被改造成不倫(lun) 不類的“中國式情人節”。在商業(ye) 力量的包裝下,“約會(hui) ”(甚至簡化為(wei) “約炮”)被塑造為(wei) 七夕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鮮花店(總得送女朋友一束鮮花吧)、餐飲店(總得請女朋友吃一頓飯吧)、酒店(前麵的鋪墊不就為(wei) 了最後的開房嗎?),生意被調動了起來,···

【吳鉤】從現實世界飛入宋畫的禽鳥

宋朝繪畫風格,與(yu) 後世流行的文人畫有一個(ge) 非常明顯的差異:宋人非常重視技法,注重寫(xie) 實。美術史學者郎紹君先生曾給予宋畫的寫(xie) 實精神極高評價(jia) :“宋代美術在寫(xie) 實技巧上已臻中國古典寫(xie) 實主義(yi) 的頂峰。……就同時代東(dong) 西方各國古典寫(xie) 實主義(yi) 藝術的水平與(yu) 成就言,它毫無疑義(yi) 是第一流的,稱它占據同時代人類繪畫藝術的最高位置,也並不過分。”

【楊陳】唐宋地權製度變遷影響迥異

唐代中晚期發展出來的新田製,經由五代延續至宋代,宋代罕見地沒有在開國之初製定類似於(yu) “均田製”的田製,因此被認為(wei) 是“田製不立”。後世所謂的宋代“田製不立”,首先不是指沒有施行井田製,盡管宋代會(hui) 有人在這個(ge) 意義(yi) 上批評當時的土地製度不符合儒家理想。

【吳鉤】你以為清末才出現的近代事物,其實宋代已經有了

據《東(dong) 京夢華錄》“防火”條記載,汴梁城內(nei) 的街巷,每隔三百步設一所“軍(jun) 巡鋪屋”,每所鋪屋置“鋪兵”五人,負責“夜間巡警”。又在城中高處修建“望火樓”,“樓上有人瞭望”,樓下“有官屋數間,屯駐軍(jun) 兵百餘(yu) 人”,還有“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貓兒(er) ”等消防設備。一發現哪處起火,馬上馳報,潛火兵即刻出動,“汲水撲滅,···

【路向軍】漢光武時清官多

光武朝湧現的清官集群是賢德、賢能、愛民、為(wei) 民製產(chan) 的懿範。如杜詩擔任侍禦史(六百石的縣級官員)時冒死誅殺奸淫殺掠的將軍(jun) 蕭廣,擔任南陽太守“政治清平,省愛民役,修治陂池,廣拓土田”,他還有兩(liang) 件在科技史上重要的發明——“水排”和“水力鼓風機”,這兩(liang) 件器物提高了冶鐵效率和農(nong) 耕效能,使南陽郡內(nei) “比室殷足”,後經推廣而惠及九州。鍾···

【吳鉤】想象大宋奧運會

這個(ge) 城市常年居住著150萬(wan) 人口,‘以其人煙浩穰,添十數萬(wan) 眾(zhong) 不加多,減之不覺少’。而據我所知,倫(lun) 敦、巴黎、威尼斯,歐洲最繁華的城市,人口也不過10萬(wan) 。尤其難得的是,在我們(men) 東(dong) 京,市民最重人情高誼,但凡有外地商人剛至京城租住,人生地不熟,鄰居都會(hui) 過來幫襯,送上湯茶,指引怎麽(me) 做買(mai) 賣。我們(men) 城市的大酒店,隻要酒戶來打過三兩(liang) 次酒···

【吳鉤】宋仁宗並未黜落柳永

那麽(me) 宋仁宗對柳永的態度呢?多則宋人筆記都提到:仁宗皇帝很不喜歡柳三變的“淫冶謳歌之曲”。相傳(chuan) 柳三變曾有輕薄小詞《鶴衝(chong) 天》傳(chuan) 入內(nei) 廷:“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仁宗便在科舉(ju) 考試中特意黜落了柳三變,禦筆批示:“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後又有人向仁宗舉(ju) 薦柳三變,仁宗說:“得非填詞柳三變乎?”舉(ju) 薦者說:“然。”仁宗說:“且去···

【吳鉤】王安石變法達到預期目標了嗎?

在回答這個(ge) 問題之前,我們(men) 需要先講清楚王安石變法的預期目標是什麽(me) 。顯然,從(cong) 王安石的初衷來看,變法的目標之一就是“富國強兵”。宋王朝的國祚傳(chuan) 至神宗時,已經距太祖開國百餘(yu) 年,國家承平日久,製度日久生弊,風平浪靜的海麵之下,潛伏著萬(wan) 千暗流,而最為(wei) 迫切的危機有兩(liang) 項:軍(jun) 政不振;財政緊張。

【吳鉤】王安石是一名理想主義者嗎?

在崇信“祖宗之法”的宋代,變法所要麵對的清議壓力可想而知,王安石並不敢公然宣揚“祖宗之法不足守”,哪怕他內(nei) 心認同這一說法;但變法意味著需要突破“祖宗之法”的束縛,那麽(me) 最好的辦法其實並不是直接反對“祖宗之法”,而是塑造出一個(ge) 比“祖宗之法”更高階的憲製權威,用它來為(wei) 變法提供合法性,這個(ge) 更高階的憲製權威便是“先王之法”、“先王···

【吳鉤】稱“臣”與稱“奴才”,有何不同?

不管是漢唐,還是宋明,大臣寫(xie) 進呈皇帝的奏疏時,都是自稱“臣”。惟獨清王朝是個(ge) 例外——如果我們(men) 去讀清朝人的奏折,便會(hui) 發現,他們(men) 總是自稱“奴才謹奏”、“奴才跪奏”;接到皇上的聖旨,則趕緊表態說:“奴才跪誦之下不勝悚懼無地自容”,“奴才伏讀再三更切悚惶”。

【吳鉤】宋朝足球,比歐洲杯更精彩

《水滸傳(chuan) 》是這麽(me) 寫(xie) 的:“且說東(dong) 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jun) ,一個(ge) 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ye) ,隻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毬。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毬。後來發跡,便將氣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頗能詩書(shu) 詞賦;若論仁義(yi) 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hui) ,···

【吳鉤】宋朝的“大學”是怎麽上課的

北宋的太學,位於(yu) 東(dong) 京開封府內(nei) 城朱雀門外的禦街之東(dong) 。這一帶為(wei) 商業(ye) 繁華區,你看,孟元老的《東(dong) 京夢華錄》是這麽(me) 描述的:“禦街東(dong) 朱雀門外,西通新門瓦子以南殺豬巷,亦妓館。以南,東(dong) 西兩(liang) 教坊,餘(yu) 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過龍津橋南去……東(dong) 劉廉訪宅,以南,太學、國子監。過太學,又有橫街,乃太學南門。”

【吳鉤】宋仁宗

今天的中國人遊長城,必會(hui) 想起秦始皇;遊大運河,必會(hui) 想起隋煬帝;讀到“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會(hui) 想起漢武帝;論及“鄭和下西洋”的盛況,會(hui) 想起明成祖永樂(le) 帝;說起古代的治世,人們(men) 腦海中出現的也是漢文帝、漢景帝的“文景之治”、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與(yu) 唐明皇的“開元盛世”、清前期的“康雍乾盛世”。很少有人會(hui) 聯想到趙禎以及他的時···

【吳鉤】放榜了

北宋嘉祐二年正月,萬(wan) 物生發的初春時節,仁宗任命翰林學士歐陽修為(wei) 權知貢舉(ju) ,翰林學士王珪、龍圖閣直學士梅摯、知製誥韓絳、集賢殿修撰範鎮並權同知貢舉(ju) ,館閣校勘梅堯臣為(wei) 點檢試卷官,主持當年的科舉(ju) 禮部試(省試)。

【吳鉤】武大郎死後,潘金蓮能不能自由改嫁?

潘金蓮與(yu) 西門慶通奸後,為(wei) 什麽(me) 還要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毒殺了丈夫武大郎?因為(wei) 受了王婆的蠱惑。王婆說:“大官人家裏取些砒霜來,卻教大娘子自去贖一帖心疼的藥來,把這砒霜下在裏麵,把這矮子結果了,一把火燒得幹幹淨淨的,沒了蹤跡,便是武二回來,待敢怎地?自古道:‘嫂叔不通問’,‘初嫁從(cong) 親(qin) ,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裏來往半···

【吳鉤】宋朝的財政收入有多大規模?

有人說宋朝財政規模高達一億(yi) 貫銅錢,比如有一篇網文說:“(北宋時)整個(ge) 國家的財政收入最高曾經達到了16000萬(wan) 貫文,即便到了北宋中後期,也可以達到八九千萬(wan) 貫文。到了國土麵積更為(wei) 狹小的南宋,財政收入最高也達到了一億(yi) 貫文。”還有的網文直接將一億(yi) 貫錢換成一億(yi) 兩(liang) 白銀。

【吳鉤】當“尚方寶劍”遇到“丹書鐵券”

今天許多人對於(yu) 傳(chuan) 統司法的想象,大概都是以“包青天”之類的民間文藝作品為(wei) 基準。在明代弋陽腔包公戲《高文舉(ju) 珍珠記》中,包青天是帶著一身法寶上場的:“(皇上)賜我金劍一把,銅鍘兩(liang) 口,鏽木一個(ge) ,金獅子印一顆。一十二條禦棍,……賜我黃木枷梢黃木杖,要斷皇親(qin) 國戚臣;黑木枷梢黑木杖,專(zhuan) 判人間事不平。”一件法寶對應一項禦賜的權力:···

【吳鉤】蘇軾為什麽要赴金陵拜會王安石

蘇軾因“烏(wu) 台詩案”被貶謫黃州,在黃州一呆就是四年多。元豐(feng) 七年正月,神宗給三省發手劄,稱“蘇軾黜居思咎,閱歲滋深,人材實難,不忍終棄”,決(jue) 定移蘇軾為(wei) 汝州團練副使。不久又應蘇軾的申請,許於(yu) 常州居住。常州恰好在江寧府之鄰。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常州,沿途拜訪朋友、遊覽山水,所以走得很慢,七月份才抵達金陵。在金陵,蘇軾拜會(hui) ···

【吳鉤】王安石變法失敗了嗎?

從(cong) 神宗逝世未久元祐黨(dang) 人即幾乎盡廢新法的角度來看,王安石變法確實可以說“失敗”了。但是,按同樣的邏輯,哲宗親(qin) 政後,改元“紹聖”,紹述父誌,恢複新法;徽宗以“崇寧”(尊崇熙寧)為(wei) 年號,接過父兄薪火,是不是又說明變法並沒有“失敗”呢?

【吳鉤】蘇東坡“烏台詩案”的另一麵

說起北宋的“烏(wu) 台詩案”,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介紹本案的文字隨手一搜便出現:“烏(wu) 台詩案發生於(yu) 元豐(feng) 二年(1079),時禦史何正臣等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後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隨後又牽連出大量蘇軾詩文為(wei) 證。這案件先由監察禦史告發,後在禦史台獄受審。據《漢書(shu) ·薛宣朱博傳(chuan) 》記載,禦史台中有柏樹,野烏(wu) 鴉數千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