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落實在思想輿論場上,就是以理服人和服從(cong) 道理。吾嚐言,思想場上無君臣無師生無父子,道理最大,誰有理就聽誰的。茲(zi) 再加一無:思想場上無法律,思想就是法外之地。思想場上,不能以力服人,不能以君主、父親(qin) 和老師的權威服人,更不能以法服人,言論罪、文字獄是政治之大惡和國家之大恥。此乃中西文明的共識和常識。
儒佛道三家兩(liang) 個(ge) 半共識。兩(liang) 個(ge) 共識,一是性善論,二是因果論。半個(ge) 共識是性天論。三家都信仰性天,但對性天的證悟有所不同,佛道雖然信仰性天,但隻知其靜寂,不知其乾健,不知性天是乾元與(yu) 坤元、即乾健與(yu) 靜寂與(yu) 的圓滿統一。
先上2023年年底幾則日記。前因後果都在日記裏講清楚了。
儒家不唯師,不是不尊師,不要老師。儒家強調師道尊嚴(yan) 和尊師重道是毫無疑問的,隻是在師與(yu) 道不一致的時候,不唯老師是從(cong) ,從(cong) 道不從(cong) 師。
真話就是善言,說真話就是為(wei) 善積善的一種方式,對於(yu) 文化人來說,堪稱最重要的方式。文化人不僅(jin) 應該致力於(yu) 說真話,而且應該說高質量的真話,說真理。在極權社會(hui) ,說真話,危險固然有,功德也很大。
理論要付諸實踐,必須考慮思想市場的反應,盡量爭(zheng) 取社會(hui) 各界的支持。但首先必須保證理論的正確性和立場的堅定性,不能以降低高度、動搖原則的方式去迎合社會(hui) 和市場。
春秋大複仇,東(dong) 海大複仇。
術者,道也。儒術就是堯舜之道、孔孟之道、仁義(yi) 之道、中庸之道,就是儒家文化、中道文化,中華文化的主統。
家天下君主製對差等和秩序強調過度,對平等和自由有所忽略。未來公天下君主製自可擺脫這種曆史局限,更重視平等和自由。
文化人和政治家都忌狹隘小器。不能容忍批評異議和人身攻擊,就是小器的典型表現。這是極權主義(yi) 政治和神本主義(yi) 宗教不約而同的特征,唯吾儒特別高致雅量,休休有容。孔子被譏為(wei) 喪(sang) 家犬,師徒一笑了之。
東(dong) 海客廳廳規要求,入廳者須對儒家文化和東(dong) 海思想有一定了解、認同,多數儒生已經明白或東(dong) 海文章著作已經闡明的問題,可自行查閱,不必在此重複。但我發現,一些人對儒家文化和東(dong) 海思想毫無了解,或未讀過東(dong) 海舊作,或者讀而未懂。這些人不妨為(wei) 廳友,唯希望不要急於(yu) 發言,不要總是提問一些常識性的老問題。很多思想問題,東(dong) 海著作文章···
好報包括物質性、功利性、精神性好報,都是道德的副產(chan) 品。“君子固窮”不能那樣解釋。這裏的固與(yu) “小人窮斯濫矣”的濫相對,是堅固、不動搖的意思。“君子固窮”與(yu) 孟子“貧賤不能移”近義(yi) 。
佛道兩(liang) 家皆有所蔽。其一是蔽於(yu) 天而不知人,有得乎天,但為(wei) 天道所蔽而不明人道;其二是蔽於(yu) 坤而不知乾。
缺乏擇法之眼和知人之明者,即使與(yu) 君子人長久相處,未必能了解、理解之。想起有文章說熊公十力晚年瘋了,雖其言出自熊公親(qin) 屬之口,吾不信也。讀熊公著作文章,知其人意誌之堅,內(nei) 力之強,非常人可及。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發瘋不可能也。世俗之心眼,何足以知之。恰好有東(dong) 海客廳老廳友稱吾為(wei) 民豆儒,老眼昏花至此,錄此聊博一哂。
天有沒有人格,是不是人格神或準人格神?此乃涉及宗教和儒家的重大問題。對此,蔣慶先生曾撰文詳述之,引來儒門內(nei) 外議論紛紜。現將餘(yu) 東(dong) 海先生的不同觀點發布,以推動對此問題的深入思考。
某個(ge) 時代比春秋戰國更亂(luan) ,固然是大不幸,但對於(yu) 有誌之士特別是儒士來說,卻是大幸,堅定信仰和上達天道的時間或有望大大縮短。孔子十五誌學,三十而立,五十知天。當代儒生若能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致力於(yu) 複興(xing) 儒家、重建中華的偉(wei) 業(ye) ,提前十幾年知天明道,也不是不可能的。而立是自立,明道是自成,抵達賢境。明道之後,天性更乾健,···
儒家沒有秘密,沒有秘傳(chuan) 。但是,其理“放之則彌六合,卷子則退藏於(yu) 密。”道及高處,微妙隱微之極,極高明而盡精微,非語言文字所能盡,非上智者、盡心者難以領悟,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和思議。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能領悟者亦寥寥也,遑論其他人。這就是不隱而隱,不密而密。稱之為(wei) 秘密,亦無不可。
這五篇文章都是關(guan) 於(yu) 徐八子事件的,原發海外。特刪除某些比較敏感的段落和詞句供內(nei) 媒刊發。可能某些地方文氣不連貫,請讀者見諒。
這是對東(dong) 海客廳廳友們(men) 的希望:論及理義(yi) ,對同道對外道,都應該實話實說。這是導人以善,與(yu) 人為(wei) 善,是傳(chuan) 道弘道的需要。同時,論理時應該就理論理,心平氣和。道高心自平,德大氣自和。敵視異己,爭(zheng) 以意氣,無助於(yu) 明理,徒然暴露自己的內(nei) 存不足。所以東(dong) 海一再強調,義(yi) 理之爭(zheng) 不可無,意氣之爭(zheng) 不可有。
儒家的平等是中道的平等,有四重義(yi) :一是良知平等,人人皆有良知,人人良知平等;二是人格平等,隻要是人,就具有相同的、不受侵犯的價(jia) 值和尊嚴(yan) ;三是人權平等,每個(ge) 人都具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財產(chan) 的權利;四是機會(hui) 平等,政治領域和社會(hui) 職位向所有國民開放,經濟領域等價(jia) 交換和自由競爭(zheng) 。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