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曉煒】性善說的強化與弱化:從荀子到董仲舒

性善說旨在說明人性中先天具足為(wei) 善的能力,理論旨趣上頗合乎康德倫(lun) 理學“應當蘊含能夠”這一基本原則。思想史上,該說往往被強化為(wei) 這樣一種觀點:人於(yu) 現實中必然會(hui) 為(wei) 善,因而禮義(yi) 、王教乃至一切後天努力均為(wei) 多餘(yu) 。荀、董二子都是基於(yu) 對孟子性善說的這一強的解讀而對其予以批評;為(wei) 說明後天教化的可能性條件,二家又不得不肯定人性中包含···

【廖曉煒 朱燕玲】可以與能:孟、荀對道德行動的不同解釋

孟子的性善說本質上是對道德行動所做的如下解釋:道德上的應當不隻預設了人於(yu) 經驗世界中完成應當所規定之行動的身體(ti) 能力;同時,四端之心作為(wei) 道德行動者,原本即有直接把握應當以及獨立於(yu) 感性欲望按照應當之要求決(jue) 定主觀意願的先天能力,也即良知與(yu) 良能。但對荀子而言,人雖先天本具知善和為(wei) 善的質具,但其本身尚不足以真正做到知善並···

【廖曉煒】中國哲學的特色、意義和研究方法

在中西對比的視野下彰顯中國哲學自身的特色,以及透過古今之辨闡釋中國傳(chuan) 統思想文化的當代意義(yi) ,可說是中國哲學史學科自成立以來始終麵臨(lin) 的根本問題,回應上述問題的種種努力和嚐試則是中國哲學史學科發展的內(nei) 在動力。如何在中西古今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是合理、成功回應上述問題的關(guan) 鍵,

【廖曉煒】王船山哲學定位問題重探:以《讀四書大全說》為中心

作為(wei) 明清儒學轉型之際的時代產(chan) 物,王船山哲學呈現出相當的複雜性。一方麵船山哲學與(yu) 宋明新儒學之間有其結構上的相似性;另一方麵船山哲學的基本立場又與(yu) 清代新義(yi) 理學頗為(wei) 一致。因此,朝宋明新儒學與(yu) 清代新義(yi) 理學兩(liang) 個(ge) 不同的方向詮釋、定位船山之學,似乎都能找到相應的文本根據。本文嚐試以宋明新儒學區別於(yu) 清代新義(yi) 理學的核心理念為(wei) 參···

【廖曉煒】康德還是海德格? ——讀盛珂新著《道德與存在:心學傳統的存在論闡釋》

牟宗三哲學長期以來都是學界討論的熱門話題,相關(guan) 研究成果頗豐(feng) 。在此背景下,要在牟宗三哲學研究方麵談出新意,似乎是件十分不易的事情。然而,盛珂教授新著《道德與(yu) 存在:心學傳(chuan) 統的存在論闡釋》(北京: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卻為(wei) 我們(men) 重新審視牟學提供了一個(ge) 極佳的視角。

【廖曉煒】性惡、性善抑或性樸:荀子人性論重探

以性偽(wei) 之分為(wei) 邏輯前提,荀子認為(wei) 在沒有偽(wei) 的作用與(yu) 幹預的自然狀態下,人性與(yu) 惡之間具有必然性的關(guan) 聯,這可說是荀子言性惡的確切意涵。此說既是荀子駁斥孟子性善論的理論基礎,也是其論證禮義(yi) 之必要性與(yu) 國家起源諸說的理論前提,因而最能突出荀子人性論的理論特色。荀子思想中所包含的弱性善說、性樸說與(yu) 其性惡論分屬不同的理論層次,相···

【廖曉煒 郭齊勇】改革開放40年儒學研究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大陸的儒學研究和發展經曆了由複蘇到複興(xing) 、重建的過程。以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為(wei) 背景,儒學在整體(ti) 性的社會(hui) 文化自覺的驅動下,逐步回歸傳(chuan) 統,同時也積極回應現時代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各種當代型態的儒學理論應運而生,儒學的一些精神性價(jia) 值也隨著民間儒學的日益開展,重新回到人們(men) 的心靈和日常生活當中。

【廖曉煒】以善說性抑或以性說善——孟子性善說新解

孟子的性善說並非“以善說性”,亦即對人性的全部內(nei) 容作價(jia) 值性的評判,而是“以性說善”,亦即說明本真性的善的可能性條件。孟子性善說的基本意涵可作如下詮釋:源於(yu) 人性的四端之心,先天本具為(wei) 善的充足能力;作為(wei) 情感與(yu) 理性的內(nei) 在統一,在本真的狀態下,四端之心之為(wei) 善能力的發用具有自發性和直接性。換言之,作為(wei) 道德主體(ti) 的四端之心的為(wei) ···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