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棟】何謂法家:儒、法之間與傳統“政道”

重提“儒、法之間”,乃是由於(yu) 在筆者看來,中國社會(hui) 基本結構和意識形態的底層(核心),始終是搖擺於(yu) 儒、法之間,其他“主義(yi) ”類言說都是相對表麵的。如果儒學闡釋當真能夠對於(yu) 當代社會(hui) 發揮某種功效,那理應是促進社會(hui) 自由平等,而非隻是充當某種權勢主義(yi) 的粉飾或應聲蟲。

【鄭家棟】“前現代”的“中國現代哲學”:一個檢討

“中國現代哲學”與(yu) 現代中國人的生存狀態是全然隔膜的,哲學話語與(yu) 生命個(ge) 體(ti) 的現實生存及其掙紮、彷徨、苦悶等等,沒有任何內(nei) 在關(guan) 聯,哲學家們(men) 隻是在自顧自的講論他們(men) 相信亦或許根本不相信的倫(lun) 理秩序和“天人合一”。

【鄭家棟】惻隱與仁(愛)新論:“愛有差等”的實質與限定—兼論史懷哲《中國思想史···

“愛有差等”乃是人之常情,這與(yu) 人作為(wei) 具體(ti) 時空中的肉身存在及其有限性有關(guan) 。真正構成焦點的莫如說:我們(men) 是否、如何以及多大程度上可以走出親(qin) 情、愛情、友情乃至親(qin) 緣、鄉(xiang) 緣、地緣等等關(guan) 係限定,把愛與(yu) 關(guan) 懷擴展到更廣大的人群(陌生人),特別是在我們(men) 文化傳(chuan) 統中始終(作為(wei) 失敗者)遭遇蔑視的弱勢群體(ti) ?

【鄭家棟】“中國哲學”闡釋中的幾個問題:道統與學統之間——牟宗三 傳統儒家 德國唯···

“中國哲學”及其發展如何能夠成為(wei) 儒家“道統”的闡釋和弘揚,而非導致儒家“道統”的斷裂(胡適)或乖離(馮(feng) 友蘭(lan) )?這才是世紀之交筆者提出引發曠日持久討論和爭(zheng) 辯的“‘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之原初關(guan) 切和出發點。

【鄭家棟】《“中國哲學”的牟宗三時代》導論

筆者的基本認識是:一方麵曆史文化領域不可以接續“體(ti) 用”一體(ti) 貫通的理路講,那樣的話隻能夠講出一個(ge) “王聖”;另一方麵,“形上超越”和“道體(ti) 生成”或許是“中國哲學”現時代發展兩(liang) 種可能的路徑。

【鄭家棟】“中國哲學”與現代性

麵對這個(ge) 以“現代性”為(wei) 表征的世界,這個(ge) 變得不確定和千百倍地複雜化了的世界,現代意義(yi) 上的所謂“中國哲學”是否也具備了相應的複雜性?是否能夠真實地為(wei) 人們(men) 理解和回應現代社會(hui) 與(yu) 現代生活提供某種思想資源?

【鄭家棟】議梁燕城“境界神學”:耶儒之間的視域

筆者原則上不認為(wei) 儒家與(yu) 基督教之間的核心問題在於(yu) “融合”。啟示宗教乃是一根而發(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lan) 教)的獨特信仰形態,它和佛教類“領悟”型宗教全然不同,後者完全可以與(yu) 中國思想“融合”,而此種所謂“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佛教“世俗化”。啟示型宗教的核心特征是人與(yu) 神之間的“斷裂”,說的通俗一點:人永遠不可能成為(wei) 神。謙卑、···

【鄭家棟】牟宗三 ▪ 海德格爾 ▪ 傳統儒家

海德格爾哲學與(yu) 牟宗三思想體(ti) 現了針對“現代性”所蘊含之內(nei) 在分裂的兩(liang) 種迥異的回應方式:生存論的與(yu) “超越的唯心論”的。“偶讀”海德格爾影響到牟先生的康德詮釋,不過此種影響卻刺激他更為(wei) 堅定而徹底地對於(yu) 儒家思想做出某種絕對唯心論的闡釋。顯然,在他看來,海德格爾一類的“無本之論”與(yu) 其說是回應了不如說是凸顯出“現代性”所蘊含的內(nei) 在分···

【鄭家棟】“儒學複興”:何謂?何為?——時論與建言

在筆者看來,在寬泛的涵義(yi) 上,“儒學複興(xing) ”運動可以涵蓋當下思想、文化和學術領域的兩(liang) 種基本取向:一是廣義(yi) 文明論的國族敘事;二是以從(cong) 事傳(chuan) 統文化闡釋的知識人為(wei) 主導的,主要著眼於(yu) 儒家典籍和精神義(yi) 理闡釋、弘揚和推廣的文化運動。兩(liang) 者之間當然存在某種交叉和互動,可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前者主要是環繞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之間的政治統緒,後者則···

【鄭家棟】李澤厚與“經驗中國”:現世救贖及其可能的路徑(引言)

李澤厚的“天地國親(qin) 師”既要解構傳(chuan) 統的“政教合一”,又需要擺脫現實利益等等糾結和那種中國式人際關(guan) 係的複雜性,並且與(yu) “小舟從(cong) 此逝,江海寄餘(yu) 生”的忘情於(yu) 山水不同,仍然要熱切地走進人群,在人際之間尋找某種情感寄托。真希望李先生人生盡頭真正從(cong) 這種“情感主義(yi) ”的現世救贖路徑上獲得慰藉,願他的靈魂安息!

【鄭家棟】有所“割舍”的牟先生——《“中國哲學”的牟宗三時代》自序

在現代堅硬、堅實且散發著某種銅臭氣味的土地上,能否以及如何重建儒家的“理想主義(yi) ”?這是牟宗三先生念茲(zi) 在茲(zi) 的問題;從(cong) 這個(ge) 角度說,牟先生思想沒有過時,牟、唐新儒學也沒有過時,我們(men) 也應當首先從(cong) 這個(ge) 角度去理解和消化牟先生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的哲學遺產(chan) 和精神財富。

【鄭家棟】“牟學”前景何在?——兼談兩岸儒學紛爭與“儒”在現時代的自我定位

現時代無論是教育體(ti) 製及其內(nei) 涵、社會(hui) 基礎及其格局、人格造就及其象征,可以說沒有任何因素可以契接於(yu) 傳(chuan) 統的“聖賢政治”。如果“王聖儒學”的理想國不幸言中,也隻能是另一個(ge) “太平天國”。沒有哪一種政治體(ti) 製是十全十美的,可是民主政治或許是最接近於(yu) 現實版的“聖賢政治”。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