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著《性其情:玄學向理學的演進與轉化》出版暨序言

王弼“性其情”的提出,為(wei) 玄學性情論的發展確立了一個(ge) 經典的範式,並在魏晉時代經曆了“情”的自然化、“性”的分層和“心”的再立三個(ge) 層麵的演進。至北宋時,理學家們(men) 在延續了王弼對本性虛靜內(nei) 涵之規定的同時,又進行了更為(wei) 複雜的理論設計,即在虛靜本性中建構出曆來被儒家重視的仁德的發生機製。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問題,理學家們(men) 分別由不同的進路···

【李浩然】從朱熹的華夷觀念看中國哲學的歸統與建統

夷狄所象征的作為(wei) “他者”的文化在麵臨(lin) 著回歸華夏固有思想統序的任務的同時,亦通過自身的融匯完成了對華夏思想統序的重建。而由宋代“華夷之辨”所引申出的歸統與(yu) 建統問題,亦是我們(men) 理解當代中國哲學的書(shu) 寫(xie) 的一把鎖鑰。

【李浩然】拋開民族主義,山東大學的“學伴事件”隻是“表述不當”嗎?

最近幾日,山東(dong) 大學因為(wei) “一個(ge) 留學生配三個(ge) 校內(nei) 學生,且校內(nei) 參與(yu) 學生以女生為(wei) 主”[1]的“學伴製度”(Buddy Program)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