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氣爽總是在九月,心曠神怡正是那秋的愛意。秋風吹散了酷暑的炎熱,留下明淨的天空。大地之上,青霜白露,碧樹黃花,繽紛璀璨。在這絕美秋色中,候鳥南飛,排雲(yun) 而去,它們(men) 豈能不帶著深深的眷戀?
一年前的今天,立春之日,北京冬奧會(hui) 拉開序幕。開幕式上,以中國傳(chuan) 統二十四節氣的流轉為(wei) 序進行倒計時,無疑驚豔了世人。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一年後的今天,2023年2月4日,又逢立春節氣,變化的是光陰與(yu) 容顏,而不變的,仍然是春回大地時給世間萬(wan) 物帶來的生機和希望。
《管子》中將禮、義(yi) 、廉、恥視作事關(guan) 國家存亡的基石,認為(wei) “禮”的作用在於(yu) 不逾“節”,能使人守規矩,充分肯定了“禮”在維護社會(hui) 秩序中所發揮的作用。《禮記》中則進一步提出“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做到節製有度才能是知禮明禮的君子。可見,“禮”與(yu) “節”關(guan) 係密切,無論是對社會(hui) 發展,還是對個(ge) 人修養(yang) ,都具有重要價(jia) 值。
也許,中國人是世界各民族中對“時”最為(wei) 敏感的族群。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觀察自然而窺測天道的結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地自然有條不紊,和諧有序。盡管孟子強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明智的古人從(cong) 來不否定天時的重要性。天時是“道”的某種體(ti) 現,違逆天時,其實就是在背道而馳,是萬(wan) ···
“大不自多,海納江河。惟學無際,際於(yu) 天地。形上謂道兮,形下謂器。禮主別異兮,樂(le) 主和同。知其不二兮,爾聽斯聰!”這首《大不自多》的浙江大學校歌是現代新儒家“三聖”之一的馬一浮先生所作,80多年來傳(chuan) 誦不輟。
“禮義(yi) 之邦”之概念早在東(dong) 晉時期就已出現,但其中所蘊含的價(jia) 值理念卻有更早的淵源。考古發掘和研究表明,龍山時代中國已有了禮製的雛形。據《禮記·表記》記載,“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著名曆史學家範文瀾由此將夏、商兩(liang) 代的文化分別概括為(wei) “尊命文化”“尊神文化”,而“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
理解中國,應該從(cong) 孔子開始,而要想讀懂孔子,則不妨來到位於(yu) 曲阜的孔廟、孔府和孔林,在“三孔”中那一座座古建築的陪伴下,逐漸步入時空的深處,去傾(qing) 聽曆史的訴說,去感悟傳(chuan) 統的中國,去回歸內(nei) 心的寧靜。
《論語》“祭如在”章是考察孔子儒家對於(yu) 祭祀基本態度的關(guan) 鍵文獻。綜觀曆代注疏,論者多圍繞“在”進行闡發,旨在強調恰當地處理情感和理智的關(guan) 係。這樣的做法既能滿足人的情感需要,也能消除偏執迷信的成分,不失為(wei) 一種理性選擇。祭祀之禮首重“敬”,人們(men) 需要用內(nei) 心的誠敬來對待祭祀。同時,祭祀實踐離不開齋戒、相稱等儀(yi) 製規則。誠敬與(yu) 規···
2020年8月2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hui) 領域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聽取專(zhuan) 家代表就“十四五”規劃編製等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第一個(ge) 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文廟祭祀的存續並非僅(jin) 僅(jin) 係於(yu) 人君之私念與(yu) 朝廷之推崇,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yu) 孔子之道所蘊含的價(jia) 值理念與(yu) 行為(wei) 規範為(wei) 整個(ge) 中華民族所共同遵循,客觀上能夠起到鞏固政權合法性、凝聚社會(hui) 共識的作用。
孔廟大成殿的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有兩(liang) 排房屋,綠瓦長廊,紅柱隔扇,習(xi) 慣上稱為(wei) “兩(liang) 廡”。走進兩(liang) 廡,一個(ge) 個(ge) 木製的牌位整齊地擺在神龕之中,神龕前的方桌上擺放著祭祀用的禮器。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