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秋著《文教國家:中國國家形態的曆史政治學研究》出版

本書(shu) 運用曆史政治學方法,對中國古今的國家形態進行貫通性研究,並將其概括為(wei) “文教國家”。全書(shu) 揭示了中國型國家的基本構成要素,分析了文教國家的結構與(yu) 其比較重要的治理製度與(yu) 機製。本書(shu) 自覺、全麵地運用曆史政治學研究方法,就中國型國家的構成和形態提出了一係列全新命題,比較充分地展示了運用曆史政治學發展政治學理論的方法。本···

【姚中秋】以中國定義國家:“國-家”作為有情意的政治共同體

“國—家”肯定家對人的生存論意義(yi) ,承認家、族的政治合法性與(yu) 治理功能,“擬親(qin) 化”機製廣泛存在於(yu) 政治和社會(hui) 生活中,家內(nei) 親(qin) 親(qin) 之情彌散於(yu) 國中;“國—家”是有情意的政治共同體(ti) ,其政治以人心為(wei) 樞紐,其政府是全員的、全方位的責任型政府,更大範圍的天下秩序以家為(wei) 基礎。

【姚中秋】中國共產黨如何破解古今中西之爭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能動的革命的思想文化創造,超越、破解了思想、文化上的古今中西之爭(zheng) 。毛澤東(dong) 思想與(yu) 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文化都實現了世界性與(yu) 民族性、曆史性與(yu) 現實性的辯證統一,古、今、中、西、馬各種因素在其中辯證地結合。相比於(yu) 文化保守主義(yi) 對古今中西文化的機械搭配與(yu) 自由主義(yi) 的依附論,兩(liang) 者具有高度創造性,從(cong) 世界範圍看,也是極為(wei) ···

【姚中秋】當中秋遇上教師節

中秋節與(yu) 教師節時日相近——實際上,國慶節也與(yu) 之相近;但今年兩(liang) 節重合,十分難得,據稱這種“巧合”本世紀僅(jin) 有三次。媒體(ti) 編輯讓我談點想法,我馬上想到了“天地君親(qin) 師”五個(ge) 字,中秋關(guan) 乎其中的“親(qin) ”,教師節關(guan) 乎其中的“師”。

【姚中秋】論中國式文教國家:基於與西方古今國家形態之宏觀曆史比較

在中國,郡縣製政府吸納孔子文教,形成了文教國家。文教支持政治權力,故政府擁有道德正當性和政治自主性,實現直接統治,構建民眾(zhong) 的國民身份認同。沿此曆史路徑展開的現代國家構建進程,定型於(yu) 強化版文教國家。以直接統治、國民認同兩(liang) 個(ge) 尺度衡量,中國式文教國家形態優(you) 於(yu) 西方式民族國家和自由主義(yi) 國家形態。

【專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姚中秋:為什麽說“天人合一”從最深處塑造了···

“中國哲學中的‘天’是生生不已的萬(wan) 物之全體(ti)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姚中秋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時表示,敬天和“天人合一”的觀念,從(cong) 最深處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根性,帶來中國人積極向上的生命觀、包容的文明觀和人本中道的生態觀,使中華文明做到“可大可久”。

【姚中秋】絕地天通:中國式宗教治理之道與世界宗教分類之尺度

作為(wei) 曆史事件,顓頊、帝堯持續進行的“絕地天通”努力樹立了中國宗教體(ti) 係之最大敬仰對象——天,其根本屬性是無人格性、不言。這一早期宗教革命推動了人的發現與(yu) 精神的人本化、理性化;絕地天通也構成中國宗教治理之基本方法,型塑了獨特的中國宗教生態。

【專訪】姚中秋:中華文明將為世界提供何種智慧?

當今世界正處於(yu) 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yu) 發展的世界潮流下,新風險與(yu) 新挑戰層出不窮,百年變局與(yu) 世紀疫情相互交織激蕩,人類前途命運麵臨(lin) 考驗。世界怎麽(me) 了,我們(men) 怎麽(me) 辦,成為(wei) 人類必須回答的重大問題。

姚中秋 著《可大可久:中國政治文明史》出版暨自序

中國何以可大可久?此為(wei) 研究中國政治、文明者所無法回避之“天問”。本書(shu) 之作,正為(wei) 回答:中國何以規模如此龐大而曆史連綿如此悠久?近世中國何以屢遭失敗而今日卻能大步走向文明複興(xing) ?本書(shu) 以政、教之互動性演進為(wei) 中心,刻畫兩(liang) 者共同塑造超大規模的文明與(yu) 政治共同體(ti) 、並持續生長擴展之曆程,呈現中國可大可久之道,故謂之“可大可久:中···

【姚中秋】“和而不同”蘊含的政治智慧

“和而不同”是獨特而重要的中國政治智慧,可見於(yu) 傳(chuan) 統中國處理各種問題的做法中。上世紀90年代以來,學界對此展開相關(guan) 理論和應用性研究。然而,現有的理論研究較空泛,並且受西方多元主義(yi) 、相對主義(yi) 思潮影響,多強調“不同”。這在理論上是偏頗的,在實踐上也會(hui) 帶來誤導。筆者認為(wei) ,“和”是在尊重其成員的基礎上的組織、協調、領導活動,包···

【姚中秋】中國與世界體係的兩輪脫鉤——重新掛鉤:以自主發展為中心

後發國家實現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在世界體(ti) 係中,但該體(ti) 係又是支配性的,因而對後發國家來說,是否進入體(ti) 係、如何進入、進入多深、構建何種身份,以及能否在必要時退出、脫鉤,又在合適時機進入、重新掛鉤,是國家的頂層戰略抉擇問題。1949年以來,中國有過兩(liang) 輪與(yu) 世界體(ti) 係的脫鉤—重新掛鉤:第一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與(yu) 美國主導的···

【姚中秋】文翁興學與文教國家之構建

春秋後期,治、教二分,並分頭演化:孔子構建文教,各國競爭(zheng) 造就官僚製國家。漢立國之後,儒家士人曾致力於(yu) 推動兩(liang) 者之合一,但在當時權力和意識形態的約束下,接連遭遇挫折。文翁作為(wei) 接受過五經教育而入仕之早期士大夫,憑借其誌於(yu) 道的精神擔當和政治主動性、創造性,繞開阻力較大的中央,在相對僻遠的蜀郡進行地方製度創新,興(xing) 辦公立···

【姚中秋】構建大國學術

本文論旨基於(yu) 曆史唯物主義(yi) 之基本命題:經濟基礎決(jue) 定意識形態。該命題適用於(yu) 國內(nei) ,也許更適用於(yu) 世界:凡是國力強大的政治體(ti) 總是在其所能輻射的範圍內(nei) 享有文化領導權,建立和維持世界性国际1946伟德體(ti) 係。今日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國的霸權走向衰敗,中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日趨上升,成為(wei) 世界體(ti) 係中坐二望一的大國。因此,中國有···

【姚中秋】千年困局與中國思想的前路

儒學雖有完整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誌,但士大夫的教、政二重身份致其易偏於(yu) 教化,以教化消解、替代政治,疏於(yu) 國家能力建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中國思想補上了現代國家能力建設這一關(guan) 鍵環節。

【姚中秋】經史傳統抑或文史哲傳統

回到曆史,我們(men) 會(hui) 發現,真正的中國研究方法是經史之學。今天我們(men) 所說的“文史哲”隻是傳(chuan) 統經史體(ti) 製崩解後,被迫寄身於(yu) 現代學術體(ti) 係中的殘片。如果我們(men) 意欲接續中國學術傳(chuan) 統並予以弘大,那就應當接續經史之學傳(chuan) 統,尤其是發現並弘大20世紀的經史之學,從(cong) 而在更大範圍的新天下發展中國式社會(hui) 科學體(ti) 係。

【姚中秋】政治家:大一統政製之生機所在

國家應對社會(hui) 風險的有效機製是,以政治家統領技術官僚。對此,中國人在曆史上進行過漫長探索。秦漢以來的中央集權大一統官僚製政製固然為(wei) 人類國家形態的一大突破,但天然地存在僵化和技術官僚唯上是從(cong) 的弱點。漢武帝時代開始,“士大夫”群體(ti) 逐漸以其政治家的智仁勇品質對抗這一趨勢。今天仍需延續這一傳(chuan) 統,以確保各疆域性治理單位的一···

【姚中秋】創造性構建中國新價值體係

我們(men) 今天為(wei) 中國、為(wei) 人類尋求善治之道,沒必要花費太多時間在西式憲政、民主的理論和製度上,當然還是要做研究的,但恐怕要保持反思、批判的態度;相反,現在應該更認真地對待中國自身的傳(chuan) 統和現實,從(cong) 中抽繹出普遍的價(jia) 值,發展出理論,重新想象並推動建設良好經濟政治製度。

【姚中秋】重估荀學——讀潘嶽《戰國與希臘》一文

縱觀今日天下格局,頗近乎春秋戰國,則可行於(yu) 今日之道,其為(wei) 雜乎王霸之荀學乎?反對帝國主義(yi) ,不能不有力量;安百姓、安天下,不能不行仁義(yi) 。潘文之掘發荀子,意在斯乎?

【姚中秋】重識五四:中國文明複興的起點

我對“五四”的看法也經曆過一些變化。因為(wei) 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混在一起,前些年,對“新文化運動”反傳(chuan) 統這一麵持比較激烈的批評態度。這幾年來,不斷地讀書(shu) 學習(xi) ,對中國曆史的認知也是在一步一步的加深,有了一些新想法。

姚中秋 著《世界曆史的中國時刻》出版暨序章、後記

本書(shu) 把中國置於(yu) 世界格局中,以中國視野觀察世界,由世界格局考察中國,通過文明的曆史對比,揭示中國於(yu) 清朝中期開始喪(sang) 失發展動力、逐漸落後於(yu) 歐美之原因;探討20世紀中期以來中國艱難探索、走向複興(xing) 之機理;進而闡明中國可以更化世界、引領人類走向美善生活之大道。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