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迷迷 著《重建經學的普遍主義——康有為的經學革新》出版暨王中江序

本書(shu) 從(cong) 重建經學的普遍主義(yi) 視角出發,以康有為(wei) 的經學作為(wei) 研究主體(ti) ,將康有為(wei) 的經學革新置於(yu) 經學史與(yu) 時代問題的雙重脈絡之中,從(cong) 經學的性質、功用、曆史變遷及其所遭遇的問題著手,認識康有為(wei) 經學改革的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問題與(yu) 局限,力圖對康有為(wei) 一生學術進行貫通性、整體(ti) 性的理解,尤其是對康有為(wei) 學術思想中表現出的抵牾之處和幾次重要的思···

【皮迷迷】論漢儒對帝、王之別的構造

鄭玄在注解《禮運》時,將“大同”“小康”分別對應於(yu) 五帝和三王時代,並明確認為(wei) 五帝與(yu) 三王之治存在高下之分,這一說法為(wei) 漢儒“帝王之德有優(you) 劣”觀念之表現,其原因與(yu) 意義(yi) 都值得深究。一方麵,漢儒對帝、王的區分與(yu) 先秦儒家對天子與(yu) 王之別的建構一脈相承,可視為(wei) 漢儒對秦漢以來畸變的“天下”與(yu) “天子”觀念的重塑;另一方麵,漢儒借助對五帝至···

【皮迷迷】“隱聖同凡”:《論語義疏》中的孔子形象

皇侃的《論語義(yi) 疏》作為(wei) 六朝《論語》注解的集大成之作,塑造了一個(ge) 與(yu) 漢儒和宋儒理解均不同的獨特孔子形象。一方麵,孔子在《論語》中呈現為(wei) 一個(ge) 深入凡俗世界的行教者形象。另一方麵,還表現出超凡絕俗、學不可至的聖人本體(ti) ,借助“隱聖同凡”的說法,皇侃將孔子的兩(liang) 種形象統合於(yu) 一。

【皮迷迷】以“今古之辨”解“漢宋之爭”:一個考察《新學偽經考》的視角

康有為(wei) 在《新學偽(wei) 經考》中提出了“今古之辨”,以古文經和古文學為(wei) 劉歆所偽(wei) 。既有研究多批評康氏“今古之辨”的論證謬誤以及對漢代經學的誤讀,而易為(wei) 人忽略的一個(ge) 事實是,康氏“今古之辨”對清代“漢宋之爭(zheng) ”問題的解決(jue) 。

【皮迷迷】經史轉型與“儒史相資” ——以蒙文通的“禪讓”研究為例

蒙文通對“禪讓”的解讀,既遵循了現代史學的求真精神,又避免了傳(chuan) 統價(jia) 值被抽空的危險,完整地呈現了“禪讓”如何從(cong) 一個(ge) 最初的事件原型,逐漸演化為(wei) 帶有不同地域文化特點的古史傳(chuan) 說,繼而被儒學賦予重要意義(yi) 和價(jia) 值,並隨著儒學與(yu) 現實政治的互動,成為(wei) 西漢時期一種具有進步意義(yi) 的政治學說的整個(ge) 過程,可謂是一種在曆史研究中兼顧義(yi) 理價(jia) 值的···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