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龍】十力學派的學脈傳承與學理重構——楊澤波先生之牟宗三儒學思想研究述評

楊先生以《貢獻與(yu) 終結》為(wei) 是著命名,可見其對牟先生的思想有讚有彈。所讚者,在牟先生所傳(chuan) 承之心學尤其是十力學派的道統與(yu) 學統;所彈者,在牟先生的具體(ti) 立論。然學以載道,如何立論事關(guan) 道統與(yu) 學統的正當與(yu) 傳(chuan) 承。

【曾海龍】新差序格局中的君子之道及其界限

隨著社會(hui) 化大分工和市場經濟的引入和建立,中國社會(hui) 形成了以社會(hui) 精英為(wei) 圓心的“新差序格局”。“新君子”則是“新差序格局”中出現的行業(ye) 精英和社會(hui) 中堅,既有傳(chuan) 統“君子”概念的意涵,也包含對專(zhuan) 業(ye) 水平與(yu) 職業(ye) 成就的肯定。與(yu) 傳(chuan) 統社會(hui) 經濟活動受到倫(lun) 理約束不同,市場經濟活動因其主體(ti) 之間的非熟人關(guan) 係有著相互平等的內(nei) 在要求,從(cong) 而與(yu) 傳(chuan) 統經濟活···

【曾海龍】從“斷裂說”與“遊魂說”看觀念儒學的存續

如果以外在的視角拘泥於(yu) 特定的理論模式或某些具體(ti) 的史實,當然不能對作為(wei) 思想價(jia) 值觀念的儒學存續作出肯定的解讀。儒學在現代如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與(yu) 政教製度相互製衡並獲得效用,那麽(me) 現代儒學就展現出一種與(yu) 傳(chuan) 統儒學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進而彰顯儒學價(jia) 值的普遍性。

【曾海龍】熊十力基於公羊三世說的現代政治論述

晚清以來,以康有為(wei) 為(wei) 代表的今文經學家以重新闡發經學義(yi) 理建構現代性政治論說為(wei) 維新變法張本,未能逃脫被視為(wei) 現代性負麵因素的命運。康有為(wei) 之後,熊十力又基於(yu) 通融經學義(yi) 理與(yu) 哲學理論的視角,試圖在其新唯識論體(ti) 係中重新闡發公羊三世學說來建構儒家的現代政治論述。一方麵,熊十力以《易》之“乾元”解說《春秋》之“元”,對儒家“內(nei) 聖”與(yu) ···

【曾海龍】大同是理想還是現實運動? ——基於熊十力與康有為的立場

對於(yu) 中國來說,在現代民族國家成功建構之前,任何大同的主張都不可行之於(yu) 世,否則將帶來非常嚴(yan) 重的後果。康有為(wei) 之後,熊十力是第一個(ge) 以公羊三世學說論證大同社會(hui) 與(yu) 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的思想家。與(yu) 康有為(wei) 不同,對熊十力來說,大同理想即是現實的運動。民族國家自立與(yu) 世界大同至少是同一場運動的不同階段,甚或,二者就是同一場運動。比較熊十···

【曾海龍】從現代新儒家到大陸新儒家——以“新康有為主義”為中心的考察

一般認為(wei) 的現時大陸新儒家,是個(ge) 廣義(yi) 的學術群體(ti) 概念,其內(nei) 涵與(yu) 界限與(yu) 廣義(yi) 的現代新儒家一樣不甚分明。本文所論之“新康有為(wei) 主義(yi) ”,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個(ge) 與(yu) 現代新儒家理論特質不同的學術群體(ti) 。與(yu) 現代新儒家以心性儒學或哲學為(wei) 主要論述不同,“新康有為(wei) 主義(yi) ”者作為(wei) 大陸新儒家,高舉(ju) 政治儒學的大旗,主張回歸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現代中國···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