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光 李亞蘭】大學儒學組織的運行與演變邏輯——基於大學學科發展的權力-資源理···

借鑒克拉克的學術權力理論,選取15家大學儒學組織,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基於(yu) 學科與(yu) 學科組織的發展需要資源這一事實,以學科資源定義(yi) 權力和權力主體(ti) ,界定掌握學科資源的政府、院校、教師、社會(hui) 四類權力主體(ti) ,揭示影響大學儒學組織發展的基礎邏輯。結果表明,政府-院校-教師之間呈現明顯的權力等級結構,儒學組織所擁有的學科資源與(yu) 其···

【康曉光】立足中國文化傳統 創造中國特色企業社會責任理論

過去一年,國際衝(chong) 突和新冠疫情的交織疊加,給企業(ye) 經營帶來了諸多挑戰,但各領域也湧現出了大批優(you) 秀企業(ye) ,踐行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在社會(hui) 協作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

【專訪】康曉光:保持清醒,堅守底線,做真正有價值的事

在這樣一個(ge) 較為(wei) 複雜的情境下,這個(ge) 領域怎樣保持自己的清醒,有自己的價(jia) 值立場,堅守底線,做自己該做的事而不是別人希望你做的事,不成為(wei) 給別人跑龍套的配角,這些是我們(men) 行業(ye) 應該在未來5到10年,在越來越嚴(yan) 峻的環境下該思考的問題。

【康曉光】中國的慈善藍海

財富分配不平等,是重大而緊迫的問題,也是基本且長期的問題。共同富裕,是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也是基本且長期的任務。財富分配格局是三次分配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為(wei) 了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同時調整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康曉光】區域慈善生態係統的三重結構

中國的慈善生態係統已經初步形成,自然、民間和政府三種力量分別建立起三種係統結構,三種係統結構疊加在一起,共同支配著中國慈善生態係統的運行。其中,自發秩序最為(wei) 穩固,而且能夠與(yu) 其它秩序順暢兼容;民間建構的組織結構最不健全,而且最為(wei) 脆弱;政府的統合結構最完善,也最為(wei) 強大。

【康曉光 張哲】行政吸納社會的“新邊疆” ——以北京市慈善生態係統為例

自然、民間和政府三種力量分別建立起三種相應的係統結構,共同支配著中國慈善生態係統的運行。這種秩序格局是新公共管理嵌入行政吸納社會(hui) 的結果。在慈善生態係統中,中國政府一方麵強化行政吸納社會(hui) 的“限製”策略,另一方麵借鑒新公共管理完善“利用”策略,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對慈善組織的“分層控製”策略,進一步拓展了行政吸納社會(hui) 的理···

【康曉光】中國需要“清水公益” 杜絕“渾水公益” ——評水滴籌“掃樓”事件

這幾天水滴籌和輕鬆籌“打架”事件又刷屏了,結果最倒黴的卻是“公益”。水滴籌和輕鬆籌,不是在為(wei) “公益”打架,它們(men) 是在為(wei) 自己的“商業(ye) 利益”打架,公益不應該為(wei) 它們(men) 的鬧劇背鍋。

【康曉光】活出人生的意義

活到現在,對人生意義(yi) 的探索與(yu) 認識,從(cong) 向外尋求轉為(wei) 向內(nei) 尋找,從(cong) 追求偉(wei) 大到感悟和享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不再糾纏偉(wei) 人與(yu) 凡人的“差異”,而是去尋找他們(men) 的“共性”;不再執著於(yu) 外界的承認,而是尋求內(nei) 在的自我認同;既追求偉(wei) 大和非凡的東(dong) 西,也要體(ti) 驗此刻平凡生活的美好。

【專訪】康曉光:希望工程三十而立

“希望工程有力地推動了公益的平等化,使‘人人公益’‘全民公益’成為(wei) 現實;有力地推動了企業(ye) 踐行社會(hui) 責任、創新企業(ye) 公益理念與(yu) 公益模式;為(wei) 許多非專(zhuan) 業(ye) 的個(ge) 人與(yu) 組織深入參與(yu) 公益創造了機會(hui) 和平台。”

【康曉光】文化+製度:慈善繁榮的兩大支柱

盡管“慈善”在不同的社會(hui) 形態和每個(ge) 社會(hui) 形態的不同曆史階段的表現有所不同,但其不變的核心內(nei) 涵可以歸結為(wei) 兩(liang) 個(ge) 字——“利他”。所謂“利他”,即為(wei) 了他人的福祉,自願地、不求回報地、貢獻出自己的寶貴而稀缺的資源。

【康曉光】沒有利他主張的自由主義,所在地公益事業為何非常發達?

自由主義(yi) 確實沒有提供一套激勵利他的倫(lun) 理學說,甚至原則上就不可能提供這樣的倫(lun) 理學說。但是,在自由主義(yi) 占主導地位的世界裏,確實存在利他行為(wei) ,這些利他行為(wei) 不是源於(yu) 自由主義(yi) 的理念和邏輯,而是源於(yu) 非自由主義(yi) 的理念和邏輯。基於(yu) 自由主義(yi) 的政治和法律製度,為(wei) 非自由主義(yi) 的利他理念提供了良好的生存與(yu) 運作的環境,從(cong) 而激發了利他行為(wei) ···

【康曉光】站台上的話別

他的所思所想,廣度、深度和高度,超乎想象,令人震撼,感人至深。在我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當年的孩子們(men) 已經長大了,他們(men) 是頂天立地的一代,穀禹就是這一代的典範。

【康曉光】今天,中國公益人應該以高攀龍為榜樣

中華慈善的獨特之處可以從(cong) 高攀龍的一生看出來,這種慈善是內(nei) 生的,而不是外生的,不是為(wei) 了外在光環和利益,而是內(nei) 在生命的需要,是將自己人性中的最美好的東(dong) 西發揚光大的必由之路。而且,慈善之於(yu) 人是內(nei) 化的,彌散化的,不是切割出來與(yu) 其他東(dong) 西分開的一部分,它貫穿在個(ge) 人生活的方方麵麵,慈善與(yu) 個(ge) 人、家國、天下融為(wei) 一體(ti) 。儒家講“小···

【專訪】康曉光:熱鬧的公益不等於好公益

康曉光認為(wei) ,當下中國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多元化中重建主流價(jia) 值,而非簡單拒絕多元化。“建構路徑、尋找方法不能隻停留在紙麵和書(shu) 本,而是要真正把項目設計運營、組織架構、團隊成長實實在在地落地,體(ti) 用打通、體(ti) 用合一,讓這些有益的價(jia) 值觀對行業(ye) 產(chan) 生有效的推動和影響。如果我們(men) 的交流永遠停滯在分析問題層麵,已經沒有多大意義(yi) 了。”

深圳2019年第一期慈善大講堂舉行,康曉光主講“儒家慈善觀:理念與實踐”

5月10日上午,由深圳市慈善事業(ye) 聯合會(hui) 主辦、深圳大學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2019年第一期慈善大講堂在深圳大學科技樓第二報告廳舉(ju) 行,特邀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擔任主講嘉賓,他以“儒家慈善觀:理念與(yu) 實踐”為(wei) 主題,探討儒家慈善文化思想如何適應當今社會(hui) 的公益慈善文化,推動中國現代···

【康曉光】 古典儒家慈善文化體係概說

如果中國傳(chuan) 統慈善文化不足以“獨自”支撐中國現代慈善事業(ye) 發展,那麽(me) ,以傳(chuan) 統慈善文化為(wei) 基礎“能否”以及“如何”開出適應現代社會(hui) 的慈善文化?為(wei) 了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回答一個(ge) “前提性問題”,即是否存在中國傳(chuan) 統慈善文化?如果存在,它擁有什麽(me) 樣的內(nei) 涵、邏輯與(yu) 功能?本文嚐試回答“前提性問題”。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