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民】從“天帝”到“天理”“天”的理性化之路

殷商時期,“帝”與(yu) “天”作為(wei) 最高信仰對象逐漸融合,奠定了“六經”中“天”的信仰基礎。西周時期,“天”兼具自然屬性與(yu) 神靈屬性,祖宗崇拜與(yu) 自然崇拜合而為(wei) 一。早期儒家通過詮釋“六經”,將“天”發展為(wei) 兼具信仰與(yu) 理性的“天道”;宋儒進一步建構“天理”體(ti) 係,完成了“天”的哲學化進程。這一理性化進程未否定“天”的原始信仰,而是通過疊加新意義(yi) 推動···

【朱漢民】論宋儒的新經學思潮

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的主體(ti) 是儒學,儒學的根基是經學。

【朱漢民】論宋儒的新經學思潮

宋學是一種不同於(yu) 漢唐經學的新經學形態,其能夠迅速發展起來並取代漢唐經學的學術地位,是建立在有破有立的基礎之上。宋學的“破”,即宋儒首先對漢唐經師的章句訓詁之學展開懷疑,進一步發展到對經典傳(chuan) 記甚至經典本身的懷疑,從(cong) 而動搖漢唐經學的至尊地位。宋儒的“立”,即建構新的經典體(ti) 係,通過重新詮釋這些經典而建構新的義(yi) 理體(ti) 係,從(cong) ···

【專訪】朱漢民教授:人因道立 道以人傳

大約從(cong) 1985年開始,我陸續在《求索》《孔子研究》《福建論壇》《中國文化月刊》(台)等刊物發表了十多篇研究湖湘學派的論文,後來又相繼出版了《湖湘學派與(yu) 嶽麓書(shu) 院》(1991年)、《湖湘學派源流》(1992年)等著作。我有幾位朋友,如中國人民大學的向世陵、四川師範大學的蔡方鹿等也在作相關(guan) 研究,但是我們(men) 各有自己的特點。

【朱漢民】胡瑗的蘇湖教法與宋代書院

胡瑗是宋學的重要開拓人物,他通過複興(xing) 師道創建蘇湖教法,推動了宋代書(shu) 院的發展。宋代書(shu) 院從(cong) 興(xing) 起到大盛,代表了宋儒複興(xing) 師道而重建政教文明的理想追求。

朱漢民 著《四書學的思想世界——宋學的經典轉型與思想重建》出版

本書(shu) 以宋學的經典轉型為(wei) 視角,探討唐宋社會(hui) 變革引發的中國思想史發展,重點關(guan) 注宋儒對中國思想傳(chuan) 統的重建和整合。分為(wei) 上、中、下三篇,上篇追溯“四書(shu) ”的早期學術形態,即作為(wei) 儒家諸子、六經傳(chuan) 記的思想特點;中篇通過唐宋之際的社會(hui) 變革和思想變革,考察宋儒如何將“四書(shu) ”原有的核心思想做出新的思想詮釋,重建了兩(liang) 宋以後的中國思想傳(chuan) 統···

朱漢民 著《湖湘學統與中華道統》出版暨緒論

本書(shu) 通過湘學形成、演變的千年學術曆程,考察湖湘地域性學統與(yu) 中國文化道統之間的密切聯係;通過對湘學學統與(yu) 中華道統之間關(guan) 係的探討,從(cong) 源遠流長的湘學發展脈絡中挖掘中華文化的道統意義(yi) 。

【朱漢民】宋代書院的典範意義

悠久的中華文明為(wei) 人類世界貢獻了許多傑出的成果,中國傳(chuan) 統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而在諸多的中國傳(chuan) 統教育成果中,書(shu) 院是其中最傑出的優(you) 秀典範。中國書(shu) 院不僅(jin) 僅(jin) 鮮明體(ti) 現了人類文明追求、傳(chuan) 承知識與(yu) 道德的普遍性價(jia) 值,尤其集中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人文理想、曆史經驗、教育實踐,代表了世界教育體(ti) 係中的一種獨特模式。

【朱漢民】湖湘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

湖湘文化形成、發展於(yu) 漫長的曆史過程中,是豐(feng) 富多彩的中華地域文化之一。湖湘文化興(xing) 起的曆史條件、發展機遇、獨特貢獻,均是與(yu) 中國文化的主體(ti) 性建構密切聯係在一起。湖湘文化之所以在中華文化中居於(yu) 重要地位,是因為(wei) 它以自己的人文追求、文化精神對中華文化的綿延發展作出了重要曆史貢獻。

【朱漢民】象山學統的形成及其學術源流

南宋以後,道學家主要通過創辦民間書(shu) 院的教育組織和學術組織,從(cong) 而形成有各自學術宗旨的地域性學統。陸九淵在家鄉(xiang) 創建“槐堂”“象山精舍”講學,最終完成道學思想與(yu) 地域學統建構,成為(wei) 他一生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事業(ye) 。陸九淵熱衷講學而不注重著述,加之他善於(yu) 啟發人心,講學效果很好,故而他在槐堂、象山精舍的講學影響很大、傳(chuan) 播很廣,培···

【朱漢民】天下、天下為公及其現代意義

中國天下理念標榜一種王道精神,批判霸道政治手段。中國傳(chuan) 統天下理念在中華文明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這一理念既不回避天下是由利益不同、文化差異的民族構成,但是又不將這一種利益、文化的差異固化,反是以不同族群能夠和諧共處的仁義(yi) 精神、王道精神,為(wei) 天下尋求價(jia) 值共識提供天道的依據。

【朱漢民】中國文化基因與中華文明生命力

中華民族建構的生生、自然、禮樂(le) 、仁義(yi) 、中和、民本、家國、天下、王道、大同、天人合一等思想理念,逐漸融入主體(ti) 化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它們(men) 作為(wei) 中華文化基因的譜係序列,維係了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過程中的生存和發展。這些思想理念、文化基因在經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後,就能夠成為(wei) 推動中國現代化的思想動力,體(ti) 現出中···

【朱漢民】儒家修身工夫的養生意義

2022年8月7日,由鳳凰網主辦的“致敬國學:第五屆華人國學大典”,以“論道武當: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健康生活”為(wei) 題,在中國道教聖地、世界文化遺產(chan) 武當山舉(ju) 行。本次論壇從(cong) 大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健康切入,聚焦於(yu) 中華傳(chuan) 統養(yang) 生智慧在大眾(zhong) 生活中的“活化”問題與(yu) 市場轉化策略。

【朱漢民】民本思想如何影響中國?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是因為(wei) 其中包涵一係列獨特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密碼,使中華文化獲得強大生命力。民本思想是中華文明的核心政治理念,它既對中國傳(chuan) 統政治思想形成產(chan) 生重要作用,也對中國傳(chuan) 統政治實踐產(chan) 生深刻的曆史影響。從(cong) 中西文化交流與(yu) 融合的視角考察,民本思想對中國政治文化的近代轉型與(yu) 中國化民主的不斷探索,均···

【王逸之 朱漢民】儒本術末:真德秀的術數觀

真德秀的命運思想思想與(yu) 程朱理學密切相關(guan) 。命運是術數所關(guan) 注的核心內(nei) 容,也是儒學和術數一直共同關(guan) 注的焦點。探究真德秀的命運思想,亦即論證其術數觀。他所秉持“以儒為(wei) 本”的命運思想,直接造就了“以儒為(wei) 本”的術數觀。

【朱漢民】聖賢兼豪傑:中國傳統士大夫人格理想的審視

今天我們(men) 討論“聖賢—豪傑”這一概念,二者用一個(ge) 連接號連接起來,我的用意是要把二者集合起來考察。事實上。聖賢與(yu) 豪傑在曆史上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人格理想,但是在很多時候,也可能把它們(men) 連接起來。這個(ge) 理想來源於(yu) 哪裏?其實跟中國古代的“聖王”、“內(nei) 聖外王”等觀念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an) 係。

【朱漢民】漢以後的帝國治理體係:儒法互補、王霸並用

本公眾(zhong) 號將從(cong) “三代國家治理的霸道和王道”“儒家的國家治理目標:民意”“法家的國家治理目標:效能”“漢以後的帝國治理體(ti) 係:儒法互補、王霸並用”“中國傳(chuan) 統治理思想與(yu) 現代管理理論”五個(ge) 篇章依次推出朱漢民教授的《儒、法政治治理思想及管理學意義(yi) 》以饗讀者。

【朱漢民】早期儒家之“師”與中國政教理念

中華儒教文明獨有的政教相通理念,使得“師”在中國曆史上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儒家是中國傳(chuan) 統政教理念的奠定者,儒家政教思想的特色,可以通過對“師儒”的溯源得到解釋。兩(liang) 漢以後儒家政教文明的發展,漢學講師法與(yu) 宋學講師道,均分別淵源於(yu) 先秦荀子與(yu) 孟子,與(yu) 他們(men) 對“師”的政教責任與(yu) 身份認同有密切關(guan) 係。

【朱漢民】《四書》學的憂樂情懷與宋儒的內聖之道

以人文關(guan) 懷、人生意義(yi) 為(wei) 出發點的中國哲學,既呈現出憂患意識,又包含有樂(le) 感精神,其實應該用“憂樂(le) 圓融”來概括。宋代士大夫在推動儒家哲學化的內(nei) 聖外王之道建構過程中,其出發點就是一種兼容憂樂(le) 的情懷。宋代士大夫既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同時又追求“孔顏樂(le) 處”的超然境界。宋儒通過挖掘《四書(shu) 》中的憂樂(le) 情懷,找到了儒學及中國哲學的深層···

【朱漢民】中道:從《六經》原典到儒家諸子

《六經》原典的“中”與(yu) “禮”密切聯係,具有宗教禁忌與(yu) 實踐理性一體(ti) 化的思想特點。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儒家諸子進一步從(cong) 《六經》的“中”提升為(wei) “中庸之道”。儒家諸子在建構中庸之道思想體(ti) 係時,保留了與(yu) 《六經》之“禮”相通的實踐型特點,形成了儒家中道獨有的思想特色,它既是主客合一的,也是知行合一的,還是天人合一的。中道在中國傳(chuan) 統思···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