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山】範仲淹與《嶽陽樓記》

熱播影視劇《清平樂(le) 》中的範仲淹給觀眾(zhong)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作為(wei) 中國士大夫的典範,處江湖之遠,則興(xing) 辦學校、興(xing) 利除弊、惠澤百姓;居廟堂之高,則革新政令、整飭吏治、改革科舉(ju) 、砥礪士風。宦海沉浮,數進數退,苟利國家,生死以之,並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膾炙人口、千古傳(chuan) 誦的名句。

【李存山】《先秦哲學與儒家文化》《漢代與宋明儒學新論》自序

我自1984年從(cong) 北大哲學係讀研究生畢業(ye) 以後,被分配到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社會(hui) 科學》雜誌社工作。當時雜誌社主張“編研結合”,即編輯人員在做好編輯工作的同時也要從(cong) 事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研究。這很符合我到雜誌社工作時的初衷,我曾說:我是以編輯工作為(wei) “公職”,不敢懈怠;以中國哲學研究為(wei) “天職”,絕不放棄。以前在讀《黑格爾傳(chuan) 》時,記得他曾···

【李存山】孟子思想與宋儒的“內聖”和“外王”

唐宋時期的“《孟子》升格運動”,尤其是《孟子》被列入“四書(shu) ”,具有了“經”的地位,這與(yu) 宋代理學的興(xing) 起有著決(jue) 定性的關(guan) 係。從(cong) 一定意義(yi) 上說,孟子思想是宋代理學的思想中堅,宋儒的“內(nei) 聖”和“外王”都與(yu) 孟子思想有著密切的關(guan) 係。本文從(cong) 三個(ge) 方麵對此予以說明:一、性善論與(yu) 理學家的判教;二、工夫論與(yu) 高尚的道德境界;三、民本思想與(yu) “格君心之非”。

李存山著《中國傳統哲學與中華民族精神》出版

本書(shu) 收錄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的李存山先生中國傳(chuan) 統哲學與(yu) 中華民族精神方麵的核心觀點和代表性文章。他從(cong) “國學”的概念辨析、基本內(nei) 涵和學科發展等學術研究的層麵,極其嚴(yan) 謹地廓清了“國學”與(yu) “中國哲學”“中國文化”的關(guan) 係,進而從(cong) 更高層麵上論述中國傳(chuan) 統哲學的特點與(yu) 中華民族精神的底蘊和內(nei) 涵。

【李存山】天人合德:性善與成人

自西周時期以來,中國文化逐漸形成了以天地為(wei) 人與(yu) 萬(wan) 物的父母,以人為(wei) 萬(wan) 物之靈的思想。這一思想模式既是中國傳(chuan) 統哲學的自然觀,也是儒家學說的人性論、人生觀、社會(hui) 觀以及道德修養(yang) 工夫論等的基礎。因為(wei) 人稟受了“天地之中”或“五行之秀氣”,所以人為(wei) 萬(wan) 物之靈,人之“性善”的思想也濫觴於(yu) 其中。

李存山 著《範仲淹與宋學精神》出版

範仲淹主持的慶曆新政,是以整飭吏治為(wei) 首要,以改革科舉(ju) 、興(xing) 辦學校、砥礪士風、培養(yang) 人才為(wei) 本源,兼及經濟和軍(jun) 事等領域。雖然其整飭吏治僅(jin) 及一年就夭折了,但其改革科舉(ju) 、興(xing) 辦學校、砥礪士風、培養(yang) 人才則對以後宋學的發展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存山】經史傳統與中國的哲學和學術分科

經史傳(chuan) 統包括了中國文化的經學傳(chuan) 統和史學傳(chuan) 統,有時候這也可以成為(wei) 對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的概稱。我認為(wei) “重新認識傳(chuan) 統”,一個(ge) 重要的問題是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文化的“變”與(yu) “常”的關(guan) 係。“變”是指中國文化發展的時代性、階段性,“常”是指中國文化發展的繼承性、連續性。

【李存山】漢初的尊儒——從陸賈到董仲舒

秦漢間在政治製度上有沿襲,但在國家的意識形態上有一個(ge) 重大的文化轉型,即由秦朝的“以法為(wei) 教,以吏為(wei) 師”轉變為(wei) 漢朝的“行仁義(yi) ,法先聖”,乃至漢武帝“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