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非】穀梁弒君例,衛剽,許世子

穀梁弒君例,衛剽,許世子

【吳笑非】穀梁弒君例,衛剽,許世子

穀梁弒君例,衛剽,許世子

【吳笑非】地域

薛氏曰:“《王製》曰:“凡四海之內(nei) 九州,州方千裏。”《孟子》曰:“海內(nei) 之地方千裏者九,齊集有其一。”

【吳笑非】反史學傾向——尊周書院問答

自清代以來,公羊學,然後延及穀梁,有一種反史學傾(qing) 向。但清人畢竟經學嫻熟,也無妨有史學著述,更無議論時政之可能,足以藏拙(當然這也造成了今人僅(jin) 能仰視,不敢質疑)。

【吳笑非】穀梁夷夏之輕重

穀梁有戎衛,狄秦,夷狄莒,又有書(shu) 楚若中國,進吳不殊會(hui) ,故不善學者有果以諸夏為(wei) 夷狄,而謂《春秋》信夷狄者。此能讀死句,不能明體(ti) 例故也。

【吳笑非】如何惟精惟一? ——尊周書院問答

讀經書(shu) 就要讀正統注本。選擇無非兩(liang) 者:漢唐宋傳(chuan) 統,即十三經注疏。宋明傳(chuan) 統,即四書(shu) 五經大全、性理大全。

【吳笑非】家塾與繼承人教育

今天袁彥先生來春耕園交流,對我深有啟發。

【吳笑非】滅國例及晉秦吳楚之別

所可知者,極,魯同姓也。紀、虞、郕,中國也。溫,畿內(nei) 諸侯也。蓋中國而時者。陸渾戎、徐,夷狄也,蓋夷狄而月者。赤狄、楚,夷狄而日者。蓋潞子以賢,楚或以吳,故謹之也。然則傳(chuan) 例蓋其常,非能一言以蔽之也。

【吳笑非】滅國例及晉秦吳楚之別

滅國例及晉秦吳楚之別

【吳笑非】體用分離之弊

體(ti) 用分離之弊,現代醫書(shu) 最顯。古醫書(shu) 貌若玄奧,大談五行象數,而意在發明病機,從(cong) 而遣方用藥。

【吳笑非】馬克思和中國的體用

首先對於(yu) 馬克思主義(yi) 來說,他自己的體(ti) 什麽(me) 用什麽(me) ,估計他們(men) 也不知道吧。如果一定要講的話,我也要說明,即便是宋明理學,對於(yu) 我這種治漢學的人,在談論體(ti) 用的時候恐怕也會(hui) 截然相反。所以我這裏隻是給出一個(ge) 我對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的體(ti) 用式的分析,其他人大可以有不同意見。馬克思主義(yi) 自己他們(men) 如果聽得懂漢語想參與(yu) 的話,那是他們(men) 的事兒(er) 。這個(ge) ···

【吳笑非】《穀梁》非晚出,亦非數奇

魯申公,《史記·儒林傳(chuan) 》:“高祖過魯,申公以弟子從(cong) 師入見高祖於(yu) 魯南宮。呂太後時,申公遊學長安,與(yu) 劉郢同師。已而郢為(wei) 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天子問治亂(luan) 之事,申公時已八十餘(yu) ,老,對曰:「為(wei) 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見申公對,默然。然已招致,則以為(wei) 太中大夫,舍魯邸,議明堂事。”

【吳笑非】警惕無意識的去中國化

微博上看到大同市博物館的再創作《北魏貴胄出行圖》,他們(men) 把所有北魏衣冠都畫成了左衽!

【吳笑非】魯屬徐州

(《駁五經異義(yi) 》:“昔者楚昭王曰:‘不穀雖不徳,河非所獲罪。’言境內(nei) 所不及,則不祭也。魯則徐州地,《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以昭王之言,魯之境界亦不及河,則所望者海也,岱也,淮也,是之謂三望。”

【吳笑非】舂容

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cong) [chong1]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

【吳笑非】王德應麟說

【經】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集解】杜預曰:「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zi) 乎?』此製作之本旨。又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斯不王之明文矣。」夫《關(guan) 雎》之化,王者之風。《麟之趾》,《關(guan) 雎》之應也。然則斯麟之來,歸於(yu) 王德者矣。《春秋》之文,廣大悉備,義(yi) 始於(yu) 隱公,道終於(yu) 獲麟。

【吳笑非】等級製有二,華夷社資之別

荀氏《易》注曰:“尊卑貴賤,衣食有差,謂之理財。”(繫辭下集解)

【吳笑非】攝政與攝位

《箴膏肓》:“何休曰:‘古製,諸侯幼弱,天子命賢大夫輔相為(wei) 政,無攝代之義(yi) 。昔周公居攝,死不記崩。今隠公生稱侯,死稱薨,何因得為(wei) 攝者?且公羊以為(wei) 諸侯無攝。’箴曰:‘周公歸政,就臣位乃死,何得記崩?隠公見死於(yu) 君位,不稱薨雲(yun) 何?且《公羊》宋穆公雲(yun) :吾立乎此,攝也。以此言之,何得非左氏?’”

【吳笑非】《書》學肇始

《尚書(shu) 序》:“鄭作《書(shu) 論》,依《尚書(shu) 緯》雲(yun) :‘孔子求書(shu) ,得黃帝玄孫帝魁之書(shu) ,迄於(yu) 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取近,定可以為(wei) 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為(wei) 《尚書(shu) 》,十八篇為(wei) 《中候》。以為(wei) 去三千一百二十篇,以上取黃帝玄孫,以為(wei) 不可依用。’”

【吳笑非】禮法二元治理初論

本文是“第一屆經學、經典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研討會(hui) ”的稿件,感謝會(hui) 議諸君賜教,更待方家訂正。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