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儒學為何不可以轉化為基督教?——詮釋性轉化限製考辨

儒家的本體(ti) 宇宙觀和基督教的本體(ti) 神學存在天壤之別。無論從(cong) 基督教教義(yi) 看,還是從(cong) 儒學義(yi) 理看,儒學都無法轉化為(wei) 基督教,也不能將基督教儒學化為(wei) 神學,更談不上儒家基督徒或基督教儒者。從(cong) 本體(ti) 詮釋學的角度看,二者不存在“視界融合”,因為(wei) 二者的本體(ti) 性是完全對立的:一重永恒,一重變化;一重超越,一重內(nei) 在。

【專訪】著名哲學家、“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成中英:回答“梁漱溟之問”,這個世界···

1918年底,學者梁濟問子梁漱溟:“這個(ge) 世界會(hui) 好嗎?”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裏去的。”三天後梁濟投湖自盡,其後整個(ge) 20世紀,中國與(yu) 世界幾乎都在動蕩巨變中度過。

【專訪】成中英:仁義之道無法摧毀,儒學的生命力依然存在

作為(wei) 海外儒學研究代表人物的成中英,長年致力於(yu) 在西方世界介紹中國哲學,每年多次往返於(yu) 中美兩(liang) 地。

成中英 著《易學本體論(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出版

本書(shu) 闡發了易之五義(yi) 和易的本體(ti) 世界,建立了周易哲學的本體(ti) 論與(yu) 詮釋學的係統架構,為(wei) 本體(ti) 論詮釋學提供了一個(ge) 經驗及體(ti) 驗的起點以及思考和理解的方法與(yu) 方向。書(shu) 中提出了象、數、義(yi) 、理一體(ti) 同源說;用“觀”的觀點說明了易的符號係統及其*早寓意的形成;並在易學基礎上解說了占卜的含義(yi) 、區分了道儒本體(ti) 論。

【成中英】儒家的自我理念:論儒家哲學中的修己與自由意誌

如何規劃自我以應對構建良好社會(hui) 與(yu) 正義(yi) 政府之需求,是儒家哲學始終關(guan) 切的重心。“自我”概念蘊含時間的與(yu) 超越的、參與(yu) 的與(yu) 反思的兩(liang) 個(ge) 麵向,中國語境下的“自己”,其中“自”與(yu) “己”則分別指代這兩(liang) 個(ge) 不同的麵向。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