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生書係作者簡介:儒生書(shu) 係由伟德线上平台出品,主要包括大陸新儒家文叢(cong) 、《儒生》集刊、“儒生文叢(cong) ”、中國儒學年度熱點係列叢(cong) 書(shu) 。 |
“儒生文叢(cong) ”第三輯(十冊(ce) )出版,蔣慶撰總序,伟德线上平台出品
“儒生文叢(cong) ”第三輯共十冊(ce) ,2015年至2018年由知識產(chan) 權出版社陸續出版,具體(ti) 書(shu) 目如下:
1.《一體(ti) 微行:知止堂義(yi) 學五周年回眸》,胡暉瑩著,2015年5月。
2.《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王正著,2015年8月。
3. 《孔孟仁學論綱》,萬(wan) 光軍(jun) 著,2016年3月。
4.《月窟居筆記》,範必萱著,2016年5月。
5.《天下歸仁:方以智易學思想研究》,劉偉(wei) (劉百淞)著,2016年8月。
6.《從(cong) 祠廟到孔教》,陳彥軍(jun) 著,2016年9月。
7.《經世三論》,齊義(yi) 虎著,2016年9月。
8.《漢學讀本》,吳飛(吳笑非)著,2017年4月。
9.《守望精神家園》,周北辰著,2017年10月。
10.《仁本主義(yi) 論集》,餘(yu) 東(dong) 海著,2018年7月。
“儒生文叢(cong) ”是連續出版的思想文化類叢(cong) 書(shu) ,秉持儒家立場,堅持民間性、思想性、公益性,以弘揚儒學、提攜後學為(wei) 目標,旨在促進各界對儒家的全麵了解,推動中國學術繁榮、文化發展、社會(hui) 進步、民族複興(xing) 。
“儒生文叢(cong) ”由伟德线上平台出品,蔣慶撰總序,由蔣慶、陳明、康曉光、餘(yu) 東(dong) 海、姚中秋(秋風)五位當代儒家代表性學者擔任學術委員,伟德线上平台創辦人任重主編。
“儒生文叢(cong) ”係伟德线上平台主持出版的“儒生書(shu) 係”之一種。“儒生書(shu) 係”主要包括大陸新儒家文叢(cong) 、《儒生》集刊、“儒生文叢(cong) ”、中國儒學年度熱點係列叢(cong) 書(shu) 。
“儒生文叢(cong) ”的作者對象廣泛,既包括自覺認同儒家的學術研究者,又包括主動弘揚儒學的社會(hui) 實踐者。在內(nei) 容上注重思想性與(yu) 社會(hui) 性相結合,要有擔當意識、價(jia) 值關(guan) 切和文化情懷。既收編學術研究專(zhuan) 著,也收編各界同道的弘道文集。
內(nei) 部視角,自我說明
當前學術界關(guan) 於(yu) 儒學研究的論著和刊物雖然甚多,但絕大部分都是從(cong) 外部視角切入,將儒學視為(wei) 一個(ge) 與(yu) 當下社會(hui) 無關(guan) 、與(yu) 自己生命無涉的純學術研究對象,將其古董化、博物館化。而來自各方對儒家的批評,大多仍然囿於(yu) 五四以來的舊有觀點,要麽(me) 是以指桑罵槐的策略“荊軻刺孔”,要麽(me) 是出於(yu) 無知和偏見上綱上線。
有鑒於(yu) 此,伟德线上平台以叢(cong) 書(shu) 的形式出版一批自覺認同儒家思想或以儒家自居的民間儒生、儒林新秀的研究專(zhuan) 著和論文集,集中推出,既會(hui) 形成規模效應,也是從(cong) 內(nei) 部視角對當代大陸儒家的學術思想和活動主動向世人的自我說明,以促進各界對儒學的全麵了解,積極參與(yu) 思想文化建設。
提攜後學,培養(yang) 人才
相比較而言,儒家在當前中國的思想文化領域仍然處於(yu) 弱勢,人才缺乏,力量分散。叢(cong) 書(shu) 作者主要定位在民間儒生和青年學者,選擇標準一是自覺認同儒家,有明確的身份意識,二是有一定的儒學研究成果,三是關(guan) 注社會(hui) 現實問題,有擔當意識和社會(hui) 責任感。希望能夠以叢(cong) 書(shu) 為(wei) 平台,提攜和培養(yang) 一批青年學者,並不斷吸引更多的後學加入。
集體(ti) 亮相,促進認同
“儒生文叢(cong) ”是中國大陸(內(nei) 地)儒家學者的第一次集體(ti) 公開出版學術著作,意義(yi) 不同尋常。叢(cong) 書(shu) 名為(wei) “儒生文叢(cong) ”,突出立場,向外界宣示儒家在當代中國的重新出現、存在和崛起,並強化“儒”的身份意識,促進認同。
“儒生文叢(cong) ”2012年出版第一輯(三冊(ce) ),2013年出版第二輯(七冊(ce) ),2015年至2018年出版第三輯(十冊(ce) ),甫一問世,便受到各界的高度關(guan) 注和好評,被認為(wei) 是“儒家思想在當代中國思想場域登場的標誌”,是“一個(ge) 重要的思想史事件”,“‘儒生文叢(cong) ’展示了‘儒生’這一儒家群體(ti) 在中國消失一百年後的第一次重現。”
【附錄一】
“儒生文叢(cong) ”總序
儒生者,信奉儒家價(jia) 值之讀書(shu) 人也。“儒生文叢(cong) ”者,儒家讀書(shu) 人之心聲見於(yu) 言說者也。近世以降,斯文掃地;禮崩樂(le) 壞,學絕道喪(sang) 。國人等儒學於(yu) 土苴,士夫視孔道為(wei) 寇仇,遂使五千年堯舜故國不複有儒家讀書(shu) 人,億(yi) 萬(wan) 萬(wan) 中華神胄不複有儒生也!
然則,所謂儒生者,儒家價(jia) 值之擔當者也;儒家價(jia) 值者,神州中國之托命者也;中國不複有儒生,是儒家價(jia) 值無擔當,中國之命無所托也。悲乎!中國五千年之大變局,未有甚於(yu) 中國之無儒生也!中國之無儒生,非特儒家價(jia) 值無擔當,且中國國性不複存;中國國性不複存,中國淪為(wei) 非驢非馬之國矣;中國淪為(wei) 非驢非馬之國,中國之慧命又何所寄乎!嗚呼,痛矣!寅恪翁之言也!
所幸天運往還,儒道再興(xing) ,儒生之見於(yu) 神州大地,數十載於(yu) 茲(zi) 矣。今日中國文化之複興(xing) ,端賴今日儒生之努力,而儒家價(jia) 值之擔當與(yu) 夫中國慧命之所托,亦端賴今日儒生之興(xing) 起也。歸來乎,儒生!未來中國之所望也!
“儒生文叢(cong) ”主編任重君,儒生也。傾(qing) 一己之力,編輯“儒生文叢(cong) ”,欲使國人知曉數十年來儒家回歸、儒教重建與(yu) 儒學複興(xing) 之曆程,進而欲使今日之中國知曉當今儒生之心聲。故“儒生文叢(cong) ”之刊出,不特有助於(yu) 中國文化之複興(xing) ,於(yu) 當今中國之世道人心,亦大有補益也。
壬辰夏,餘(yu) 山居,任重君索序於(yu) 餘(yu) ,餘(yu) 樂(le) 為(wei) 之序雲(yun) 。
盤山叟蔣慶序於(yu) 龍場陽明精舍俟聖園之無悶居
【附錄二】
“儒生文叢(cong) ”第三輯簡介
《一體(ti) 微行:知止堂義(yi) 學五周年回眸》,胡暉瑩著
【內(nei) 容簡介】一群熱愛傳(chuan) 統文化的“工薪族”女性於(yu) 2008年8月,在江蘇南通創辦了一所公益性的周末兒(er) 童傳(chuan) 統文化學習(xi) 機構——知止堂義(yi) 學。5年來,知止堂的義(yi) 工老師累計服務時間達2000多小時,有上千名學生在此受益。本書(shu) 以女性的視角與(yu) 思維,講述了知止堂5年來的成長故事。在嘮家常式的敘述中,回憶了學堂創辦初期的困境、如何獲得社會(hui) 的理解、如何辦學、如何與(yu) 政府開展互動等,使知止堂集小愛成大愛,成為(wei) 當地小有名氣的公益機構、兒(er) 童傳(chuan) 統文化學習(xi) 機構。
【作者簡介】胡暉瑩,女,1971年生,江蘇南通人,字子佩,號知止軒。知止堂義(yi) 學主事。
本書(shu) 詳情鏈接: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5087/
《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王正著
【內(nei) 容簡介】工夫論是儒家實現內(nei) 聖外王,尤其是內(nei) 聖的方法。先秦儒者們(men) 提出了克己複禮、慎獨、浩然之氣、虛壹而靜以及大小六藝等培養(yang) 道德主體(ti) 、完成道德實踐、提升人格境界以及習(xi) 得外王技藝的豐(feng) 富方法。本書(shu) 探討在儒家思想及實踐中具有基礎性地位的工夫論的起源及早期發展,對之進行係統而深入的研究,發前人所未發,不僅(jin) 具有推動儒學研究的學術價(jia) 值,也具有推動道德教育實踐的現實意義(yi) 。
【作者簡介】王正,1983年生於(yu) 北京。北京大學文學與(yu) 哲學雙學士,山東(dong) 大學哲學碩士(師從(cong) 顏炳罡教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博士(師從(cong) 李存山研究員),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後(合作導師杜維明教授)。現就職於(yu)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哲學動態》編輯部。注釋有張伯駒《素月樓聯語》(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
本書(shu) 詳情鏈接: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6667/
《孔孟仁學論綱》 ,萬(wan) 光軍(jun) 著
【內(nei) 容簡介】本書(shu) 從(cong) 仁學角度對孔子、孟子思想進行了較為(wei) 係統的梳理,大體(ti) 包括“仁之形上考察”“何為(wei) 仁”“仁何為(wei) ”“仁之全德與(yu) 展開”四個(ge) 方麵,展示了孔子、孟子思想的相同與(yu) 差異、形上與(yu) 形下、內(nei) 涵與(yu) 外延、理論與(yu) 現實、傳(chuan) 統與(yu) 現在等諸多維度,有助於(yu) 我們(men) 深入學習(xi) 孔子、孟子自覺建構儒學,尤其是形上體(ti) 係的諸多努力與(yu) 重要建樹,為(wei) 進一步了解儒學、理解儒學、推進儒學提供了一種可能。
【作者簡介】萬(wan) 光軍(jun) ,男,1973年生,山東(dong) 新泰人。山東(dong) 政法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後,哲學研究所所長,入選山東(dong) 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004—2008年畢業(ye) 於(yu) 華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獲博士學位。出版專(zhuan) 著《孟子仁義(yi) 思想研究》《德才兼備通論》兩(liang) 部。
本書(shu) 詳情鏈接: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7937/
《月窟居筆記》,範必萱 著
【內(nei) 容簡介】20世紀90年代,儒者蔣慶在貴州龍場古鎮、明代大儒王陽明“龍場悟道”的地方,建立了一所儒家書(shu) 院——陽明精舍。這是自1905年中國書(shu) 院製消失後,中國大陸修建的第一所民間書(shu) 院。作者在陽明精舍學習(xi) 和服務多年,親(qin) 曆了許多珍貴的學術場麵。本書(shu) 是作者對自己所見所聞和許多鮮為(wei) 人知故事的真實記錄,也是研究當代儒家的珍貴資料,讀者可從(cong) 中了解當代儒家書(shu) 院的文化內(nei) 涵和儒家文化的真精神。
【作者簡介】範必萱,女,1950年生。原為(wei) 某機關(guan) 單位正處級公務員,1998年與(yu) 陽明精舍結緣,提前辦理退休手續協助蔣慶先生管理精舍。曾任蔣慶先生學術助理,為(wei) 蔣先生記錄整理有關(guan) 學術論文數十萬(wan) 字,主編出版《四書(shu) 五經精華讀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版)。現為(wei) 安徽省朱子研究會(hui) 理事、安徽省管子研究會(hui) 會(hui) 員。
本書(shu) 詳情鏈接: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8346/
《天下歸仁:方以智易學思想研究》,劉偉(wei) 著
【內(nei) 容簡介】本書(shu) 以明末清初“天崩地陷”的社會(hui) 大動蕩作為(wei) 時代背景,以方氏易學中的“憂患意識”作為(wei) 切入點,探討方以智“貫通中西,炮鼎百家”的學術理路,著重分析方以智“寓義(yi) 理於(yu) 象數”,“質測”與(yu) “通幾”,“資格”,“自由”與(yu) “共由”等重要觀念,進而領悟這位“大傷(shang) 心人”力主“坐集千古之智”以期“天下歸仁”的良苦用心。
【作者簡介】劉偉(wei) ,字百淞,1982年生,哲學博士,現為(wei) 安徽工程大學教師。服膺侯外廬學派,承接平民儒學。在各類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zhuan) 著《儒學傳(chuan) 統與(yu) 文化綜合創新》(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
本書(shu) 詳情鏈接: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8995/
《從(cong) 祠廟到孔教》,陳彥軍(jun) 著
【內(nei) 容簡介】本書(shu) 既展示了作者本人體(ti) 認儒學傳(chuan) 統的學思曆程,提供了一個(ge) 當代儒學複興(xing) 的鮮活案例,同時也是一部從(cong) 儒教視野探討儒學實踐方式和中國人生活世界的古今變遷的學術論集。現代人文社會(hui) 科學對中國傳(chuan) 統祠廟已做了諸多研討,本書(shu) 則從(cong) 朱子學發祥地泉州擇選蕭太傅信仰這樣一個(ge) 民間信仰來考察宋明以來儒學實踐方式的變化,視角別具一格,並進而考察近代以來的孔教實踐,力求從(cong) 祠廟到孔教的變遷中看到儒學實踐形式的現代改良。
【作者簡介】陳彥軍(jun) ,湖北棗陽人,1972年生,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宗教所儒教方向研究生畢業(ye) ,現為(wei) 三亞(ya) 學院南海書(shu) 院研究員、學術服務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wei) 儒學儒教與(yu) 大學教育,在《原道》、《儒學與(yu) 古典學評論》、《國家治理》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主編出版《民辦大學的理念》(複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等。
本書(shu) 詳情鏈接: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9440/
《經世三論》,齊義(yi) 虎 著
【內(nei) 容簡介】什麽(me) 是好的生活?文明與(yu) 野蠻的界限在哪裏?荀子真的主張君主專(zhuan) 製嗎?西方真的文明嗎?歐美政治模式真的不可超越嗎?……本書(shu) 作者以赤誠的情懷,憑借古典智慧的啟迪,以究天人、通古今的氣魄和格局,帶給您不一樣的分析和回答。
【作者簡介】齊義(yi) 虎,男,字宜之,居號四毋齋,1978年生於(yu) 天津。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教師,複旦大學政治學碩士。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製度史。曾在《哲學門》《原道》《複旦政治學評論》《儒學與(yu) 古典學評論》《天府新論》等書(shu) 刊上發表文章十餘(yu) 篇。
本書(shu) 詳情鏈接: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9465/
《漢學讀本》,吳飛 著
【內(nei) 容簡介】本書(shu) 側(ce) 重漢魏經學及其運用。漢學篇,接續古學,以漢魏為(wei) 源,借朱子為(wei) 術,以申漢學義(yi) 理。公羊旁議篇,自外近世公羊,重述漢朝家法。教育篇,開周禮學書(shu) 單及學科設想。本書(shu) 價(jia) 值在考據與(yu) 問難。如《孝經》鄭司農(nong) 注的論證,大一統、七等、進爵的考訂,及文文山、方希直等節義(yi) 問題的反複辯論。《周禮學大綱》是中西匯通的嚐試,期待同道的重視與(yu) 協作。
【作者簡介】吳飛,字笑非,濟南人,號經禮堂。幼承庭訓,業(ye) 鄭學,兼左傳(chuan) ,略通公穀。長而結友,慕朱子,稱陸王,矢誌皇明。深衣撫琴,無愧鄭君;幅巾錦帶,不輸緇黃。唯身短一尺,腰減一圍,或不足為(wei) 聖人執鞭。然讀書(shu) 竟日,隱幾經年,尚得與(yu) 前賢周旋耳。重要著作有《論語鄭注疏》《孝經鄭學疏》《春秋胡傳(chuan) 比義(yi) 》,現在朱子家禮研習(xi) 會(hui) 講授《禮記鄭注》《春秋四傳(chuan) 》《大明律集解附例》。
本書(shu) 詳情鏈接: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11103/
《守望精神家園》,周北辰 著
【內(nei) 容簡介】 儒家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主流傳(chuan) 統,五千年來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精神信仰、倫(lun) 理道德和政治哲學,並因此建構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本書(shu) 為(wei) 作者於(yu) 儒學的學思小結,從(cong) 生命信仰、倫(lun) 理道德、社會(hui) 政治等方麵進行了深入思考,對建設良性的現代國家和長治久安的社會(hui) 秩序,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作者簡介】周北辰,男,一九六五年生,祖籍貴州遵義(yi) 。儒家學者,原為(wei) 貴州師範大學教師,1996年開始師從(cong) 蔣慶先生學習(xi) 儒家文化,主要研究春秋公羊學、儒商管理學、近現代西方政治哲學及中國國情研究。2009年創辦“深圳孔聖堂”。現為(wei) “中華孔聖會(hui) ”總幹事、“深圳孔聖堂”主事,著有《儒教要義(yi) 》(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儒商管理學》(中國發展出版社2014年版)。
本書(shu) 詳情鏈接: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12590/
《仁本主義(yi) 論集》,餘(yu) 東(dong) 海 著
【內(nei) 容介紹】在儒家義(yi) 理中,仁為(wei) 人之本,是人格的支柱、人性的核心和人的本質。本書(shu) 以以仁為(wei) 本理念為(wei) 核心,將四書(shu) 五經和曆代聖賢言論融會(hui) 貫通,形成了仁本主義(yi) 觀念集群,並以此為(wei) 基礎深入論述了各種儒學義(yi) 理以及仁本主義(yi) 的古代實踐。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男,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著有《大良知學》(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聯書(shu) 店2014年版)、《論語點睛》(中國友誼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國友誼出版社2016年版)、《四書(shu) 要義(yi) 》(中國友誼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啟蒙讀本》(中國友誼出版社2016年版)、《儒家法眼》(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7年版)等。
本書(shu) 詳情鏈接: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14635/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