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明作者簡介:陳明,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長沙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任湘潭大學碧泉書(shu) 院教授。一九九四年創辦《原道》輯刊任主編至二〇二二年。著有《儒學的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維》《文化儒學》《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對談錄》《儒教與(yu) 公民社會(hui) 》《儒家文明論稿》《易庸學通義(yi) 》《江山遼闊立多時》,主編有“原道文叢(cong) ”若幹種。 |
鳩占鵲巢:自由儒學質疑
作者:陳明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首發
時間:西元2018年8月10日
【按:此文係作者於(yu) 2018年6月,在清華大學舉(ju) 辦的“儒學的現代轉向暨《當經成為(wei) 經典:現代儒學的型變》新書(shu) 發布學術研討會(hui) ”上的發言。】
《當經成為(wei) 經典:現代儒學的型變》,
任劍濤著,
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4月版。
劍濤老朋友,觀點差異一直坦誠相見也不傷(shang) 感情,這次繼續說真話,從(cong) 態度、方法和目標三個(ge) 角度,簡單說一下。
《當經成為(wei) 經典》的經是canon,經典是classic,區別在經是標準、尺度,具有規範的意義(yi) ;經典是教材係列的文本。
儒家思想由經成為(wei) 經典,意味著孔孟之道由價(jia) 值降為(wei) 知識,由實踐轉為(wei) 文本,由現實沉入曆史。
必須承認,這是一個(ge) 近代以來持續發生的事實,作為(wei) 描述,劍濤這裏具有某種客觀性,但是,他以此作為(wei) 自己寫(xie) 作思考的起點,說明他真的不是一個(ge) 儒者,隻是一個(ge) 學者,一個(ge) 自由主義(yi) 立場的儒學研究者。
因為(wei) ,一個(ge) 儒者,在看到自己信奉的價(jia) 值在曆史變遷中與(yu) 社會(hui) 脫節疏離,他首先去做的應該是通過對經典的體(ti) 認,對錫安山問題的把握,形成自己的論述和方案,以重建二者之間的聯係。
因為(wei) 他相信對於(yu) 家國天下來說,儒家文化的意義(yi) 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孔子如此,董仲舒如此,朱子、康有為(wei) 等等都是莫不如此。王船山說的六經責我開生麵表達的正是以為(wei) 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的自我期許當仁不讓的儒者情懷。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他還振振有詞提供了兩(liang) 個(ge) 論述,用來證明他描述的這個(ge) 事實具有必然性、合理性,並且據以建構思想文化新論述的根據,那就是把儒家說成是古典的,所以在現代就應摒棄,儒學是意識形態的,所以在今天它也活該如此。
傳(chuan) 統儒家思想的古典性是沒有問題的。我想說的是,所有古典的傳(chuan) 統在麵進入現代曆史的時候都會(hui) 麵對某種挑戰,都會(hui) 遭遇某種危機。但是,在這個(ge) 時候,無論基督教、猶太教還是古典哲學的傳(chuan) 統,都會(hui) 從(cong) 內(nei) 部發生一些變革,出現一些努力,提供種種新的論述,不僅(jin) 使這一傳(chuan) 統重獲生機,也使文明得以延續,使國家社會(hui) 以及個(ge) 體(ti) 身心維持某種必要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英國德國甚至法國的所謂啟蒙,都是有破有立,並沒有因為(wei) 所謂現代性就趨於(yu) 同質化。作為(wei) 儒者,重要的是現在儒家的內(nei) 部立場,去維持儒學的canon的地位,而不是將其降格為(wei) classic。而劍濤這裏,卻是將現代性賦予了普遍性和絕對性,成為(wei) 一個(ge) 確定的思維框架,並據以對儒家進行裁剪改造。
從(cong) 政教分離出發,將儒家思想以意識形態定位,然後加以否定,就是這一思維的表現或症候。
什麽(me) 是意識形態?意識形態主要是一個(ge) 權力的合法性理論,是一個(ge) 人為(wei) 建構起來的服務於(yu) 政治的曆史敘事。儒學是這樣的麽(me) ?
無論對天的信仰還是對禮的強調,都是淵源久遠,先於(yu) 權力、高於(yu) 權力的概念範疇或命題。在三代作為(wei) 中國文明的奠基時期,它是一種自治的社會(hui) 政治,早期文明的典型形態。
至於(yu) 其在漢代與(yu) 政治的重新結合,則是因為(wei) 秦始皇以法為(wei) 教以吏為(wei) 師,政治和社會(hui) 之間高度緊張,導致治理成本急劇升高。
從(cong) 降低治理成本、化解緊張,凝聚力量一致對外的需要出發,漢武帝聽從(cong) 董仲舒的建議,與(yu) 儒家合作,革新更化。
這其實是國家社會(hui) 之間的一次共贏合作,各有妥協,由此形成的霸王道雜之的製度結構和治理模式,實際是政統和道統的合作,不僅(jin) 成就了兩(liang) 漢之治,則成就了中國文明——它所確立的天對於(yu) 製度的奠基性地位,具有遠遠超出政治本身的意義(yi) 。
這裏要指出,作為(wei) 政治學教授的的劍濤在討論儒學與(yu) 政治的關(guan) 係的時候,隻是把眼睛盯在權力上,這是有失偏頗的。
這是一種五四或西方中心論的東(dong) 方專(zhuan) 製主義(yi) 論述的影響或局限。這一視角可以也應當置於(yu) 文明論視角來進行考察。
近代中國的政治主題是國家和國族建構,所謂救亡,所謂保國保種保教,正是其具體(ti) 內(nei) 容,而民主化或反封建則是左右兩(liang) 種意識形態攻其一點不及其餘(yu) 的政治化圖謀,知識論或價(jia) 值論上的私心今天可以看得很清楚。
劍濤對此沒有自覺,更談不上反思。在我看來,今天自由主義(yi) 話語的邊緣化,看不到問題的這一層次是一個(ge) 內(nei) 在原因。
這就引出第三點,所謂自由儒學問題。前陣子他在一個(ge) 所謂自由儒學的座談上提出,自由儒學今天已經由格義(yi) 的自由儒學進入到了命題的自由儒學的階段。
這這跟書(shu) 名正好形成對照,儒學是由經成為(wei) 經典,自由則是由格義(yi) 到命題,即由自由的概念研究,轉換為(wei) 實踐貫徹,實質就是用自由主義(yi) 的那套觀念價(jia) 值去填占儒家儒學在中國社會(hui) 和文化中曾經的位置。
這是他的預設和期待,應該也是所謂自由儒學的願景構思。
對此,我想說的是,這種自由儒學是自由主義(yi) 的前途,不是儒學的前途,因為(wei) 它是自由主義(yi) 的中國版,而不是儒學的現代版。
如果不承認,不服氣,那我建議劍濤及其同仁思考兩(liang) 個(ge) 問題,一個(ge) 是自由主義(yi) 的方法論和價(jia) 值論是個(ge) 人主義(yi) 的,而儒學的價(jia) 值論與(yu) 方法論則不是,它的古典性表現在對天及其德性的信仰和堅持上。
另一個(ge) 是,自由主義(yi) 隻是西方現代文明的政治理論,隻是西方文明架構中的一個(ge) 局部板塊,而儒家思想則是中國文明的基礎性架構,二者在文明地位和意義(yi) 上並不完全對稱。
這兩(liang) 點自由儒學諸君是否有自覺?是否曾試圖從(cong) 理論上進行應對化解?最後,我想指出,牟宗三徐複觀他們(men) 對自由民主進行格義(yi) ,是為(wei) 了尋求中西兩(liang) 大文化係統之間在自由民主價(jia) 值上的匯通,這樣做的目的是為(wei) 了對自身文化傳(chuan) 統的豐(feng) 富性開放性進行論證,進而重建其對現實社會(hui) 生活的有效性,實現自身文化和生命形態的表達繁榮。
而你這裏所謂命題的自由主義(yi) 儒學,卻是鳩占鵲巢不加反思的洞開城門,係統的將一個(ge) 外部的政治方案植入中國思想、中國社會(hui) 並力圖付諸實施,而不考慮它們(men) 對於(yu) 中國社會(hui) 和曆史主題與(yu) 目標的匹配度——這倒跟你對現代性的意識形態話理解是一致的。
我跟你跟你們(men) 的區別就在這裏,希望能聽到你們(men) 的正麵回應。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