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監察部網】"家風雋永 德潤金陵"之五:忠信孝悌 勤苦自立

欄目:家風家訓
發布時間:2016-12-14 17:09:18
標簽:

"家風雋永 德潤金陵"之五:忠信孝悌勤苦自立

整理者:金戈、殷微、翁宏業(ye) (南京市紀委)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六月廿九日乙卯

          耶穌2016年8月1日

 

 

 

遯園顧氏:忠信孝悌勤苦自立

 

“遯園”,是明萬(wan) 曆二十五年戊戌科探花顧起元辭官後在南京所築造的園林。“遯”就是今天的“遁”字。顧起元為(wei) 官清正,淡泊名利,後辭官回到南京。朝廷曾七次下詔讓他回京任職,他都拒絕了。他潛心研究南京風土人情,著有《客座贅語》等。顧氏門風強調“言傳(chuan) ”“身教”,家族女性更有“以儉(jian) 佐廉”的賢德。

 

   

 

顧起元石刻像

 

【家訓解讀】

 

“忠信孝悌”、“勤苦自立”,是金陵顧氏家族的家訓。

 

①“忠信孝悌”

 

【解讀】要求忠誠祖國,忠厚待人,孝敬長輩,尊重兄長和朋友。

 

②“勤苦自立”

 

【解讀】要求子孫勤於(yu) 業(ye) 、能吃苦,不等不靠,憑借獨立人格立世,追求上進,即使處於(yu) 困境,亦不可做非分之想。——原文出自顧起元所著《客座贅語》(卷七)

 

【家風故事】

 

明代大學問家顧起元(1565~1628),字太初、璘初,號遯園居士,江寧(今南京)人。明神宗萬(wan) 曆二十五年(1597年),中舉(ju) 人。第二年全國會(hui) 試第一,在殿試中取中一甲第三名,即“探花”,時年34歲。顧起元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後三次辭官獲準告老還鄉(xiang) ,在金陵城南築“遯園”隱居,閉門潛心著述《金陵古金石考》、《客座贅語》。

 

金陵城南原花露崗39號,曾經是顧起元後裔世代居住的“遯園”。1950年初遺址尚存,1972年被南京一棉廠征用。當時,“遯園”的臨(lin) 街門額上刻有“七征不起”,門樓牆嵌有“明顧文莊公遁園舊址”。另有一塊正麵刻有顧起元畫像,背麵有《遯園紀》的石碑,現藏於(yu) 南京博物院(國家二級文物)。

 

父子兩(liang) 代高風亮節

 

顧氏家族家訓門風嚴(yan) 謹,從(cong) 遷至金陵的曾祖顧方竹開始,即告誡子孫務要“忠信孝悌”、“勤苦自立”,顧氏子孫世代尊奉踐行。顧起元撰寫(xie) 的文史筆記《客座贅語》(卷七)中,有一篇題為(wei) 《曾大父釋盜》的文章,介紹的就是曾祖顧方竹要求子孫勤苦自立,否則會(hui) 饑寒迫身;同時也告誡子孫即使饑寒迫身,亦不可為(wei) 偷盜之事。

 

顧起元的父親(qin) 顧國輔(1538-1594),字惟德,號毅庵。他為(wei) 官清慎自守,勤於(yu) 政事,廉潔奉公,知人善任,為(wei) 民謀利,深為(wei) 百姓敬重。顧起元自幼受到父親(qin) 的言傳(chuan) 身教,耳濡目染家訓門風。他少時便有大誌,十三歲前學習(xi) 、生活在南京,十四歲後便開始在北方一帶遊曆。通過遊曆,增長了見識,錘煉了意誌,也激發了治國平天下的雄心。

 

十七歲時,顧起元遊學於(yu) 其外舅王可大之門,被視為(wei) “國士”。王可大曾經以文官身份協助戚繼光抗擊倭寇,俘獲甚眾(zhong) 。顧起元成為(wei) 王可大的女婿後,王可大在學業(ye) 上對顧起元精心指教。顧起元後又相繼遊學於(yu) 名士王世貞、方弘靜、陳文燭等人門下,受到這些名士的一致稱譽。在名流前輩的指引下,顧起元的學業(ye) 與(yu) 詩文創作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顧起元進入官場後,清修自尚,望重朝野,曾上書(shu) 皇帝,“具陳祈天永命事宜六條:一、親(qin) 郊祀;二、培祖德;三、舉(ju) 賢才;四、恤民隱;五、清刑獄;六、省工作。”所陳疏文,都切中時弊,然而均未被采納。後來,辭官歸隱田園。天啟年間,魏忠賢專(zhuan) 權,江寧有官員阿諛奉承為(wei) 其建立生祠,並向顧起元“乞文辭”,而他以手疾不作。門人又以重金求劄,也被他拒絕。

 

婆媳賢淑“以儉(jian) 佐廉”

 

顧氏家族的興(xing) 盛發達,除了秉承優(you) 良的家訓門風外,還與(yu) 家族女性的示範教育密不可分。顧起元之母王氏,生四子,皆悉心教導。王氏秉持家教,勤儉(jian) 樸素。顧起元記曰:“其乳吾姊妹與(yu) 不肖兄弟,衣履率自其手出,未嚐鬻於(yu) 市”,“府君常奉外無所取,終兩(liang) 任,母未嚐以金珠羅綺之物私市於(yu) 外也”。四子在王氏的培育教導下不負所望,皆為(wei) 雋才,堪稱名士,終“不隳家聲而益大之”,老大顧起元高中“探花”,二弟顧起鳳,頗具才學,進士出身,性孝友,事兄如父,廉潔嚴(yan) 明,善公斷。四弟顧起貞,為(wei) 當朝戶部員外郎,奉命巡淮河漕運積弊。

 

顧氏家族的另一女性,即顧起元之妻王氏,出自名門,也是“相夫教子以儉(jian) 佐廉,極具賢德”,堪稱顧起元的“賢內(nei) 助”。

 

【今人風采】

 

顧知微:立誌“理工救國”

 

顧氏家族一脈相承的家訓門風,源源不絕地滋養(yang) 著顧氏子孫,並激勵著他們(men) 在逆境中仍舊奮發圖強。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ye) 的傑出代表、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長宋伯胤在《遯園遺址考察記》裏這樣寫(xie) 道:“在這次對遯園的踏看中,另一個(ge) 可喜的收獲是看到十卷本的《顧氏家譜》。顧少軒先生(顧氏家族的後人)告訴我們(men) ,這是他們(men) 家族的‘至寶’。南京淪陷前,他們(men) 帶著這部書(shu) ,溯江而上,寄居在山城重慶。半壁江山,遍地烽火,他們(men) 忍受著離亂(luan) 、失業(ye) 和饑寒交迫的痛苦,終於(yu) 把它完整無缺地帶回到他們(men) 的故家。”

 

顧起元的十五世孫顧知微(1918—2011),是我國著名地層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出生於(yu) 城南花露崗,1934年上高中後“對曆史和社會(hui) 學科更感興(xing) 趣”,經常參加進步性的讀書(shu) 會(hui) 活動。上大學時信奉“理工救國”,毅然投身於(yu) 地質事業(ye) 。1942年,畢業(ye) 於(yu) 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係。1957年,顧知微收到一塊來自東(dong) 北的地質古生物化石,憑借多年專(zhuan) 業(ye) 積累的直覺判斷,他認為(wei) 當地可能存在油田資源。而後用兩(liang) 年的時間奔走勘探於(yu) 鬆遼平原,為(wei) 大慶油田的發現提供了重要依據。1982年,他和李四光一起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在2010年4月出版的《顧知微文集》中,顧知微以《我的老家》為(wei) 題,敘述了童年時代經曆的家族清明及冬至時節的祭祖活動,稱自己對聆聽“宣講祖輩業(ye) 績”,“激勵後人勤學上進”祭文印象深刻,終生難忘。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家訓門風對子孫後代的教化,並非隻是刻板的說教,更多成功的範例在於(yu) “言傳(chuan) ”和“身教”,得益於(yu) 此,顧氏一門“忠信孝悌”、“勤苦自立”的文化基因才能穿越曆史的長河,一代代傳(chuan) 承下來。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