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文廟大成殿傳(chuan) 承儒學文化的符號
來源:大同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十月初二丙辰
耶穌2016年11月30日
在老六中上過學的大同人,都記得校園裏的孔子塑像和那座千瘡百孔的大殿,他們(men) 有幸在自北魏以來就尊為(wei) 廟學的地方度過三年的讀書(shu) 時光,也有幸見證了這座傳(chuan) 承儒學文化的殿宇再現輝煌。曾經留在老六中學友記憶中的那座大殿就是大同府文廟的大成殿。
大同府文廟從(cong) 誕生之時起,即屬於(yu) “學廟”,即學校與(yu) 廟宇建在一起,這個(ge) 傳(chuan) 統一直延續下來。千百年來,大同府文廟曾培養(yang) 了多少國家棟梁之才,它是大同文化教育的發祥地。
曾經的國家最高學府
追溯這座大殿的前生與(yu) 今世,就不得不回望一千五百多年的曆史塵煙。
北魏在平城(大同)建都,承接兩(liang) 漢崇儒尊孔的傳(chuan) 統,於(yu) 平城建立太學。《魏書(shu) 世祖紀上》記載,世祖始光三年(426年)二月,“起太學於(yu) 城東(dong) ,祀孔子,以顏淵配”。這是中國曆史上在學校立孔廟的開始。中國大同府學的淵源大致始於(yu) 元魏平城(大同)中書(shu) 學。擅長征戰的鮮卑族,從(cong) 此刻起,端坐在孔廟裏,學習(xi) 漢文化、儒家經典。這座孔廟的原址就是現在的代王府。後來,遼在此建立西京國子監,金在此建立太學,元在此建立了縣學,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原遼、金、元廟學的基礎上建置了大同府學,這都是當年國家的最高學府。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來大同駐藩,大興(xing) 土木修建代王府。他看上了當時位於(yu) 城東(dong) 的大同府文廟的位置,認為(wei) 此地風水上好,便將大同府文廟遷到了城東(dong) 南的雲(yun) 中驛,即現在的大同府文廟所在地。
曆經滄桑歲月的洗禮
大同府文廟經明代和清前期多次修建,到乾隆時成為(wei) 規模宏大的標準廟學建築群,整個(ge) 建築坐北朝南,左廟右學。清末民初,雖然儒學停辦,但大同府文廟建築完整。1907年,法國人沙畹拍下來不少大同府文廟的珍貴照片。上世紀40年代後期,在大同府文廟內(nei) 曾辦過大同師範學校,1958年創辦的大同醫專(zhuan) 最初就設在大同府文廟內(nei) ,1971年至2008年,則是大同六中的校址,大同府文廟僅(jin) 存大成殿。2008年,大同府文廟複修並對外開放。
如今的大同府文廟占地麵積四萬(wan) 平方米,按照中國傳(chuan) 統建築布局呈現,坐北朝南,以中軸線為(wei) 主,左右對稱嚴(yan) 謹,分為(wei) 三進院落,貫穿在南北中軸線上的依次為(wei) 欞星門、儀(yi) 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尊經閣。左右兩(liang) 側(ce) 分別是好學廳、行仁廳、篤敬廳、忠信廳、鄉(xiang) 賢祠、名宦祠以及碑亭和碑廊等。
600年不朽的輝煌
古樸莊嚴(yan) 的大成殿是大同府文廟的核心建築,始建於(yu)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殿宇。大成殿麵闊5間(30.5米),進深3間(18.5米),為(wei) 單簷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鬥拱六鋪作,結構完好。月台周圍均安裝石雕欄杆,上刻音樂(le) 舞蹈,花草禽獸(shou) ,千姿百態,意趣橫生。整個(ge) 建築曆經了600多年的滄桑歲月,依然向世人展現著它永不衰朽的輝煌。
大殿正門上懸碩大的牌匾,書(shu) “斯文在茲(zi) ”,這是清光緒皇帝禦書(shu) ,意指世間所有文化蓋源於(yu) 儒學創始人孔子。大殿內(nei) 空間寬敞,上方懸掛匾額“聖集大成”,中間供奉由現代著名雕塑大師吳為(wei) 山先生所塑的孔子銅像。在殿內(nei) 仰首可見徹上露明造的殿頂,斑駁的油彩難掩其雄宏氣勢。據文物專(zhuan) 家介紹,徹上露明造所用檁、梁、椽,因其祼露在外,更需要上好的木料,再經精細的木工雕琢、精致的油畫彩繪,而這種結構的殿頂,空間更通透寬敞,更利於(yu) 通風。遙想幾百年的時光裏,多少文臣武將、舉(ju) 人進士、國家棟梁之才,在此將儒學文化傳(chuan) 承下去。
如今,大同府文廟每年都會(hui) 舉(ju) 辦開筆禮、拜祭孔子等活動,狀元橋上層層疊疊掛著的祈福牌寄托著眾(zhong) 多家長對孩子學有所成的美好願望。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