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立東(dong) 方 唯我有先——傳(chuan) 承與(yu) 弘揚黃帝文化的意義(yi)
作者:徐光春(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首席顧問)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十月十五日庚子
耶穌2016年11月14日
河北遷安軒轅閣 光明圖片
曆史和現實告訴我們(men) ,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中國人民的人文始祖黃帝,離不開孕育中華民族成長發展的黃帝文化,離不開推進國家繁榮進步的黃帝文明。傳(chuan) 承和弘揚黃帝文化有著深遠重大的意義(yi) 。
一
⒈ 黃帝是什麽(me) 樣的人?
《史記》開篇《五帝本紀》的第一段文字寫(xie) 的就是黃帝:“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司馬遷用了33個(ge) 字,就把黃帝是什麽(me) 樣的人描畫出了鮮明的輪廓。從(cong) 古代文獻記載、古史傳(chuan) 說和現當代各方學者研究的成果來講: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是古有熊國今河南新鄭人,生於(yu) 五千年前後,死後葬於(yu) 橋山,即今陝西黃陵縣;黃帝始為(wei) 有熊國君,後統領部落聯盟,華夏成形,黃帝成為(wei) 盟主,是中華民族奠基人;黃帝以人為(wei) 本,以和為(wei) 貴,以公為(wei) 要,創立國家,建造城邑,發展生產(chan) ,改善民生,創造文化,治理社會(hui) ,倡導德政,節用材物,是中華文明創始人;黃帝通過釜山合符,建立龐大的部落聯盟,推進黃帝文化、炎帝文化、蚩尤文化和其他各部落文化的大交匯、大融合,形成中華文化的雛形,被公認為(wei) 中華人文始祖,是中華文化締造人;黃帝率領民眾(zhong) 與(yu) 天鬥、與(yu) 地鬥、與(yu) 人鬥,開天辟地,頑強奮鬥,開創社會(hui) 新形態,造就人類新生活,是創造世界的大偉(wei) 人。
⒉黃帝文化是什麽(me) 樣的文化?
黃帝文化,可以從(cong) 大小兩(liang) 個(ge) 概念來講。從(cong) 內(nei) 容上看,黃帝文化的大概念是黃帝時代以黃帝為(wei) 首的先人們(men) 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所謂物質財富就是指黃帝帶領他的百姓改造自然、發展生產(chan) 、改善民生所創造的物質成果,如挖水井、製衣裳、燒陶器、造舟車、建宮室、吃熟食、做兵器以及發展農(nong) 業(ye) 、畜牧業(ye) 、紡織業(ye) 、手工業(ye) 等等,表明原始社會(hui) 末期的黃帝時代,生產(chan) 力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物質財富已較前豐(feng) 富,百姓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所謂的精神財富,就是指黃帝帶領他的百姓在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科學、教育等方麵取得的精神成果,如行慈愛、講仁義(yi) 、修德政、用能人、求和平、定禮節、造文字、作音律、創圖畫、編曆法、重教化等等。黃帝時代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就是黃帝文化。黃帝文化的小概念,就是專(zhuan) 指黃帝時代所創造的那些精神財富,即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科學、教育等方麵的精神成果。
從(cong) 時空的角度看,黃帝文化的大概念是以黃帝為(wei) 代表的“五帝時代”的文化,應包括黃帝本身的文化、炎帝文化、蚩尤文化和顓頊、帝嚳、帝堯、虞舜四帝文化在內(nei) 的大文化。因黃帝統領部落聯盟,又因黃帝是“五帝”之首,而且後四帝均為(wei) 黃帝直係後輩,所以這一曆史時代的文化也統稱“黃帝文化”,是這個(ge) 漫長的曆史時代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小概念的黃帝文化,則是黃帝本人親(qin) 曆親(qin) 為(wei) 的文化,是黃帝本人帶領百姓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總之,不管從(cong) 哪個(ge) 方麵來講,黃帝文化是中國原始社會(hui) 末期政治、經濟、文化鼎盛時期文化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中國遠古文化的傑出代表,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祖根文化,是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國家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⒉ 黃帝文明是什麽(me) 樣的文明?
判斷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一個(ge) 社會(hui) 是否進入文明狀態,有兩(liang) 個(ge) 重要的標誌物,即國家的誕生與(yu) 城市的建設。《史記·五帝本紀》雲(yun) ,黃帝統一中原後,“置左右大監,監於(yu) 萬(wan) 國。萬(wan) 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yu) 為(wei) 多焉”。西晉皇甫謐的《帝王世紀》中說:“新鄭,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受國於(yu) 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wei) 名,又以為(wei) 號。”《史記·五帝本紀》也曰:黃帝“合符釜山,而邑於(yu) 涿鹿之阿”。可見,黃帝時代不僅(jin) 有了國家,而且還有城邑,新鄭、涿鹿都是當時黃帝先後建造的都城。近些年考古發現,在遠古時期的中原地區有不少古城遺址,有的就屬於(yu) 黃帝時代的城邑。黃帝文明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一縷燦爛的曙光,出現在中國大地的東(dong) 方地平線上。
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jia) 值體(ti) 係,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已成為(wei) 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nei) 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wei) 方式。今天,我們(men) 提倡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必須從(cong) 中汲取營養(yang) ,否則就不會(hui) 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我們(men) 傳(chuan) 承和弘揚黃帝文化、黃帝文明的重大意義(yi) 在哪裏?
⒈曆史意義(yi) ——樹碑立傳(chuan) 。樹碑立傳(chuan) ,就是要把黃帝、把黃帝文化、把黃帝文明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確立起來,把黃帝曆史、黃帝文化、黃帝文明具體(ti) 化、係統化、規範化。曆史上已有不少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把黃帝列為(wei) 中國文化、中國文明、中國曆史“第一人”,並作了精到的介紹和詮釋。曆史上很多帝王在登基祭祖時先祭拜黃帝。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即派員赴黃帝陵祭祀,留下“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chuan) ,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luan) ,世界文明,唯我有先”的祭祀詞。抗日戰爭(zheng) 時國共兩(liang) 黨(dang) 同祭黃帝,毛澤東(dong) 親(qin) 筆寫(xie) 了《祭黃帝陵文》,文中說:“赫赫始祖,吾華肇造”,“建此偉(wei) 業(ye) ,雄立東(dong) 方”。我們(men) 傳(chuan) 承和弘揚黃帝文化,其重大的曆史意義(yi) 在於(yu) 為(wei) 黃帝、為(wei) 黃帝文化、為(wei) 黃帝文明樹碑立傳(chuan) 。
⒉現實意義(yi) ——推波助瀾。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需要有強大的動力去推進才能完成。而這個(ge) 動力源來自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物質方麵,需要大力發展經濟,做強經濟;二是精神方麵,需要繁榮發展文化,做強文化。繁榮文化,做強文化,其核心是要使中國人民有一股子壓不垮、使不完、始終一往無前、團結奮鬥的精氣神。這股精氣神從(cong) 哪兒(er) 來?就要靠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去激勵,就要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去培育。而黃帝文化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祖根文化,在黃帝文化中有我們(men)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概括的四種精神:開拓創新、以人為(wei) 本、崇德弘道、協和天下,這些都有利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建設,有利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踐行,有利於(yu) 經濟發展、社會(hui) 進步、民族團結、人民幸福。因此,我們(men) 傳(chuan) 承和弘揚黃帝文化,其重大的現實意義(yi) 是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推波助瀾。
⒊未來意義(yi) ——根深葉茂。在漫長的曆史歲月裏,中華文明這棵大樹遭嚴(yan) 寒而不殘,遇幹旱而不枯,經風暴而不倒,過野火而不毀,始終高高地挺立在世界的東(dong) 方。要使中華文明達到更高境界,登上更高峰,唯有更好、更勤奮、更科學地養(yang) 護,確保這棵大樹根係健壯、根脈發達、根源深厚、根力強大,這就要傳(chuan) 承和弘揚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黃帝文化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祖根文化,更是需要認真傳(chuan) 承和大力弘揚。
⒋世界意義(yi) ——百花齊放。每一個(ge) 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每一個(ge) 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chuan) 統,正因為(wei) 這樣,世界文化才顯得豐(feng) 富多彩、色彩斑斕。以黃帝文化為(wei) 祖根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個(ge) 性鮮明,有著自己獨特的基因,獨特的追求,獨特的路徑,獨特的色彩。我們(men) 傳(chuan) 承和弘揚黃帝文化,就要加強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就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世界從(cong) 了解中國的文化開始來了解中國,同時也讓世界文化的大花園更加百花齊放、更加絢麗(li) 多彩。在文化的交流交融中,進一步繁榮發展本國的文化,也進一步推進世界文化的發展進步,更好地造福本國人民,造福世界人民,讓世界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世界各國華人都是炎黃子孫,通過黃帝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弘揚,使世界華人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愛國心。我們(men) 傳(chuan) 承和弘揚黃帝文化,其重大的世界意義(yi) 是促進世界文化百花齊放、促進國際社會(hui) 和諧美好。
三
據文獻記載,黃帝一統天下時的疆域很大,且“遷徙往來無常處”,其足跡遍布中原大地。河北遷安當屬黃帝轄下重鎮,格外受黃帝關(guan) 注,派重兵鎮守,派能人治理,致使遷安留有“軒轅村”,子子孫孫繁衍不絕,成為(wei) 黃帝行跡的實證和黃帝文化的佳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前會(hui) 長費孝通副委員長曾題詞遷安予以讚美曰:“黃帝勝跡,光耀千秋。”遷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黃帝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弘揚,撥款建造“軒轅閣”,並在閣內(nei) 辦一永久性的黃帝文化展覽,以紀念軒轅黃帝,弘揚黃帝文化。又與(yu)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商定,成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遷安軒轅黃帝文化研究院”,同時決(jue) 定將黃帝文化活動作為(wei) 遷安市經常性活動來開展,使之成為(wei) 遷安市百姓的精神文化大餐。此情感人、此意深遠、此舉(ju) 可嘉。遷安市作為(wei) 黃帝勝跡所在地,在傳(chuan) 承和弘揚黃帝文化方麵有著獨特的地位和獨到的地方。衷心祝願遷安市傳(chuan) 承和弘揚黃帝文化係列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祝願遷安市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征程中發展得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