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綱】論跪拜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6-11-04 14:23:44
標簽:
金綱

作者簡介:金綱,原名李作乾,男,西曆1952年出生於(yu) 天津市。著有《論語鼓吹》(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大宋帝國三百年》(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等。

論跪拜

作者:金綱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十月初四日庚寅

          耶穌2016年11月3日

 


 


跪拜俑

 

跪拜,起源甚古,與(yu) 遠古之“禮”關(guan) 係較大;與(yu) “封建專(zhuan) 製”“奴才本性”之類無關(guan) 。

 

在中國,後起的儒學將其列為(wei) “禮”之繁多儀(yi) 式之一,成為(wei) “衣冠文明”的常禮,在“五禮”(吉、凶、軍(jun) 、賓、嘉)中,都存在著跪拜儀(yi) 式。

 

“禮”是族群行為(wei) 規則,無論中共(產(chan) 黨(dang) )、美共(和黨(dang) ),無論日本、韓國,“禮”無一日可以略之。跪拜,在今日世界範圍內(nei) ,在文明邦國,很多還保留著這一禮儀(yi) 。

 

……

 

作為(wei) 激進主義(yi) 思潮(不是思想)之一的“批判跪拜禮思潮”,隻在中國存在,猶如批判本族傳(chuan) 統的思潮隻在中國存在一樣。以我有限的見識,不曾見中國之外的任何一個(ge) 邦國,有過“批判”本族傳(chuan) 統(包括跪拜禮)的思潮。憎恨或厭惡本族傳(chuan) 統,並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之激進思潮,尤其是官方主導下的大眾(zhong) 動員性質的批判本族傳(chuan) 統,似乎僅(jin) 見於(yu) 近代中國。即使在蘇聯革命時期,似也鮮見官方動員性質的對本國從(cong) 《伊戈爾遠征記》到果戈裏、普希金以來的“批判”;北朝鮮似也從(cong) 不見官方動員性質的對本邦文化的“批判”。

 

為(wei) 何如此?個(ge) 中可以分析的緣由有二。

 

一、西化思潮之自由式進場。

 

百餘(yu) 年來,在“三千年未有之格局”中,各種西方思潮以一種激進方式,在不設防的中國,自由進場,開始了此起彼伏率意任性的思想實驗。

 

本土精英人物,在種種思想實驗中,大多選擇了“科學”“民主”與(yu) “平等”三大主題詞。在此類主題詞下,他們(men) 開始集體(ti) 反思中國文化,漸養(yang) 成“中國文化糟粕說”,於(yu) 是,在簡單、粗暴之激進思潮影響下,開始了“審父”“審祖”思想運動。在此一運動影響下,隨著社會(hui) 動員和大眾(zhong) 動員的頻繁與(yu) 加劇,隨著口訣化“進步思想”的宣傳(chuan) ,“群眾(zhong) ”的匍匐天性(見勒龐《烏(wu) 合之眾(zhong) 》意見)在一攬子解決(jue) 社會(hui) 問題的鼓動中,有了起哄式的泛起鼓噪,於(yu) 是,傳(chuan) 統之所有習(xi) 俗,繼被精英講述為(wei) “陳規陋俗”“封建迷信”之後,又被坊間繼續講訴,演繹為(wei) “不反傳(chuan) 統即為(wei) 不懂進步”之政治正確。

 

跪拜之禮,就在這種雙重講述中,成為(wei) 無須分析的“壞東(dong) 西”。

 

顯然,在這種態勢下,反對傳(chuan) 統跪拜儀(yi) 式的人物,事實上是跪拜在西化思潮這個(ge) 龐然大物腳下的。


   


清朝官員拜會(hui) 皇帝就行這樣的跪拜禮


二、蘇聯思潮之革命性進場。

 

早在上個(ge) 世紀二十年代,十月革命的階級鬥爭(zheng) 實踐和思潮開始進入中國;三十年代之後,蘇聯政治經典讀物《聯共(布)黨(dang) 史簡明教程》,更在史太林授意下於(yu) 蘇維埃社會(hui) 主義(yi) 共和國聯盟出版,並推銷到世界各地,強化並標準化了世界範圍內(nei) 的共產(chan) 主義(yi) 革命運動。中國,作為(wei) 共產(chan) 國際遠東(dong) 支部,也得到了這部書(shu) 講述的烏(wu) 托邦原理熏陶,迅速成就為(wei) 第三國際的遠東(dong) 革命橋頭堡。但蘇聯的烏(wu) 托邦美麗(li) 新世界要進入中國,遭遇了以鄉(xiang) 紳為(wei) 主體(ti) 的傳(chuan) 統文化載體(ti) 之抵抗,於(yu) 是,革命性清場不可避免。這一過程,暴力成為(wei) 常態。清場中,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謝幕,蘇聯革命思潮進場,在泯滅舊道德的過程中,跪拜儀(yi) 式,一次性掃地出門。精英與(yu) 群眾(zhong) ,在“揚眉吐氣”中,在享用短暫革命快樂(le) 中,迅疾滑向了吾土前所未有的粗鄙化。

 

跪拜之禮,就在這種強勢無雙的革命敘事中,成為(wei) 無須分析的“壞東(dong) 西”。

 

顯然,在這種態勢下,反對傳(chuan) 統跪拜儀(yi) 式的人物,事實上是跪拜在蘇聯思潮這個(ge) 龐然大物腳下的。

 

跪拜,在中國,就其曆史路向考察,存在著兩(liang) 種模式。

 

一、以精致典雅的禮製思想為(wei) 文化資源的程式化儀(yi) 式。

 

(略3千字,熟悉“五禮”的朋友自然熟悉;不熟悉“五禮”的朋友目前可以不必熟悉。)

 

這一模式,隨著前述兩(liang) 大思潮的進場,中國大陸至今已經式微,但在中國台灣,還保留著少許遺意,但也大多經由了現代性更化或損益。

 

二、以簡略樸實的民俗傳(chuan) 承為(wei) 文化資源的程式化儀(yi) 式。

 

這種模式,有些與(yu) 傳(chuan) 統禮製有關(guan) ,但納入民間活動後,往往有所損益,更與(yu) 地方、族群等不同共同體(ti) 間的遠緣有關(guan) ,地方祭祀、家族慶典中的跪拜等屬於(yu) 這一模式。

 

各種江湖跪拜,也屬於(yu) 這一模式。

 

這一模式,雖然經由前述兩(liang) 大思潮進場之擠壓,但無論在大陸還是台灣,都還或明或顯地存在著。江湖跪拜,尤其頑強存在。“禮失,求諸野”的昔賢經驗,在這裏得到事實回應。

 

跪拜,就其成因分析,大致如下——

 

1、敬畏。


      


天神、地祇、祖靈,以及一切人力不可企及的“神秘存在”,一句話,一切“絕對力量”,都有可能令凡人跪拜下來,自呈謙卑,以一種“怕”“愛”交織的人的理性有限性,向“絕對”輸誠。在跪拜的戰栗中,凡人的生命,“有所不為(wei) ”,成就為(wei) 一種為(wei) 神聖照耀的存在。很美,也很道德。蘇聯式革命家最擔心的就是這種美與(yu) 道德——因為(wei) 隻要凡人還願意享用這種美,這種道德,就不會(hui) “無所不為(wei) ”,蘇式“革命”就無法尋求到更多“革命力量”。所以,這種跪拜,從(cong) 政治本質考察,是“反蘇式革命”的。中國人之跪拜黃帝,祖靈,歐美人之跪拜上帝,日本人之跪拜大神,諸如此類,皆屬於(yu) 敬畏之因。

 

2、感恩。


    

  

凡人一旦意識到人間樂(le) 園的神秘起源,意識到大地恩賜的種種福祉,意識到文化英雄不朽之德,意識到祖先完成宗族繁衍開辟之功,以及祖先功名業(ye) 績的惠澤,往往有一種抑製不住的感恩心理。“感激涕零”是善良人類值得讚許的常態。當此之際,程序設計中的,或不由自主的跪拜,很動人。蘇聯式革命家也很擔心這種感恩——因為(wei) 隻要凡人還願意善良地“感恩”,就會(hui) 心存戒律,不會(hui) “大義(yi) 滅親(qin) ”。如此,蘇式“革命”也就無法尋求到更多“革命力量”。所以,這種跪拜,從(cong) 政治本質考察,也是“反蘇式革命”的。中國人之祭奠孔孟,三百六十行之祭拜行業(ye) 神,歐美人之感恩祈禱,日本之製造護佑地方和家族的多神神社,諸如此類,皆屬於(yu) 感恩之因。

 

3、崇拜。


   

 

崇拜大多屬於(yu) 對活著的人物的威靈、才德、美貌的敬仰愛戴。中國人昔日跪拜君王和權威,歐美人之跪拜教皇神父,日本人之跪拜萬(wan) 世天皇,以及人類對美麗(li) 女神的(單腿)跪拜,女人對心儀(yi) 男子的百依百順,皆屬於(yu) 崇拜之因。

 

4、結義(yi) 。


   


桃園結義(yi)

 

凡人之諸個(ge) 體(ti) ,需要結成共同體(ti) ,一起走向個(ge) 人無法完成之組織(全體(ti) )使命時,往往需要尋求先驗力量共同盟誓以示矢誌不移。這時,隻有跪拜可以令個(ge) 體(ti) “小”於(yu) 全體(ti) ,而諸個(ge) 體(ti) 之“小”,方有望成就全體(ti) 之“大”。黨(dang) 派之宣誓,軍(jun) 禮之誓師,江湖黑幫之拜掌門,民間學藝拜師等等,事實上都是一種“結義(yi) ”形式。但這種“結義(yi) ”,也需要繼續剝離或區隔。因為(wei) 有些“結義(yi) ”,往往屬於(yu) 羊頭狗肉性質,譬如,某類誓詞往往是堂皇招牌,其所作所為(wei) ,往往是反人類、反文明的。另外,這類結義(yi) ,也往往與(yu) 前述“感恩”相重疊,如民間拜師,不僅(jin) 出於(yu) 結義(yi) ,也往往出於(yu) 感恩。

 

5、恐懼。

 

凡人正當權益遭遇侵害,當他尋求社會(hui) 支援力量和講理的地方時,發現沒有任何救助,個(ge) 人的安全受到威脅,此際,除了少數義(yi) 烈之士,往往會(hui) 徒勞地跪拜。戰爭(zheng) 中的俘虜、被劫持的人質、遭搶掠的苦主……其跪拜多出於(yu) 恐懼。

 

6、求利。

 

出於(yu) 自我或家族或共同體(ti) 之利益目的,乞求“絕對”或乞求“人傑”、乞求“權力”,賜予好處的跪拜,屬於(yu) “行為(wei) 行賄”,如乞求佛祖保佑,乞求“大哥”保護,乞求官員賜賞……諸如此類,其跪拜,皆屬於(yu) “求利”。這類跪拜,天下滔滔。

 

(省略3千字)

 

跪拜,作為(wei) 一種人類現象,必須區隔、剝離它的“同中之異”。

 

(省略1千字)

 

要之,凡以敬畏、感恩為(wei) 主題的跪拜,是一種普世文明,值得欣賞讚許;凡以崇拜、結義(yi) 為(wei) 主題的跪拜,是一種亞(ya) 文明,值得溫情理解;凡以恐懼、求利為(wei) 主題的跪拜,是背離文明期許的,讀書(shu) 人應該自覺遠離。

 

但即使是背離文明期許的跪拜,也沒有必要動用或期待動用公權力取締之,公序良俗中,良莠並存,是常態;一切試圖令族群、社會(hui) 、邦國純潔化的權力行為(wei) (而非言論行為(wei) ),均屬於(yu) 專(zhuan) 斷專(zhuan) 製行徑,我,不欣賞,也不信其合理性、合法性和正當性。

 

現代社會(hui) ,無論出於(yu) 敬畏,還是出於(yu) 感恩、崇拜、結義(yi) 、恐懼、求利,個(ge) 人的跪拜(而不是組織係統下的跪拜),與(yu) 不跪拜,理當是自由選擇的結果。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