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與留——從熊十力信劄看民國新儒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16-10-18 23:33:24
標簽:

“去與(yu) 留——從(cong) 熊十力信劄看民國新儒家”研討會(hui) 在京舉(ju) 行

來源:齊魯晚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十六日辛未

          耶穌2016年10月16日

 

 

題記:1949年春,國共戰局日漸清晰,國民黨(dang) 敗局已定。走還是留,對於(yu) 熊十力等人而言,既是一個(ge) 涉及政治理念和文化信念的公共問題,也是一個(ge) 事關(guan) 身家性命的個(ge) 人問題。

 


2016年10月14日上午,“去與(yu) 留——從(cong) 熊十力信劄看民國新儒家的建國理念與(yu) 政治選擇”研討會(hui) 於(yu) 清華大學新齋舉(ju) 行。


會(hui) 議由清華大學道德與(yu) 宗教研究院副院長,儒學研究所副所長唐文明教授主持。《原道》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陳明教授,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哲學係幹春鬆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哲學係李祥俊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陳壁生教授,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薑楠副教授,中國嘉德副總裁郭彤女士,中國嘉德古籍善本部高級業(ye) 務部經理宋皓等參加了此次研討會(hui) ,就此批信劄的曆史價(jia) 值、文化價(jia) 值、藝術收藏價(jia) 值以及與(yu) 此批信劄相關(guan) 的話題進行了研討。

 

  

 

研討會(hui) 現場

 

熊十力(1885-1968年)原名繼智、升恒、定中,號子真(一作子貞),著名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熊十力與(yu) 其弟子唐君毅、牟宗三、徐複觀等,被視為(wei) “新儒學”代表,在現代思想史上具有極重要的地位。熊十力學說影響深遠,在哲學界自成一體(ti) ,“熊學”研究者也遍及全國和海外,《大英百科全書(shu) 》稱“熊十力與(yu) 馮(feng) 友蘭(lan) 為(wei) 中國當代哲學之傑出人物”。

 

  

 

1947年的熊十力

 

熊十力生性狂狷,麵對蔣介石的邀請,他曾勃然大怒,“要我去看他,他是什麽(me) 東(dong) 西!”但在麵臨(lin) “去或留”這一問題上,也疑慮重重。在中國嘉德秋拍的這批寫(xie) 給徐複觀先生的信件中,熊十力的各種想法,表現的最為(wei) 突出。比如,在4月10日寫(xie) 給徐複觀的信中,熊十力從(cong) 安全問題考慮,勸徐複觀不要把家眷送到台灣。即便在8月同意赴台之議,亦是想以台灣為(wei) 去美國的中轉:“赴台暫時可安一會(hui) ,將來或謀赴美教書(shu) ,不知能否?若想安於(yu) 台亦不可能也。”有一次則說,若不能回鄉(xiang) ,則赴台,其心境卻是:“不如出遊一番,隨時隨地死了算事。”

 

熊十力也多次談到,如果留下,他必須考慮麵對死的可能。他在8月13日寫(xie) 給徐複觀、牟宗三、程兆熊的信中說:“吾欲囑艮庸買(mai) 點安眠藥,留在身邊,萬(wan) 一太不堪,即作了計。”決(jue) 定留下後,熊十力倒沒有特別害怕,而是保持了一份內(nei) 在的安定:“我就在此聽天由命,亦無不可者。年已到此,拿定聽天,心亦自安也。”

 

   

 

與(yu) 會(hui) 嘉賓觀摩此次嘉德秋拍的熊十力信劄

 

在“去與(yu) 留——從(cong) 熊十力信劄看民國新儒家的建國理念與(yu) 政治選擇”研討會(hui) 舉(ju) 行之前,與(yu) 會(hui) 嘉賓仔細觀摩了此次上拍的20通信劄,尤其值得關(guan) 注的是,此批信劄均為(wei) 1949年前後,熊十力與(yu) 其學生之間的書(shu) 信往來,書(shu) 信內(nei) 容討論的重點則是在社會(hui) 動蕩,即將發生巨變之前的個(ge) 人命運和歸宿。

 

   

 

本次研討會(hui) 主持人唐文明

 

清華大學道德與(yu) 宗教研究院副院長,哲學係教授,本次研討會(hui) 主持人唐文明表示,這些材料正好跟我們(men) 當下思想界討論的主題有關(guan) 係,比如,在當前怎麽(me) 看中國現代以來的曆史,特別是怎麽(me) 看1949年後的曆史,涉及到對整個(ge) 中國現代的敘事、把握和理解;在1949年,對於(yu) 這些服膺儒門的學人而言,走還是留,的確是個(ge) 大問題,從(cong) 信劄來看,對很多人來說,都麵臨(lin) 去還是留的兩(liang) 難境地,今天的研究應該從(cong) 這個(ge) 大的問題出發。

 

  

 

《原道》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陳明教授

 

《原道》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陳明教授從(cong) 五點闡述他對這批信劄及熊十力在1949年“去與(yu) 留”問題的思考。熊十力最看重的東(dong) 西是民族的命運和文化的傳(chuan) 統,他的關(guan) 切或者是他的執念所在是民族和文化,從(cong) 思想史,政治史來看,是非常有意義(yi) 的。

 

   

 

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哲學係幹春鬆教授

 

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哲學係幹春鬆教授則從(cong) “作為(wei) 一個(ge) 普通人,首先考慮的是生計問題”這一角度分析了熊十力的“去與(yu) 留”。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係李祥俊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係李祥俊教授曾專(zhuan) 門研究熊十力,他表示,“見到原件很親(qin) 切,有著和研究對象麵對麵的感覺。”並闡述了熊十力與(yu) 徐複觀選擇不同道路的根本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陳壁生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陳壁生教授則認為(wei) ,這批書(shu) 信可以可以看到這些知識分子在1949年之前的精神掙紮和政治選擇,甚至生與(yu) 死的選擇。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薑楠教授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薑楠教授表示,參加此次研討會(hui) 最大的感受是收藏界的“新史料”和學術研究之間已經存在並且應該存在一種相互滋養(yang) 的“互腴關(guan) 係”。

 

   

 

中國嘉德副總裁郭彤發言

 

中國嘉德副總裁郭彤女士表示,作為(wei) 拍賣人來說,每一次接觸到新的一批拍品,都是一次向業(ye) 界專(zhuan) 家請教,學習(xi) 的機會(hui) ,這次看到這批熊十力的信劄,通過具體(ti) 的作品,字裏行間的感受和觸摸到這個(ge) 人的性格,通過信劄,人物慢慢立體(ti) 起來。她表示,信劄的拍賣,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一次商業(ye) 活動,更希望能多少對當前學術有些貢獻。能真正形成商業(ye) 學術的“互腴關(guan) 係”。

 

  

 

中國嘉德古籍部宋皓女士發言

 

中國嘉德古籍部宋皓女士代為(wei) 轉達了徐複觀先生的兒(er) 子徐武軍(jun) 先生向各位專(zhuan) 家來賓的問候和致意。並介紹了在整理這批信劄過程中發現的許多與(yu) 《熊十力全集》著錄略有不同的地方,這些拍賣實物從(cong) 更細節的角度補充豐(feng) 富了史料。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