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灰色地帶的私塾書(shu) 院
記者:姚曉丹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十二日丁卯
耶穌2016年10月12日
參加“國學班”的孩子們(men) 在誦讀“書(shu) 簡”。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9月17日,6歲男孩的家長楊女士起了個(ge) 大早,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趕往位於(yu) 北京順義(yi) 別墅區的“明悅成均”學堂。當天是學堂的招生開放日。為(wei) 了給孩子找個(ge) 上學的“好地方”,她一直在做各類小學的“研究”工作,這天的考察至關(guan) 重要。
這一天,和她一起來的還有20多位家長。在一間寬敞的教室裏,家長們(men) 聽到校長謝康的招生演說: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到底是什麽(me) ,你懂嗎?”
“你願意讓孩子變成有知識沒文化的人嗎?”
“隻要學會(hui) 使用電腦,所有人的知識存量就完全一樣了,想學什麽(me) 自己查就行。所以學校教育的重點不是知識,而是文化。”
在演講中,她反複提到“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詞。
事實上,“傳(chuan) 統文化”,正是目前大多數遊離於(yu) 係統學校教育之外的私塾書(shu) 院的“金字招牌”。據謝康介紹,北京類似的私塾有數百家,其中絕大多數沒有在教委注冊(ce) ,他們(men) 便是其中之一。
沒有在教委注冊(ce) ,就意味著學校沒有招生資格,學生沒有電子學籍,也意味著學生無法正常升學,意味著和現行教育體(ti) 係漸行漸遠。可多年來,為(wei) 什麽(me) 這類學校依然存在甚至門庭若市?記者曆時兩(liang) 周,走訪了北京的一些私塾書(shu) 院。
私塾書(shu) 院是不是世外桃源
楊女士希望找到一所環境優(you) 美的、能關(guan) 注孩子個(ge) 性發展的學校,還希望孩子能打好中文底子,成為(wei) 一個(ge) “認識自我、有素質”的人。她首先把目光投到周邊公立學校,“劃片的公立學校是非重點,據學校公布的數據,特級教師人數還不如我當年上的基層學校”。楊女士告訴記者,於(yu) 是,她把注意力放在正規私立學校上,然而問題又來了,很多私立學校隻重視英語學習(xi) ,或者以雙語教學為(wei) 自身優(you) 勢。孩子小小年紀就開始接觸英文原版教材,“一些朋友的孩子以英語交流為(wei) 習(xi) 慣和風氣,和家長漸漸沒有了共同語言”。
兜兜轉轉,她開始將目光鎖定在私塾書(shu) 院上。
這一天,“明悅成均”的演講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開始,從(cong)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講到太陽曆、月亮曆,從(cong) 自然現象講到秋收冬藏,又講到中國的象形文字,很多知識是家長們(men) 都不甚了解的。校長謝康此前從(cong) 事的是企業(ye) 員工培訓工作,很注重演講的互動性,因此,家長們(men) 聽得津津有味。當她講到帶孩子們(men) 去國外遊學以及遍訪名山尋找一位碧螺春茶師時,家長們(men) 被深深感動了。
此時,小小的校園、小小的尖頂樹屋、輪胎做成的秋千架,都像是一片世外桃源。
然而,在這片桃花源,孩子們(men) 是否真的會(hui) 有奇遇?謝康說,他們(men) 使用的教材,是獨立於(yu) 現行義(yi) 務教育體(ti) 係教學大綱與(yu) 教材之外的自創的體(ti) 係和教材。記者提出能不能先看看課本,謝康回應稱,他們(men) 是主題式教學,很多內(nei) 容是授課教師的講義(yi) ,現成的課本隻有《三字經》。
師資也是一個(ge) 問題,這些學校大多有自己遴選教師的標準,同時囿於(yu) 經濟等很多現實困難,不少教師是半路出家。謝康介紹,他們(men) 學校一年級班主任此前的職業(ye) 是獸(shou) 醫。
和“明悅成均”一樣,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賣點”的還有博雅書(shu) 院。這所學校同樣位於(yu) 順義(yi) 的別墅區。學校的鑰匙掛在獨棟別墅大門上,來往的學生沉默有禮。學校分為(wei) “正心”“誠意”“格物”“致知”幾個(ge) 班級,還設有孔子的香堂。每日課前有早課,開設禮樂(le) 騎射等課程,顯得有儀(yi) 式感。書(shu) 院的教師不少來自私立學校或培訓學校。主管教學的郭老師告訴記者,他們(men) 的課程體(ti) 係綜合自人教版、蘇教版和北師大版教材,沿用教委公布的教學大綱,隻是更靈活一些。為(wei) 了方便學生未來升學,他們(men) 可以提供學生學籍掛靠,在另一所正規私立學校為(wei) 學生辦理電子學籍。
值得關(guan) 注的依然是教材,記者拿到了這所書(shu) 院一年級的語文教材,這是用A4紙打印裝訂出的十幾篇文章,第一頁用黑體(ti) 打出“語文”兩(liang) 個(ge) 字。裏麵的字體(ti) 樣式不統一、大小不均勻,有的標注拚音,有的沒有標注,且沒有任何插圖。郭老師解釋,簡陋的裝訂是為(wei) 了讓學生自己在書(shu) 本上描畫,不限製他們(men) 的想象力。裏麵選取的課文除了一些名人故事、古詩兒(er) 歌等,還有諸如《小龍人》《白龍馬》《世上隻有媽媽好》《魯冰花》等歌曲的歌詞。
還有一些私塾學堂在小學階段完全專(zhuan) 注讀經,不涉及科技知識。記者參觀了泰伯學堂,他們(men) 的教學方式是讀背書(shu) 經。在小學階段,每日定下任務,如《學庸論語》領讀27遍等,最終目的是全本背誦,稱為(wei) “包本”。中學階段,學生升入學堂自辦的“文禮書(shu) 院”,課程比較豐(feng) 富,《老子莊子選》180遍領讀,最終“包本”通過後,開始學習(xi) 《詩經》,150遍領讀《易經》並“包本”通過後,開始學習(xi) 50遍《書(shu) 禮春秋選》及80遍《黃帝內(nei) 經》。泰伯書(shu) 院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men) 希望用“包本”的笨辦法紮穩孩子一生的“馬步”。“這一步基礎打牢了,以後接觸科學知識將迎刃而解,如果一生埋首書(shu) 經,更是百姓之福、民族之幸。國學大師在世界範圍內(nei) 都是稀缺的,何愁工作。”
夾纏不清的教學理念
參觀了不少私塾學校後,楊女士坦承,和自己事先想的並不太一樣,“大部分私塾的辦學水平還比較低下,且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很多私塾學校打著國學的旗號卻分不清‘國學’‘佛學’的關(guan) 係,讀經的時候會(hui) 讓學生背誦《心經》《金剛經》等佛教典籍,宣傳(chuan) 因果報應。”
不僅(jin) 在國學上同宗教夾纏不清,不少私塾的英語課也選擇直接讀背《聖經》。在順義(yi) 區的翰林書(shu) 院,一天的課表是這樣安排的:中文課讀《孟子·梁惠王》上下章4遍,英文課讀《聖經》第二篇第8、9、10句,中醫課讀《周身經穴賦》前兩(liang) 章27遍。
另一位曾在私塾書(shu) 院徘徊過的學生家長張女士近日終於(yu) 下定決(jue) 心從(cong) 私塾退學,讓孩子回到了原來就讀的昌平實驗小學。“私塾書(shu) 院的理念很吸引人,真的進入其中卻並沒有那麽(me) 美好。我覺得不少私塾教育至少存在三方麵的問題。一是指導思想和現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填鴨式灌輸,死記硬背。二是教材混亂(luan) ,不成體(ti) 係,內(nei) 容雜糅,想到什麽(me) 抓什麽(me) 。三是師資堪憂,缺乏資格審查和從(cong) 教訓練。”張女士告訴記者。
張女士還總結了私塾學校主要的幾種教學理念:“一種是推倒了重來型,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完全舍棄不用,自己創設一種體(ti) 係給學生;一種是遊離型,課程體(ti) 係在大綱內(nei) 外遊離,自己會(hui) 增加一些特色課程;還有一種是完全複古型,不但學習(xi) 的東(dong) 西一味複古,連一些禮數也遵從(cong) 古製。”
這其中,也有一些堅定的家長,甚至不乏一些高素質家長。6歲男孩家長敬先生在大學任教,他幾乎沒有什麽(me) 遲疑,就把兒(er) 子送進了順義(yi) 區一所書(shu) 院。“邁出這一步就無法回頭了,學的東(dong) 西都不一樣,想回公立學校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但是我就是欣賞這樣的理念。”
私塾學校何以存在
全國到底有多少家類似的私塾學校?據記者了解,由於(yu) 它們(men) 大多未經注冊(ce) ,具體(ti) 數字無法估計。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分析私塾不斷湧現的原因:“這個(ge) 問題在世界各國都普遍存在,製度化的教育難以滿足家長多樣化的需求。且我國曆史上私塾製度時間長,一些家長對私塾教育有天然的親(qin) 近感。”
但事實上,這些學校完全處於(yu) 法律上的灰色地帶。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楊東(dong) 平道出其中的尷尬:“之前的政策是此類學校是非法辦學,依法取締。由於(yu) 這類學校不斷增多,且一些家長確實有這方麵的需求,現在基本上處於(yu) ‘民不舉(ju) 官不究’的狀態”。
為(wei) 什麽(me) 不在教委注冊(ce) ?專(zhuan) 家分析,其中主要的問題在資金和規模上。私塾書(shu) 院大多遵循“小國寡民”的樣本。謝康告訴記者,“明悅成均”每班12人,校園是門口的一塊小平地,不打算擴充規模。“我們(men) 研究過,即使是處於(yu) 數千人的學校,學生交往的範圍也隻有12人左右。”而法律對於(yu) 民辦小學規模有嚴(yan) 格的規定,生均麵積、班級製數、操場麵積等都有具體(ti) 要求。更重要的是,民辦小學需要1000萬(wan) 元保證金。“這對於(yu) 一些體(ti) 製外民間辦學來說,門檻不可謂不高。”楊東(dong) 平說。
儲(chu) 朝暉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解讀了這個(ge) 問題:“曾有一個(ge) 有一定規模的外地私塾學校來谘詢我登記注冊(ce) 的問題,他們(men) 不知道去哪裏登記,去當地教委谘詢遇到了種種難題。後來我們(men) 調查發現,當地教委的態度是‘登記就要負責,不登記不用負責’,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教委沒有責任,取締了事。如果登記了教委還要負監管責任,幹脆懶政了事。”
而由於(yu) 缺少監管,私塾的安全問題、教育質量問題更是屢見不鮮。對於(yu) 這其中的種種亂(luan) 象,楊東(dong) 平認為(wei) :“應適當降低門檻,給予小微學校以生存空間。盡管良莠不齊,但是目前還是湧現出一些教學質量不錯的私塾學校。如果能允許它們(men) 生長,給予一定指導,一些問題也能納入視野,得到有效控製。”
儲(chu) 朝暉表示:“不要把門關(guan) 死,應該找出解決(jue) 辦法。我們(men) 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中還有一些條目並不清晰,比如民辦學校的概念、產(chan) 權責任、私立學校的合法性等都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希望我們(men) 能盡快從(cong) 法律層麵明晰,給小規模學校以生存空間和行業(ye) 規範。”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方克立】為(wei) “劉澤華學派”讚一個(ge)
【下一篇】【劉夢溪】敬義(yi) 論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