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禮樂(le) 歸東(dong) 魯,萬(wan) 古衣冠拜素王——四海孔子書(shu) 院丙申禮樂(le) 祭孔釋奠禮
來源:“四海孔子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初五日庚申
耶穌2016年10月5日
編者按
丙申八月廿八,公曆2016年9月28日,適逢四海孔子書(shu) 院建院十周年紀念日,也是孔子誕辰的2567周年,書(shu) 院全體(ti) 師生在北京西山腳下的海澱溫泉體(ti) 育中心舉(ju) 行了一場震撼人心的禮樂(le) 祭孔典禮。來自四海孔子書(shu) 院師生、家長和美國、澳大利亞(ya) 、德國、中國台灣等地的資深學者前輩、漢學家、媒體(ti) 代表等600餘(yu) 人齊聚一堂,共同緬懷大成至聖先師孔子。
祭壇莊嚴(yan) 李明放攝
應邀參加本次祭孔的嘉賓來自海內(nei) 外高校、企業(ye) 、公益組織和政府機關(guan) 等,全國政協委員、四海孔子書(shu) 院顧問淩孜女士;澳大利亞(ya) 邦德大學教授李瑞智先生;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孔子獎獲得者牟鍾鑒先生;台灣三一人文經典協會(hui) 執行長楊慶亮先生、原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授何光榮先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郭齊家先生、中國民辦教育協會(hui) 學前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理事長楊誌斌先生、原中華女子學院院長回春茹女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發展教育全國工作委員會(hui) 執行主任史根東(dong)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韓星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羅安憲教授;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悅笛先生;清華大學曆史係方朝暉教授;清華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胡鈺教授;國家開放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教育部社區教育中心主任張少剛先生;北京外國語大學東(dong) 西方關(guan) 係中心副主任大衛巴拓識先生、北京秀水街集團董事長張永平先生、溫泉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方海強先生、溫泉鎮鎮長張洪雨先生、溫泉鎮副鎮長婁子成先生、房山區長陽鎮鎮長劉文靜女士、中國宋慶齡基金會(hui) 事業(ye) 發展中心主任胡軍(jun) 傑女士、順義(yi) 一中校長李冬先生、四海鼇山研究院監事王運春先生、四海孔子書(shu) 院顧問王曉黎女士、四維通慧書(shu) 院副院長陳鬆女士、書(shu) 院家長代表沈傲君女士、四海鼇山研究院監事劉衛瑩老師、四海鼇山研究院理事張玉林先生、四海鼇山研究院法律顧問鄭元武先生、四海鼇山研究院理事楊萍女士以及關(guan) 心書(shu) 院的友人汪致正先生、曹鳳泉先生、牛喜平先生以及來自國際儒聯、中華孔子學會(hui) 等單位的嘉賓以及海澱溫泉體(ti) 育中心趙誌華主任、禹成江主任等師友,中國網陳山主任、騰訊網儒學頻道主編張順平先生以及紀錄片導演葉德英女士所率團隊等。新華社、中國網、騰訊網儒學頻道、美聯社電視新聞部等媒體(ti) 報道了本次釋奠禮。本次釋奠禮得到了北京海澱區委宣傳(chuan) 部、溫泉鎮政府、溫泉體(ti) 育中心、四維通慧書(shu) 院、南京德基書(shu) 院、蘇州北樺林、溫泉蘇家坨學區等單位的大力協助。
初獻官淩孜女士李明放攝
為(wei) 感念先師,彰顯孔子至德,本屆釋奠禮采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國內(nei) 與(yu) 國際相結合的祭典儀(yi) 程,體(ti) 現孔子倡導禮樂(le) 文明要與(yu) 時俱進的精神內(nei) 涵,充分融入現代元素,展示現代音樂(le) 與(yu) 歌舞之美。這更符合現代人的觀賞需要和審美取向,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有機結合,即為(wei) 中庸之道,她所喚起的,仍然是生命中最高尚的感情,最美麗(li) 的感動,正如八十高齡的前國際儒聯秘書(shu) 長曹鳳泉老師所言:“這是近年來北京最莊嚴(yan) 最隆重的祭孔。”
在釋奠禮的前夜,楊慶亮老師在辛苦督導禮樂(le) 彩排一天的情況下,仍然在深夜休息之前對所有參與(yu) 典禮人員進行心靈輔導,目的即是讓大家把祭祀孔夫子之精神立於(yu) 心靈深處,而不是僅(jin) 僅(jin) 浮於(yu) 表麵的舞樂(le) 演禮。
亞(ya) 獻官李瑞智先生神情肅穆李明放攝
9月28日清晨,風和日麗(li) ,四海孔子書(shu) 院的師生早早起床,洗漱完畢,懷著莊嚴(yan) 而喜悅的心情乘車來到溫泉體(ti) 育中心,與(yu) 此同時,騰訊網儒學頻道也對祭孔活動進行了首次全程網絡直播,截止至祭孔結束時共有四萬(wan) 餘(yu) 人通過手機屏幕與(yu) 師生一同禮敬夫子,即便是祭孔過後,觀看的數字依然有所增加,美聯社和中國網等媒體(ti) 也做了現場錄製。在祭孔大典開始之前,書(shu) 院導師、祭孔總顧問三一寰宇的楊慶亮老師要求所有參與(yu) 典禮的師生進入會(hui) 場,關(guan) 閉手機和所有電子設備,坐在會(hui) 場當中靜默,將心中的浮躁去除,讓心徹底沉靜下來。《禮記》所說的“毋不敬,儼(yan) 若思”,更是一種齋莊中正的行為(wei) 體(ti) 現。
上午九時整,釋奠禮的主持人——通讚以渾厚悠長的聲音宣布“典禮開始!”,莊嚴(yan) 雄壯的鼓聲響起,禮生、貢生、樂(le) 生、鼓生、合唱團各就其位,主祭官和幾位獻官也各司其職。三獻禮是釋奠禮中最為(wei) 核心的部分,在各種祭祀中是規格最高的,本次釋奠禮用三獻禮來表達對孔夫子的敬仰之情。書(shu) 院邀請淩孜先生、李瑞智先生和牟鍾鑒先生分別擔任初獻官、亞(ya) 獻官和終獻官,主祭官則由馮(feng) 哲院長擔任。
三位獻官都是國內(nei) 外知名學者前輩,雖然年事已高,但在祭祀場合極其虔誠,揖讓進退充分顯示著儒家的精神風範。麵對孔夫子的神位,無不拱手長揖,深深禮拜。人們(men) 無不為(wei) 老一輩學者的虔敬之行動容。
終獻官牟鍾鑒先生是學界泰鬥、中國政府頒發的“孔子獎”獲得者,已經年逾古稀,多年來牟先生對於(yu) 四海孔子書(shu) 院的發展十分關(guan) 心,多次來四海講課,提攜後進。在重大學術場合都為(wei) 四海孔子書(shu) 院這樣的民間機構呐喊助威。牟先生得到四海孔子書(shu) 院的邀請後非常高興(xing) ,他說他研究了一輩子儒學,卻還沒有在釋奠禮上擔任過獻官,沒有在如此盛大的場合向孔夫子鞠個(ge) 躬,給孔夫子的牌位上一炷香。盡管他的腳步已經有些蹣跚,但是他的至誠之心讓在座的所有人動容。
三獻官牟鍾鑒先生李明放攝
馮(feng) 哲院長也表達了對老前輩們(men) 孜孜不倦教育後生的敬意與(yu) 感動,在讀祝文的環節,書(shu) 院沒有采用傳(chuan) 統的祝文格式,而是由馮(feng) 院長現場讀祝,用樸實而真摯的語言表達對孔夫子的緬懷與(yu) 學習(xi) 。這種發自內(nei) 心的對夫子的告白,我們(men) 認為(wei) 具有更深的意義(yi) ,內(nei) 心有孔子,表達即自自然然,情意深深。
馮(feng) 哲院長與(yu) 三位獻官及嘉賓合影李明放攝
本屆設計的釋奠禮除了遵循古代祭祀孔子的流程和規製,同時也根據現代人們(men) 的思維與(yu) 行為(wei) 習(xi) 慣稍作損益。典禮在全場師生與(yu) 嘉賓的肅立靜默中伴隨著空靈般的清廟古樂(le) 莊嚴(yan) 的開始,在通讚的口令中,進行迎神、三獻禮、舞蹈、送神等儀(yi) 程。釋奠禮使用的是台灣三一寰宇楊慶亮老師與(yu) 日本、台灣等地的作曲家一起創作的樂(le) 曲。當莊嚴(yan) 恢弘的禮生身著黑色紅緣漢服深衣整齊劃一踏入祭祀場地,美妙的音樂(le) 與(yu) 合唱便開始響起。
“天下有陽,亮亮曬曬,天下有水,流流放放。天地不棄,山川水鳥,天地不溢,百生萬(wan) 育。君子坦蕩,遊行天下,當如一葉飄飄。風聲蕭蕭,流水當當,便是泰山巍巍。翼翼此心,浪滄滾滾,此心自然,無伎無求,潮汐升落,風平浪靜。天地之姿,歲月之色,自在其中。”
香煙嫋嫋奉先儒李明放攝
禮樂(le) 教化,樂(le) 在禮儀(yi) 當中不可或缺。其作用不亞(ya) 於(yu) 禮。《樂(le) 記》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禮樂(le) 行政,其極一也。”古人認為(wei) 禮樂(le) 能夠滌蕩邪意,移風易俗,全民正性,因此把樂(le) 與(yu) 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們(men) 今天的釋奠禮,全然從(cong) 內(nei) 心生起對夫子的敬仰,唱誦之樂(le) 歌,亦是對孔夫子思想與(yu) 精神的最誠摯的讚美。孔夫子教導後人,對生命要充滿熱愛,要積極地入世,在與(yu) 天地萬(wan) 物共存互參中完成生命的意義(yi) 。下麵這首帶著新時代風格樂(le) 曲表達了這一精神。
這種對生命的讚美同時也表達著對天地的熱愛。“天人旋律,同調同息”,“依靠天地運行,日月升降”,這不就是天人合一的中國之哲思嗎,人能與(yu) 天地相參,則與(yu) 聖人之道不遠矣。
雩舞李明放攝
這次釋奠禮的舞蹈有雩舞、武舞、佾舞。在雩舞環節,一群活潑靈動的孩童身著黃色舞衣,款款而入,演繹著春風化雨般的教化意境。書(shu) 院的孩子們(men) 輕盈的舞姿還配有以《論語》為(wei) 歌詞的樂(le) 曲。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對麽(me) 美妙的意境啊。稚子孩童初年入學,在老師的春風化雨之下健康成長。春天萬(wan) 物滋生,欣欣向榮,雩舞童子穿戴鮮亮的衣冠,演繹著春天,演繹著生機,演繹著教化。
參加典禮的孩子們(men) 從(cong) 五六歲到十五六歲都有,他們(men) 每天訓練七八個(ge) 小時,就是為(wei) 了將最好的狀態呈現出來。別的孩子在這個(ge) 年齡還在父母懷裏撒嬌,而書(shu) 院的孩子們(men) 已經開始了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的責任。參加本次典禮的學生胡盈佳同學在心得中寫(xie) 道:“我進入書(shu) 院讀書(shu) 學習(xi) 已經有十年了,這一次的祭孔是我經曆過的最盛大的一次,之前盡管長時間地排練武舞,但我卻並未思考,也沒有太多的感情投入。可是當我第一次進入彩排現場,在莊嚴(yan) 的環境下很快融入其中,這時手中所持紅色的禮器也有了特別的意義(yi) ,因為(wei) 我多了一份心境——與(yu) 孔子交流!”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們(men) 知道了對文化的責任與(yu) 擔當,對於(yu) 他們(men) 的成長大有裨益。
武舞李明放攝
武舞的舞生是書(shu) 院年紀稍大一點的少年,因此,武舞充滿著昂揚振奮的精神麵貌,雖然是武舞,但動作中不乏揖讓進退,在陽剛之氣中蘊含著禮讓之美。整場舞蹈大氣恢弘,充分體(ti) 現著儒家士君子俯仰天地、誌在四方的精神氣度。所配音樂(le) 歌詞也表達著這一精神。
“日月麗(li) 於(yu) 天,江河麗(li) 於(yu) 地,千百年來,江深水闊。生命原應昂首向天。天下有陽,亮亮曬曬,千百年來,朗朗乾坤。江漢濯之,秋陽曝之,金聲玉振,萬(wan) 代崇之……心靈深處,本有和風暖日,自在其中。”
佾舞李明放攝
佾舞在祭祀中比較常見,本次釋奠禮佾舞舞生全部為(wei) 四海孔子書(shu) 院老師,她們(men) 平時忙碌於(yu) 教學教研,今日在祭祀孔夫子的地方,又身著一襲白衣,雪亮而靜美。整齊劃一的舞生將動作展現為(wei) 一張張靜態的畫麵,展現寧靜虔誠之感。動作的行進以圓弧為(wei) 主,動作的定格,表達虔誠與(yu) 敬意。升降高下的變換中,緩緩地演繹著君子之風。
嘉賓合影李明放攝
四海孔子書(shu) 院在釋奠禮這一天,整整走過了十年,在孔子的護佑之下,也必將勇往直前,時時提心,虔敬不懈,帶著儒家精神,帶著莘莘學子走進下一個(ge) 十年,乃至百年。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