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隨筆:從(cong) 容中道,自黃山始
作者:中霖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初一日丙辰
耶穌2016年10月1日
今天是“太平湖五日中道文化體(ti) 驗營”的最後一天,上午聽薛史地夫教授講“十二消息卦”中的大壯卦,竟聽得有點欲罷不能,意猶未盡了。
這五天課程,上午是馬老帶領站樁,然後由薛教授主講“中道的醫學”;下午先站一小時的樁,然後由熊旻利醫師介紹“舌診”等實用知識,最後再由馬老傳(chuan) 授形意拳的動功。中學實驗班的孩子上午聽半天課,下午則跟隨馮(feng) 剛老師學攝影。雖然這是馬老與(yu) 薛教授的第一次合作,但很默契。同學們(men) 從(cong) 武學體(ti) 驗和健康觀念兩(liang) 方麵去觸碰“何為(wei) 中道”,五天下來都很有收獲。我的收獲也很大,願在此分享。
記得第一天開場時,薛教授說:“什麽(me) 是中道,沒有固定的答案,要靠自己去體(ti) 會(hui) 。”薛教授的這個(ge) 態度是誠實的。的確,雖然我是這次課程的策劃者,但對於(yu) “何為(wei) 中道”,我自己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當中。
課程前三天,薛教授從(cong) 當前世界的醫療現狀談到西方自然醫學的曆史,再談到未來醫學的方向——醫學應當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醫院不能淪為(wei) 隻是靠診斷和症狀控製為(wei) 手段的商業(ye) 機構,而應把健康的主動權還給每一個(ge) 人;醫學研究應從(cong) 線性分析論的思維,轉化為(wei) 整合循環論;我們(men) 應看清楚當前生物化學醫學背後的思想根源,科學隻是認識生命、認識這個(ge) 世界的一種方法和手段,而不能上升為(wei) 主義(yi) ;“以人為(wei) 本”,應擴展為(wei) “以仁為(wei) 本”——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
在課程中,薛教授從(cong) 抑鬱症、不育症、糖尿病、心髒病、癌症等健康熱點問題入手,揭示了這些問題背後的社會(hui) 心理,以及醫療觀念的偏差。薛教授中肯、平和的講述,讓大家深受觸動。薛教授還從(cong) 和療醫學的“象思維”談到經典中醫的“象思維”,讓大家感受到:不僅(jin) 中國的醫學有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西方醫學的源頭也有寶貴的傳(chuan) 統,隻是當前的主流醫學嚴(yan) 重偏離了這個(ge) 傳(chuan) 統,不僅(jin) 危害了公眾(zhong) 的健康,而且造成了醫療保障體(ti) 係的崩盤——“底特律的破產(chan) ”,就是生動的案例,醫療費用的支出遠遠超過了經濟的增長,歐美主流的醫療體(ti) 係注定是不可持續的。盡管當前中國的問題也很突出,甚至比歐美國家更嚴(yan) 重,但隻有在中國才有可能率先來一個(ge) 翻轉。
為(wei) 何薛教授得出這麽(me) 一個(ge) 結論?為(wei) 何薛教授放棄美國終身教授的職位,最終選擇了回歸祖國,積極推動自然醫學觀念的傳(chuan) 播?在最後一堂課上,薛教授給出了他的答案。薛教授深情地講道:“我在美國學習(xi) 、工作、生活二十多年,深入研究人類醫學思想的現狀和曆史,最終還是為(wei) 中國的經典折服。《易經》《黃帝內(nei) 經》等這些經典,展現出來的天人合德的圖景是那麽(me) 優(you) 美。現代人應放下傲慢,學習(xi) 古人的偉(wei) 大智慧,從(cong) 異化回歸正常。”
課程後兩(liang) 天,薛教授分別講述了“十二消息卦”中的泰卦和大壯卦,充分展現了古人開闊、圓融的生命觀。
譬如,泰卦對應夏曆當中的正月。十二消息卦對應十二個(ge) 月,同時對應人體(ti) 的十二髒腑。泰卦對應的是肺。古人曰:“肺為(wei) 華蓋。”“華蓋”,原指古代帝王的車蓋,而肺位於(yu) 胸腔,覆蓋五髒六腑之上,位置最高,有“華蓋”之象。故《素問·病能論》說:“肺為(wei) 藏之蓋也。”肺居高位,又能行水,故稱之為(wei) “水之上源”。
肺之象,首先有寬廣、寬闊之意;其次,意味著充滿了生命力,有足夠的壓力,一個(ge) 健康的肺,就像一個(ge) 高壓鍋一樣。故,肺主魄。在五行當中,肺主金,與(yu) 義(yi) 有關(guan) 。一個(ge) 年輕人有沒有魄力,與(yu) 他的肺是否有活力緊密相關(guan) 。由此,我想到青少年堅持晨跑是非常必要的,而馬老的站樁練習(xi) ,頂天立地,浩然正氣,也有助於(yu) 健康的體(ti) 魄。
十二消息卦,還對應《禮記》中的十二官。《素問·靈蘭(lan) 秘典論》對此有詳細的論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jun) 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jue) 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le) 出焉;胃為(wei) 倉(cang) 廩之官,五味出焉;脾為(wei) 諫議之官,知周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小腸: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者,傳(chuan) 道之官,變化出焉;三焦者,決(jue) 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由此可知,肺為(wei) 相傅之官,與(yu) “禮”“節”有關(guan) ,肺主百脈,掌管生命正常的節律。而節度,又代表正義(yi) 、節製,情與(yu) 法合度。
泰卦在中國的山川當中,對應黃河與(yu) 泰山。泰者,通也。當肺正常,生命如春意盎然,鬱鬱蔥蔥;而肺異常,則情氣鬱結,因此,治療抑鬱症,可從(cong) 調節肺經入手。古人對“肺”的認識,遠遠超過了物質層麵、生理器官意義(yi) 上的認知,而是把天地之象、人體(ti) 之象對應起來,打成一片。
現代學術,崇尚專(zhuan) 業(ye) 主義(yi) 、分科之學,但容易陷入到局部立場,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傳(chuan) 統中醫界,若隻注重醫術和幾式“絕招”,忽略整體(ti) 觀,也會(hui) 變得狹隘和腐朽。唯有喚醒人人都可能建立的“象思維”,才能幫助我們(men) 融會(hui) 貫通,穿越學科的專(zhuan) 業(ye) 壁壘,基於(yu) 生命進行知識的整合。《素問·寶命全形論》曰:“天覆地載,萬(wan) 物悉備,莫貴於(yu) 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夫人生於(yu) 地,懸命於(yu) 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wei) 之父母;知萬(wan) 物者,謂之天子。”我們(men) 的祖先多麽(me) 從(cong) 容,多麽(me) 大氣,人人都可以是天之子,問題是我們(men) 認得真正的自己麽(me) ?
醫聖張仲景在《傷(shang) 寒雜病論·序言》中感歎道:“齎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神明消滅,變為(wei) 異物,……痛夫!舉(ju) 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雲(yun) 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遊魂。哀乎!”
關(guan) 於(yu) 大壯卦,薛教授講得非常有趣。大壯卦對應於(yu) 二月,《爾雅》曰:“二月為(wei) 如。”如,與(yu) 生育有關(guan) 。二月對應十二地支中的卯兔。兔者,吐也。兔子多產(chan) ,生命力旺盛。因此,大壯卦也對應人生的青少年階段。其象,如太陽噴薄而出,如竹筍破土而出。
大壯卦對應大腸經,乃“傳(chuan) 道之官”。陰陽失衡的話,就把“壯”推向了它的反麵,這就是癌症的本質——無節製的、大量的複製。現代工業(ye) 大規模的生產(chan) 方式難道不也是這幅圖景麽(me) ?
薛教授的課,讓我又一次驚歎於(yu) 中國文化的偉(wei) 大和神奇。“回看天際下中流”,在軒轅黃帝曾經煉丹的“黃山”,我們(men) 再次叩問:何為(wei) 中道?
早餐時,有朋友批評西方文化,擺出捍衛中國文化的姿態。我提醒道,不要落入到中西文化或東(dong) 西文化的對立當中,我們(men) 需要辨明的隻是“中”和“偏”的差別。這種辨明的功夫很重要,我們(men) 若在觀念的細微處不清晰,那麽(me) 往往會(hui) “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因此,我們(men) 不能隻當老好人、遇事隻會(hui) 和稀泥,也不必著急去維護誰。
課堂上,薛教授多次提到餘(yu) 東(dong) 海老師。薛教授和東(dong) 海老師風格很不同,但兩(liang) 人竟然是至交。對於(yu) 這一點,許多朋友看不懂。薛教授溫文爾雅,謙遜平和,而東(dong) 海老師的立場鮮明,行文激烈,這倆(lia) 人怎麽(me) 能談到一塊去呢?
一年前,我在黃山結識東(dong) 海老師,是薛教授引見的。所以,我了解一點背景。薛教授在海外多年,很關(guan) 注大陸的網上言論,他讀東(dong) 海老師的文章有十餘(yu) 年了,見證了一個(ge) 自由主義(yi) 者向儒者轉化的過程。東(dong) 海老師的文字擲地有聲,從(cong) 來不曖昧,為(wei) 此也得罪不少人。東(dong) 海老師作品集在立品的編輯出版過程中,曾有一位學佛的朋友作特約編輯,她讀東(dong) 海老師的書(shu) 稿讀得很憤怒,認為(wei) 東(dong) 海老師過於(yu) 激烈,她實在無法接受。六月,東(dong) 海老師來辛莊,我也當麵和他交流過:能否不那麽(me) 強調儒家本位,隻談中道。因為(wei) “五四”運動的緣故,人們(men) 普遍對儒家反感,您那麽(me) 強調儒家,不是要多費許多口舌解釋麽(me) ?
東(dong) 海老師接受我的好意,但說正因為(wei) 儒門淡薄,收拾不住,所以他更要為(wei) 儒家正名。因此,東(dong) 海老師談“中道”,有意在前麵加上兩(liang) 個(ge) 字,稱“儒家中道”。這次黃山遊學,受薛教授的啟發,我更能體(ti) 會(hui) 東(dong) 海老師的用心了。佛家、道家也講中道,在卡塔爾,一位伊斯蘭(lan) 教的思想家還專(zhuan) 門創辦了“中道學院”。佛家、道家等各家提倡的中道,重在靈修,或多或少都有出世的傾(qing) 向,而隻有儒家提倡的中道,注重俗世,認定此岸即彼岸。儒家的修行之道,不離平常生活。因此,儒家中道是平實的,尊重各家,但不落入到神秘主義(yi) ,敬鬼神而遠之;儒家中道是立體(ti) 的,學達性天,但從(cong) 不自以為(wei) 是,進退存亡不失其正;儒家中道以仁為(wei) 本,尊重個(ge) 體(ti) 自由,但不落入到個(ge) 人主義(yi) ,可以糾自由主義(yi) 之偏。
大哉孔子!大哉中庸之道!“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cong) 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願越來越多的朋友走上這條回家的路,無論是黃皮膚的,還是白皮膚的、黑皮膚的,無論男女,無論老少,這條路可以承載所有的人類。
中霖於(yu) 平源堂
2016年9月30日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