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喜】新儒家禮儀論與蘇格蘭啟蒙思想的對勘

欄目:批評爭鳴
發布時間:2016-09-25 14:10:18
標簽:
高全喜

作者簡介:高全喜,男,西曆一九六二年生,河北唐山人。中國社科院哲學博士(師從(cong) 賀麟先生)。曾任教於(yu)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現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為(wei) 西方政治哲學、法哲學和憲政理論。著有:《理心之間——朱熹和陸九淵的理學》,《法律秩序與(yu) 自由正義(yi) ——哈耶克的法律與(yu) 憲政思想》,《休謨的政治哲學》,《論相互承認的法權——精神現象學研究兩(liang) 篇》。主編有:《大國》暨《大觀》輯刊,《政治與(yu) 法律思想論叢(cong) 》,《國是文從(cong) 》等。 

 

 

新儒家禮儀(yi) 論與(yu) 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的對勘

作者:高全喜

來源:“高談弘論”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廿五日庚戌

           耶穌2016年9月25日


 

高談弘論編者按: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講席教授高全喜受山東(dong) 大學哲學與(yu) 社會(hui) 發展學院邀請,做客“天人講堂”,為(wei) 山大師生作了一場題為(wei) “文明演進論———新儒家禮儀(yi) 論與(yu) 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的對勘”的講座。今日特地整理以供讀者閱讀。

 

講座從(cong) 文明演進論的視角勾勒、分析與(yu) 評議中國當代的新儒家與(yu) 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關(guan) 於(yu) 人性、禮儀(yi) 與(yu) 製度等相關(guan) 問題的思想觀點,並通過對中西兩(liang) 種重要的思想、理論給予對勘性的分析與(yu) 評論,梳理出一條當代中國如何發揚一種文明演進的、邁向新的未來世界的文化、理路和思想路徑。

 

為(wei) 什麽(me) 要把儒家和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放在一起討論呢?高教授給出了他的回答:

 

首先從(cong) 知識層麵來說,相對於(yu) 德國哲學,儒家思想跟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更有相關(guan) 性,或者說更具有對勘比較性,尤其是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中含有與(yu) 儒家思想中十分相近的人性論、道德科學、社會(hui) 理論甚至禮儀(yi) 教化。儒家思想與(yu) 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在氣質上、價(jia) 值取向上和知識結構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中國思想界研究儒學這一塊兒(er) 的學者對此有所忽略,並沒有對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進行深入的研究。其次,從(cong) 價(jia) 值層麵上來說,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所呈現出來的個(ge) 人權利理論、法治理論、政府論、政治經濟學、文明進化論,是未來中國儒家思想的升級版,是儒家從(cong) 王朝思想向現代性轉型必須麵對的問題。其實,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也是在經曆了一個(ge) 溫和的古今轉變過程之後,才變成了一個(ge) 具有現代性的社會(hui) 思想。蘇格蘭(lan) 經曆的這種古今之變恰恰是儒學可以效仿的,是儒家思想可以汲取的一個(ge) 思想資源。

 

高教授認為(wei) ,無論是在知識層麵中還是價(jia) 值層麵中,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所代表的英美思想對於(yu) 儒家思想都是有助益的。但是近百年來,儒家思想對蘇格蘭(lan) 思想沒有給予足夠的關(guan) 注,有兩(liang) 個(ge) 原因。一是儒家思想相對來說比較狹隘,這一點是由其現代知識結構的狹隘所造成的;二是儒家在經曆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文革”之後,有想要立馬翻身的浮躁之心,不願意接受循序漸進式的文明演進論的思想發育過程。高全喜教授從(cong) 以下四個(ge) 方麵,講述了新儒家禮儀(yi) 論與(yu) 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的對勘。

 

1當今中國政治思想的三種形態及其流變

 

近年來中國思想界有三大格局。

 

第一個(ge) 格局是左派激進主義(yi) 與(yu) 國家主義(yi) 的合流。基於(yu) 集體(ti) 平等主義(yi) 的激進主義(yi) 、國家主義(yi) 加上黨(dang) 主義(yi) 三者的合流,是目前最主要的趨勢。左翼本質上是批判性的,但是中國的左派在和國家主義(yi) 的合流中,其批判性的鋒芒已經消失,變成了對國家權力的禮讚,其批判的對象僅(jin) 僅(jin) 是西方資本主義(yi) 以及中國的市場經濟。

 

第二個(ge) 格局是自由主義(yi) 的再啟蒙與(yu) 憲製訴求。自由主義(yi) 貫穿在很多基本的教科書(shu) 和社會(hui) 科學的基本原理中,而且在新興(xing) 的網絡媒體(ti) 中也大量充斥著泛化的自由主義(yi) 。

 

現代中國社會(hui) 對自由主義(yi) 的探討,相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進入了升級版的再啟蒙階段。再啟蒙也就是重新反思啟蒙的主體(ti) 是什麽(me) ,知識分子在思想啟蒙的過程中到底擔當什麽(me) 作用。楊絳的去世和雷洋事件引發了人們(men) 的新一輪討論,這些都是在再啟蒙語境下的一些反思。現在的討論已經不再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價(jia) 值觀念的簡單推銷,而是進入到中國社會(hui) 的本質中。中國的自由主義(yi) 不是泛泛之談,它已經從(cong) 某個(ge) 西方思想家的個(ge) 人觀點在中國的傳(chuan) 播,演變成了中國人民對於(yu) 一些與(yu) 自己利益相關(guan) 的權利、法治與(yu) 政治問題的討論。此前啟蒙時期主要是觀念的傳(chuan) 播,而近二十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hui) 領域逐漸打開,自由主義(yi) 從(cong) 個(ge) 人生活領域和社會(hui) 領域延伸向司法領域和政治領域。

 

像國家主義(yi) 和左派的合流一樣,自由主義(yi) 逐漸和社會(hui) 結合,但是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兩(liang) 個(ge) 方向:一個(ge) 是與(yu) 後極權主義(yi) 的國家相結合,另一個(ge) 則是與(yu) 社會(hui) 中的每一個(ge) 人的權利訴求相結合,這兩(liang) 種現象是當今社會(hui) 流變的大趨勢。

 

除此之外,保守主義(yi) 代表的儒家主義(yi) 在近一、二十年逐漸興(xing) 起,盡管還沒有達到學術規範化的程度,甚至不屬於(yu) 哪個(ge) 學科,但是在道德哲學、社會(hui) 倫(lun) 常和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麵,儒家的聲音越來越大,甚至有政治儒學企圖重建王道政治的設想。而且,隨著國家領導人顯示出對傳(chuan) 統儒學的推崇,目前引起了很多人的呼應,趨之若鶩之勢曆曆可見。

 

 

 

對儒學的發展,高全喜教授也是讚同的。雖然儒學中也有一些不好的內(nei) 容,但它包含著很多積極性的文明價(jia) 值,是中國傳(chuan) 統思想的瑰寶,需要繼承與(yu) 發展。對於(yu) “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文革”對儒家文化的摧殘,高全喜教授闡釋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wei)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要分開來看待:新文化運動本身是有其價(jia) 值的,人們(men) 所要打倒的是敗壞的儒家,它對傳(chuan) 統文化是要改革的,這跟國共兩(liang) 黨(dang) 所支持的、具有黨(dang) 國主義(yi) 性質的“五四”運動是兩(liang) 回事。儒家的真精神是以德抗位而不是為(wei) 君王背書(shu) ,強調對政治權力要有清醒的認識與(yu) 警醒。而近幾年的政治新儒家的表現卻讓人跌破眼鏡,他們(men) 大多很獻媚。這就是中國思想界的第三個(ge) 格局:新儒家的政治比附以及保守主義(yi) 的冥頑不靈。

 

目前來說,左派和國家主義(yi) 在與(yu) 權力擁抱,儒家的一部分人也在與(yu) 權力擁抱,隻有自由主義(yi) 苦苦支撐,對權力保持批判的態度,盡管空間越來越小。就此而言,新儒家麵臨(lin) 著選擇:是在民間社會(hui) 、在每個(ge) 人的道德層麵建設,還是借助所謂的王道,變成新的權力下的準意識形態?對於(yu) 這三個(ge) 格局,高全喜教授認為(wei) 它們(men) 還在持續的流變之中。

 

2“中國夢”的儒家文明禮儀(yi) 論與(yu) 自由主義(yi) “憲政夢”的製度構建

 

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在基本價(jia) 值論和方法論方麵,例如關(guan) 於(yu) 人性的看法、對曆史的看法和對民情民生的看法等方麵,是和儒家思想尤其是孔、荀的儒學非常接近的。兩(liang) 者之間最大的本質區別在於(yu) 蘇格蘭(lan) 完成了古今之變,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可以稱為(wei) “現代西方社會(hui) 的儒家”,而中國的儒家還處在“古典的儒家”狀態。這也是

 

他為(wei) 什麽(me) 如此推崇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的原因。

 

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完成古今之變的方式與(yu) 法國和德國的那種激進的革命方式相差甚遠。它實際上是舊瓶裝新酒,政治上表現為(wei) “光榮革命”;思想上,則是由洛克開啟,休謨和亞(ya) 當·斯密為(wei) 蘇格蘭(lan) 重建了一個(ge) 新的現代哲學體(ti) 係。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成為(wei) 了工商社會(hui) 、現代法治社會(hui) 的新道德。高全喜教授評價(jia) 休謨和亞(ya) 當·斯密的功績為(wei) 完成了一大創舉(ju) 。為(wei) 什麽(me) 蘇格蘭(lan) 可以溫和地完成古今之變呢?這主要得益於(yu) 英國十七世紀的“光榮革命”、十八世紀蘇格蘭(lan) 並入大不列顛島,啟蒙思想深入人心,二者一個(ge) 在政治層麵,一個(ge) 在道德層麵,使得英國(包含蘇格蘭(lan) )的古今之變所引起的社會(hui) 動蕩達到最小化。

 

高全喜教授將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分為(wei) 五個(ge) 部分,五個(ge) 部分都與(yu) 儒家思想相關(guan) 。

 

第一點是人性論。中國社會(hui) 曆來講究人性論,而實際上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對於(yu) 人性的討論,無論是亞(ya) 當·斯密還是休謨,基本上都不講人性絕對的善與(yu) 惡,他們(men) 認為(wei) 人性基本上是中性的。

 

第二個(ge) 部分是道德哲學。道德哲學在中國叫做禮儀(yi) ,而在西方則被稱作規則。高全喜教授認為(wei) 人與(yu) 人之間要有一定的行為(wei) 規範,並且這個(ge) 規範不是建立在純粹的利益之上,也不是建立在純粹的權力之上,它基於(yu) 一種道德情操,道德利益最後都要形成一定的規則。

 

第三部分是西方啟蒙思想特別強調勞動分工,也就是市場經濟。盡管中國的儒家思想本身也有一套關(guan) 於(yu) 致富的利義(yi) 之辯,但是它沒有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而且缺乏法律的規範。亞(ya) 當·斯密的經濟學為(wei) 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開辟了一個(ge) 出路。

 

第四個(ge) 部分是法治政府。中國的儒家思想和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有很多一致之處,但儒家沒有達到製度層麵的法治政府論。中國的市場經濟和法治經濟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其中的原因之所在是儒家沒有經曆古今之變。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呈現出建立在科技、工業(ye) 、市民經濟和工商社會(hui) 之下的道德哲學麵貌,而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小農(nong) 經濟基礎之上的道德哲學。

 

此外,高全喜教授提出新儒學最大的一個(ge) 問題是對古今之變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最後一個(ge) 部分是曆史觀。就曆史觀來說,中國儒學和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有相近之處但也有差別。西方是屬於(yu) 文明演進論的,而中國卻是一種循環往複的、甚至是倒退的演進論。在這個(ge) 問題上,高全喜教授比較讚同哈耶克的觀點:文明演進論不該是循環的,而是要有進步的。

 

3基於(yu) 蘇格蘭(lan) 思想的、對新儒家的反思批判

 

首先,蘇格蘭(lan) 思想和新儒家對於(yu) 古今中西之變是兩(liang) 種不同的曆史文明觀。雖然中國儒學思想和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同樣麵臨(lin) 古今之變的問題,但是態度卻完全不同。相對於(yu) 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儒家提供的曆史觀就顯得過於(yu) 小氣。就古典形態儒家思想與(yu) 現代新儒家對勘古典希臘道德哲學與(yu) 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雖然儒家思想有好的、可取的一麵,但是沒有完成向現代性的轉型。目前中國社會(hui) 最大的問題是道德淪喪(sang) ,而儒家思想是重建社會(hui) 道德很重要的一個(ge) 支撐,這是儒學複興(xing) 的現實意義(yi) 。

 

  

 

高全喜教授認為(wei) ,如果儒家思想要有新的開拓發展,就要進入到一個(ge) 新的工商、法治社會(hui) 來開拓發展,不能照搬傳(chuan) 統。這種價(jia) 值理論體(ti) 現在三個(ge) 方麵。

 

第一,個(ge) 人權利問題能否變成道德問題。儒家思想如果不能包含人們(men) 對於(yu) 權利的訴求,那麽(me) 其道德哲學的現代轉型就難以完成,這個(ge) 權利本位問題是儒家應該認真考慮的。

 

第二,一個(ge) 社會(hui) 或者一個(ge) 國家財富創造機製的正當性評價(jia) 。儒家思想要建立自己的國富論或者民富論,而不是隻建立一套關(guan) 於(yu) 利義(yi) 之辯的理論;要有一種新的、有關(guan) 國民財富創造的經濟學理論;對於(yu) 私人財產(chan) 權要有一種正確評價(jia) 的理論體(ti) 係。

 

第三,儒家要建立新的政府論。對國家政府的權力邊界、對權力的製約、法治憲政、民主政治等,要有一套新的體(ti) 係。

 

高全喜教授總結說,新儒家需要一個(ge) “新的休謨”建立新的道德哲學,一個(ge) “新的亞(ya) 當·斯密”建立新的國民財富理論,還要有一個(ge) “新的洛克”建立新的法治政府論。

 

4現代中國的曆史觀——重塑文明演進論

 

自由主義(yi) 與(yu) 儒家思想求同存異高全喜教授提出,蘇格蘭(lan) 啟蒙思想和中國儒家思想之間是可以對話,是可以結合在一起的,但結合在一起不是為(wei) 現代政治的國家權力背書(shu) 、獻媚,而是能產(chan) 生上述的三種理論,促成儒學思想的現代性轉型。對於(yu) 自由主義(yi) ,高全喜教授覺得也要檢討。自由主義(yi) 很多時候是在一味地批判儒家,這是不對的。應該與(yu) 新儒家求同存異,激發其現代性轉型,共同完成中國現代文明的理論建設,產(chan) 生適合時代的思想。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