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安梧作者簡介:林安梧,男,西曆一九五七年生於(yu) 台灣台中,祖籍福建省漳州,台灣大學首位哲學博士。曾任台灣清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台灣慈濟大學人文社會(hui) 學院院長,《鵝湖》社主編、社長,現任山東(dong) 大學易學與(yu) 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灣元亨書(shu) 院創院山長,山東(dong) 尼山聖源書(shu) 院副院長。著有《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中國宗教與(yu) 意義(yi) 治療》《儒學革命:從(cong) “新儒學”到“後新儒學”》《儒學與(yu) 中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之哲學省察》《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當儒家走進民主社會(hui) :林安梧論公民儒學》等。 |
書(shu) 院需要多元包容 讀經也一樣別無限上綱
作者:林安梧
來源:鳳凰國學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十一日丙申
耶穌2016年9月11日
2016年9月10日,中華國學傳(chuan) 統與(yu) 當代書(shu) 院建設研討會(hui) 暨第二屆全國書(shu) 院高峰論壇在武漢市東(dong) 湖景區經心書(shu) 院內(nei) 舉(ju) 行,來自海峽兩(liang) 岸的2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全國40家書(shu) 院和相關(guan) 國學機構負責人參加了會(hui) 議。以下為(wei) 台灣慈濟大學教授、台中元亨書(shu) 院山長林安梧的現場發言實錄:
林安梧
非常高興(xing) 來參加這樣一個(ge) 盛會(hui) 。我想參加G20峰會(hui) 的那些朋友們(men) 如果遊西湖之後又遊東(dong) 湖,東(dong) 西呼應很好。今天一起來談書(shu) 院大計,中國文化的特質是經過書(shu) 院來展現的,對於(yu) 目前書(shu) 院的生長,怎麽(me) 樣回到中國文化生態中生長是重要的。剛剛趙(法生)老師提到了一位朋友,書(shu) 院基本上是回到大地、回到母土所長。比如這幅對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德參天下道貫古今”,“祖述堯舜”,作為(wei) 我們(men) 的理想國度,由內(nei) 心所煥發出來的禮讓——讓跟禮合在一起就是禮讓——這樣一個(ge) 禮讓在儒家的傳(chuan) 統裏麵是視為(wei) 一個(ge) 內(nei) 化、生命動能的力量。經由憲章文武,文是儒家所說的文王之德,武王也不是曆史上的武王,講的是順乎天而應乎人,書(shu) 院就是培養(yang) 這樣的人才。人才在民間生長,他的造化我們(men) 都不知道。魏晉南北朝之後有隋有唐有貞觀之治,數百年民間講學是不錯的,這是整個(ge) 中國民族最可貴的。
盡管一百多年紛亂(luan) ,現在強盛起來,不僅(jin) 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才會(hui) 有書(shu) 院幾次討論會(hui) 。去年第一屆,今年第二屆,以後希望它真的是生根了,繼續生根。
我們(men) 這個(ge) 民族不是通過話語係統去控馭、以法律架構去構造的一個(ge) 民族,我們(men) 是回到“道”,回到“理”,不是不重視客觀法,而是更重視存在生命的一種律動性,所以“道”不是客觀法則,而是客觀法則之前所存在的律動,所以一陰一陽之謂道。
德要回到根源,根源本性就是一種生長,這種生長我們(men) 要參與(yu) 它,所以德才能參天地。我們(men) 這個(ge) 民族有這麽(me) 好的常道,我們(men) 的至聖先師能總結前代的智慧結晶,集大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包括香港、台灣以及以前都是以9月28號作為(wei) 教師節,中國有人提了這個(ge) 倡議,希望這個(ge) 倡議得到落實,就是9月28號,因為(wei) 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一件事。就是人回到自然,回到天地,就會(hui) 有的一種律動,一種恰當的節奏。我想中國民族有機會(hui) 回到這個(ge) 狀況。
我想書(shu) 院盡管有不同的差異,差異需要包容,關(guan) 於(yu) 書(shu) 院、關(guan) 於(yu) 讀經有不同的意見,要更多地包容差異化,而不是把它挑起作為(wei) 紛端。比如讀經,代表的就是一種精神,如果不小心出現殺伐式的語言,那是書(shu) 院界的不幸,也是讀經界的不幸。大家可以相互提醒一下。大家的心是經常之心,今天我們(men) 在經心書(shu) 院,談這些問題,其實經心也就是經常之心。平常在民間所談的很多東(dong) 西,其實是不用談的。
我來自寶島台灣,台灣不是一個(ge) 很有文化的生長,隨著天地滋潤生長,雖然鄭成功到台灣,他的文化也隻有四百多年,但你不能說台灣文化隻有四百多年,因為(wei) 是傳(chuan) 承自整個(ge) 華夏文化的,祖先到台灣已經2500多年,但我們(men) 會(hui) 談到人性的祖先,我們(men) 會(hui) 覺得內(nei) 在有一種深層的、很厚重的一種情感。我想這是整個(ge) 中華民族非常可貴的地方。所以我們(men) 重視時間性,重視空間的廣袤,所以我們(men) 談天長地久。
本來我想談一下自己的小書(shu) 院,元亨書(shu) 院,但接著前麵幾位先生所談的談了一點自己的心得。書(shu) 院需要更多元、包容、互動的共生共長,讀經界也是一樣,需要更多包容、互動的、交談的融通,共生共長。千萬(wan) 不要讀經界裏麵先出現一些激烈性的語言。我想有些朋友是先行者,在發展過程中碰到一些問題,有一些體(ti) 會(hui) 也會(hui) 使其更好發展。應該借道這些先行者本身在耕耘的時候,他們(men) 的一些困惑,不要無限上綱,就變成了讀經界的共同問題。這個(ge) 包容性還是要有的。這也是G20峰會(hui) 習(xi) 近平先生提出的包容精神,這是整個(ge) 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說真的,東(dong) 湖沒有西湖美,不過東(dong) 湖比西湖大,大所以包容,這是一個(ge) 發展的契機。我們(men) 期待讀經,期待書(shu) 院真的在全國各地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地生長著。謝謝!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