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讀經劄記:不忘初心,克終厥德

欄目:經學新覽
發布時間:2016-09-07 20:14:39
標簽:

讀經劄記:不忘初心,克終厥德

作者:南史

來源:“經綸”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初三日戊子

           耶穌2016年9月3日




伊尹既複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於(yu) 德。


曰:“嗚呼!天難諶,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監於(yu) 萬(wan) 方,啟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湯,鹹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於(yu) 一德;非商求於(yu) 下民,惟民歸於(yu) 一德。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災祥在德。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終始惟一,時乃日新。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臣為(wei) 上為(wei) 德,為(wei) 下為(wei) 民。其難其慎,惟和惟一。德無常師,主善為(wei) 師。善無常主,協於(yu) 克一。俾萬(wan) 姓鹹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綏先王之祿,永厎烝民之生。


“嗚呼!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wan) 夫之長,可以觀政。後非民罔使;民非後罔事。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yu) 成厥功。”——《尚書(shu) ·鹹有一德》

   

 《尚書(shu) 》五經之一,匯集了從(cong) 堯舜時期到春秋初期的經典文獻。在相當長的一段曆史時期內(nei) ,《尚書(shu) 》之學非常受重視,被視為(wei) “政治之要”。《尚書(shu) 》的時代正是所謂“二帝三王”時期(即堯舜二帝和夏商周三代),被視為(wei) 後世之治效法的楷模。《尚書(shu) 》則是“二帝三王之道”的集中體(ti) 現,如宋儒程伊川(頤)曾說:“看《書(shu) 》須要見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堯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


“因事命篇”是《尚書(shu) 》的一大特點。本篇來自東(dong) 晉梅賾所獻的《古文尚書(shu) 》,其真實性受到不少人懷疑,尤其是經過閻若璩辨偽(wei) ,梅氏書(shu) 之偽(wei) 幾成公案。然而清中期思想家莊存與(yu) 對待《尚書(shu) 》的態度頗值得玩味,他在舉(ju) 世皆非議梅氏書(shu) 同時,卻不遺餘(yu) 力的表彰《古文尚書(shu) 》中一些篇目,這源於(yu) 他的一個(ge) 判斷“辨古籍真偽(wei) ,為(wei) 術淺且近也”,他認為(wei) 文字雖偽(wei) ,但義(yi) 理不偽(wei) ,如果徹底廢掉這些,“人心道心”、“與(yu) 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儉(jian) 德永圖”、“謂人莫若己”、“肱骨良臣啟沃”、“不寶異物賤用物”、“左右前後皆正人”等至理名言都會(hui) 被人忽視。


關(guan) 於(yu) 《鹹有一德》篇的來源,《史記》記載:“伊尹作《鹹有一德》”,認為(wei) 是伊尹在成湯時所作。細觀本文,本篇所設定的語境似乎是商初太甲時期。太甲是湯的嫡長孫。湯去世後,太子太丁已經先湯而去,於(yu) 是立太丁之弟外丙為(wei) 帝,外丙即位三年後卒,外丙之弟中壬立,即位四年後去世。伊尹於(yu) 是立湯的嫡長孫、太丁之子太甲為(wei) 帝。太甲繼位初期,不知先輩創業(ye) 之艱難,暴虐亂(luan) 德,馳騁畋獵,不遵守湯的法度。伊尹擔心殷商基業(ye) 毀在他手裏,屢次勸說後,太甲“習(xi) 與(yu) 性成”、依然故我,太甲的我行我素觸怒了伊尹,便將之放逐到桐宮,以便他在祖父湯的墓所居憂服喪(sang) 、改過自新。經過三年反省,太甲痛改前非,伊尹便將他迎了回來繼續做王。此後,太甲修德安民,四方來朝,百姓安居樂(le) 業(ye) ,商朝終於(yu) 步入正軌,順利完成從(cong) 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轉換。不久之後,伊尹由於(yu) 年事已高,便告老返回自己的采邑。臨(lin) 走之前作了《鹹有一德》,以夏亡商興(xing) 的這一曆史巨變闡述了“天難諶,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的道理,告誡太甲要不忘(祖宗創業(ye) 之)初心,克終厥德。因而不足三百字的短文竟中九次出現“一”:上天“眷求一德”、“佑於(yu) 一德”,人民“歸於(yu) 一德”,湯的成功在於(yu) “鹹有一德”,桀亡湯興(xing) 的原因就在於(yu) “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所以後王太甲要“惟新厥德,終始惟一”,在用人上應當“惟和惟一”,施德於(yu) 民要“協於(yu) 克一”,如此這般,天下百姓就會(hui) 由衷讚歎:“大哉,王言”、“一哉,王心”。


“為(wei) 山九仞,功虧(kui) 一簣。”每一個(ge) 享國長久的朝代建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首先要經曆與(yu) 群雄的逐鹿中原,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一個(ge) 從(cong) 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轉換,像秦、隋就因沒做好第二項工作而曇花一現。因而太甲的祖父湯天不亮就起來思考經世濟民之道,坐以待旦。通常來說,第一任統治者由於(yu) 經曆了前朝弊政,深知創業(ye) 之艱辛、民間疾苦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故而戰戰兢兢對於(yu) 不懂的積極學習(xi) ,注意向身邊的賢能之士請教,對士民寬仁以待之,正所謂“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這其實就是《周易·乾卦》九五之飛龍在天之象——“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後世君王由於(yu) 生長於(yu) 深宮,不知稼穡之艱辛、民眾(zhong) 之疾苦,容易以富貴驕人,並將一切尊榮富貴視為(wei) 理所當然,正所謂“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sang) ”,這其實就是《周易·乾卦》上九之亢龍有悔之象——“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既要克終厥德,繼續艱苦奮鬥的作風;也要不忘初心、保持祖宗儉(jian) 樸之氣象。這是《鹹有一德》給與(yu) 我們(men) 的啟示。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