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博古通今,國學的精神共識與(yu) 文化共識
受訪者:潘冬暉
采訪者:梁幸嫻
來源:搜狐新聞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初五日庚寅
耶穌2016年9月5日
采訪前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xi) 是個(ge) 永恒的話題。而在國學範疇裏,學而不偏廢,積極靠攏思想家關(guan) 於(yu) 國家治理、社會(hui) 管理和道德文化的學說,或許能漸漸引導我們(men) 對工作和生活的深入思考。國學經典亦是有思想、有史實,自然有趣又有收獲的東(dong) 方智慧精華,近日有幸采訪到中山市國學促進會(hui) 潘冬暉秘書(shu) 長,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他對國學文化的見解與(yu) 傳(chuan) 播力量。
人物簡介:潘冬暉,資深媒體(ti) 人士、九三學社中央思想建設中心研究員、中國文化網絡傳(chuan) 播研究會(hui) 理事、廣東(dong) 省國學教育促進會(hui) 副會(hui) 長兼副秘書(shu) 長、深圳市齊魯文化研究會(hui) 高級顧問、台灣中華孔孟協會(hui) 顧問、山東(dong) 省家庭文化研究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中山市青年網商協會(hui) 專(zhuan) 家顧問、中山市微電影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中山市養(yang) 生文化促進會(hui) 副會(hui) 長。
采訪實錄
記者:請問潘老師您是因為(wei) 什麽(me) 機緣之下進入到中山市國學會(hui) ?
潘冬暉老師:首先,中山市國學促進會(hui) 是我參與(yu) 發起的一個(ge) 社會(hui) 組織,緣起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hui) 開幕那一天。開幕式上展現了大量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精髓,當時給了我很大的震撼,世界關(guan) 注中國文化,中國也向世界展示自己,所以當時就有了一個(ge) 學習(xi) 研究和傳(chuan) 播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衝(chong) 動和意念。
記者:當時中山市國學促進會(hui) 是如何穩健發展的?
潘冬暉老師:正式獲得批準進入籌備是2010年8月份,在我們(men) 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動規劃頒布之後,同年 10月底就在市政府會(hui) 議中心召開第一次會(hui) 員大會(hui) ,並進行了揭牌儀(yi) 式,緊接著進行報批工作,到2012年的1月10號,我們(men) 拿到了社團法人證書(shu) ,第二天晚上就隆重舉(ju) 行了第一屆理事會(hui) 就職典禮。
從(cong) 成立之初至今,市裏麵的相關(guan) 領導分別做了我們(men) 的名譽會(hui) 長及名譽顧問,比如市委書(shu) 記、市長,包括我們(men) 常委、宣傳(chuan) 部長以及分管文化的副市長等等,也有相關(guan) 政府職能部門的40多個(ge) 領導也做了我們(men) 的顧問。還有就是推動傳(chuan) 統文化發展的優(you) 秀的企業(ye) 家、社會(hui) 精英、高校的專(zhuan) 家學者、社會(hui) 各界的代表等等。
記者:近幾年國學會(hui) 的專(zhuan) 項活動項目開展情況如何?有哪些出色的活動項目分享呢?
潘冬暉老師:關(guan) 於(yu) 國學的傳(chuan) 播活動項目一直在進行,反響也很不錯。目前中山市國學促進會(hui) 已經成立將近五年,我們(men) 通過各種各樣的推廣活動,既有傳(chuan) 統形式的座談會(hui) 、交流會(hui) 、論壇、講座、比賽、展覽等以及報紙雜誌電視的傳(chuan) 播,也包括現在新媒體(ti) 的傳(chuan) 播工作。與(yu) 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合作,讓青年之聲“青年國學大講堂”走進中山;與(yu)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合作,迄今在中山已發展了25家“孔子學堂”;作為(wei) 發起人之一,參與(yu) 了中國文化網絡傳(chuan) 播研究會(hui) 的成立。
今年9月,還將與(yu) 國際儒聯儒學與(yu) 企業(ye) 管理專(zhuan) 委會(hui) 合作,舉(ju) 辦“第三屆國學與(yu) 當代企業(ye) 管理論壇”。 “中山市第二屆國學文化周”榮獲中山市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頒發的2015年度“社科普及活動優(you) 秀項目獎”,;“中山總裁修身讀書(shu) 會(hui) ”榮獲中山市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頒發的2015年度“社科普及活動良好項目獎”。 2015年10月,經中山市委宣傳(chuan) 部同意申報,我們(men) 還獲得第26屆全國大中城市社科聯盟主席團頒發”全國先進社科組織“稱號。
近期我們(men) 新開展的公共服務項目是 “國學媽媽團”,該項目2016年3月30日國學會(hui) 成立四周年年會(hui) 上啟動,同年8月20日中山第八屆書(shu) 展期間宣告成立。首批國學媽媽團成員3000多人,來自社會(hui) 各界,並已設計安排了12個(ge) 月的大課課程。宗旨是推動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走進家庭,弘揚中華美德,學習(xi) 國學智慧,提升媽媽的人文素養(yang) 。通過女性的國學學習(xi) ,達到“定家規、立家訓、修家譜、樹家風、傳(chuan) 家業(ye) 、積家德、行家道”的目標。
記者:惠及到了社會(hui) 各界的半邊天呀!那麽(me) 據了解您是市青年網商的協會(hui) 顧問,在平時的工作中您是如何利用互聯網推進工作?
潘冬暉老師:中山國學會(hui) 一成立,就非常的重視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ti) 進行傳(chuan) 播國學文化,成立之初我們(men) 就建立了網站,社交媒體(ti) 中包括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等。在全國同行組織裏麵,我們(men) 是較早使用微信來傳(chuan) 播國學知識,而且影響麵也比較大,比如我們(men) 的微信公眾(zhong) 號“中山國學堂”,通過微信傳(chuan) 播國學知識,還獲得了同國學類型中全國十大公眾(zhong) 號的榮譽。今年還增加了“香山國學讀書(shu) 會(hui) ”及“國學視界”兩(liang) 個(ge) 微信公號。
記者:在我們(men) 信息量劇增的當代,您覺得傳(chuan) 統文化通過網絡傳(chuan) 播的利弊是?如何揚長避短為(wei) 佳?
潘冬暉老師:傳(chuan) 統文化通過網絡傳(chuan) 播的利弊,有利方麵就顯而易見,便捷高效。而且我們(men) 一開始搭載互聯網的口號,就是:“讓古老的東(dong) 方智慧,插上科技的翅膀,飛進千家萬(wan) 戶”。目前來看,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個(ge) 也確達到了目的,產(chan) 生了非常大的反響。
信息化網絡的這個(ge) 最大的特點是消息快、動態快,還有一點就是內(nei) 容很容易碎片化,不像一本完整的書(shu) ,手頭上有書(shu) 大家很容易去看。雖然現在也推出了電子書(shu) 以及有聲讀物,但電子書(shu) 與(yu) 實體(ti) 書(shu) 還是有區別的,實體(ti) 書(shu) 可以隨時記錄,做個(ge) 心得和筆記,因為(wei) 隨看隨記是我們(men) 大多數人的閱讀習(xi) 慣,但是電子書(shu) 隻能讓您便捷閱讀,沒有了筆上的工作所以對知識的印象隻能停留在淺層。所以雖然因為(wei) 互聯網的存在導致很多實體(ti) 書(shu) 店倒閉了,但實體(ti) 書(shu) 依然很繁榮、火爆。
記者:國學經典有非常多,如果說每個(ge) 中國人都需要學習(xi) 一部國學經典的話,您會(hui) 推薦哪一部?
潘冬暉老師:推薦一本書(shu) 的話,我首推的還是《論語》。因為(wei) 它畢竟代表中國主流的傳(chuan) 統經典思想,迄今為(wei) 止影響了中國兩(liang) 千多年,而且在國外影響也比較大,這個(ge) 是全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一部經典,甚至被譽為(wei) “東(dong) 方的《聖經》”。在古代我們(men) 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這麽(me) 一個(ge) 說法,它的曆史地位和產(chan) 生的影響是其他書(shu) 籍很難代替的。
記者:經濟高速發展,不少傳(chuan) 統文化被商家消費,對於(yu) 這種現象您怎麽(me) 看?
潘冬暉老師:關(guan) 於(yu) “被消費”的問題,會(hui) 有一部分商家打著傳(chuan) 統文化噱頭去經商,這種現象隻要不違背法律、社會(hui) 道德和倫(lun) 理的前提下,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出現一些過度甚至歪曲傳(chuan) 統文化的現象,如戲說曆史、惡搞神話劇、製造謬論、宣揚封建迷信等有失偏頗的事情的話,性質上就不同了。這些對曆史、對經典文化的認識有誤導的話,就應該給予糾正。
記者:您對新一代青年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有什麽(me) 建議?
潘冬暉老師:目前青年人群當中很多人對國學的認識存在誤解,主要有兩(liang) 種認識,一是有的人認為(wei) 這是封建糟粕的東(dong) 西,第二種認為(wei) 傳(chuan) 統就是過時的東(dong) 西,而認為(wei) 我們(men) 要學習(xi) 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和理念,其實不然。所有誤解來源於(yu) 不了解,實質上真正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以後會(hui) 對你的生活、家庭和事業(ye) 有極大的幫助。我國兩(liang) 千多年的智慧,隻要人類存在,傳(chuan) 統文化還依然會(hui) 指導人的各種行為(wei) ,它甚至能為(wei) 社會(hui) 發展起參謀指導作用。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根之本,隻有了解自己的本源,才能把握自己的未來和方向,今天所發生的事件我們(men) 很多時候都可以在曆史上找到相關(guan) 影子,曆史上發生的事情,也都可以作為(wei) 今天乃至未來的借鑒,包括提升個(ge) 人修養(yang) 。當下的教育,強調的是知識技能的學習(xi) ,導致產(chan) 生大量的“有知識無文化”精致的利己主義(yi) 者,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文化之根。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hui) ,不管你從(cong) 事什麽(me) 行業(ye) ,學點先人智慧,對青年人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有絕對的幫助。所以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亦能對促進家庭和諧,對事業(ye) 有智慧引導作用。
記者後記
采訪過程中,潘老師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願景到互聯網思維的積極運用,再到國學對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的影響,都為(wei) 我們(men) 逐一呈現,細細道來,讓筆者受益匪淺。致力於(yu) 創新發展國學文化的中山國學促進會(hui) ,任重而道遠。關(guan) 於(yu) 國學的線上學習(xi) 還有“古典書(shu) 城”“漢典古籍”“儒風大家”和“國學導航”等等微信、網站,包羅萬(wan) 象。深厚的國學底蘊或許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發展形成的文化共識、道德共識和精神共識的經典典藏,靜心品茗,方知味濃。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