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滄桑六十孕佳篇
——南寧“耕耘社文學社”六十周年小記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初五日庚寅
耶穌2016年9月5日
作為(wei) 一個(ge) 中學生的文藝團體(ti) ,“耕耘社”堅持活動六十周年,堪稱壯鄉(xiang) 一塊持之以恒的文藝“試驗田”。
1956年10月19日,時在南寧時中初三就讀、並任學生會(hui) 主席的王雲(yun) 高先生,率一群愛好文藝的同學,在陳政老師的指導下,開會(hui) 紀念魯迅逝世20周年,王雲(yun) 高在會(hui) 上朗誦了自己做的兩(liang) 首詩,陳老師很欣賞,略加潤色,鼓勵他投向新創刊的《南寧人民報》。發表後,在同學中引起了小小轟動。12月13日,同學們(men) 組織了文學小組,校領導指定陳老師負責指導,其中尖子生有陳敦德、蘇忠偉(wei) 等。陳老師鼓勵他們(men) “且問耕耘,漫問收獲”,大家遂取名“耕耘社”。
次年“反右”開始,陳老挨批,文學組停止了活動。1962年,王雲(yun) 高被安排到報社工作,又回到母校,恢複了學生文藝活動,更名“耕耘社文學社”,仍請陳政老師擔任指導老師。社內(nei) 新人輩出,如黎國璞、何培嵩等,都屢有佳作,成了其中骨幹。
不久文革開場,陳政、王雲(yun) 高在不同崗位挨整,“耕耘社”再度垮台。王雲(yun) 高下放工廠勞動。文革結束後,撥亂(luan) 反正。1979年,王雲(yun) 高和李棟合作的《彩雲(yun) 歸》一炮打響,獲全國優(you) 秀短篇小說獎,五種外文翻譯,影響波及國外,母校文壇重新升溫,“耕耘社”再度複辟,新任市文聯領導的王雲(yun) 高仍不斷回校,與(yu) 陳政老師共同指導社員。社員素質顯著提高,除了文學,影劇、書(shu) 法、音樂(le) 各行都萌發尖子,佳作頻出,在廣西教育界被稱為(wei) “四中現象”。
其後,由於(yu) 由於(yu) 某些領導的認識問題,耕耘社的活動又冷落了幾年。王雲(yun) 高先生自身創作的活躍繁忙,屢上京華,還被評為(wei) 自治區優(you) 秀專(zhuan) 家,受到高層注意,連帶著“四中現象”也受到關(guan) 注。1996年,市委宣傳(chuan) 部指示文聯黨(dang) 組和市教育局,要求市作協和四中領導聯手加強領導,改稱“耕耘文學院”,把活動範圍擴大到全市中學生文學活動,主持“耕耘文學獎”,迄今評獎三次,又培養(yang) 出一群80後文學新秀。
現在,耕耘社成立六十周年了,培養(yang) 了一批文學人才。據市作協不完全統計,迄今仍與(yu) 母校保持聯係的耕耘人很多,其中中國作協會(hui) 員至少半打以上,這些人出版著作百本左右。以王雲(yun) 高為(wei) 例,除了《彩雲(yun) 歸》,還有小說《明星恨》獲全國通俗文學獎,鬥方“春到人間”獲蘭(lan) 亭2001年書(shu) 法比賽獎,與(yu) 北京計紅緒合作的電視連續劇《雍正皇帝》遠播國外。值此“耕耘社文學社”成立六十周年之際,特賀以小詩曰:
勤奮耕耘六十年,桑田滄海孕佳篇。
夜來訪老一壺酒,曆經風霜月更圓。
2016-9-5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