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儒學院成立,立足江南,探索“儒學現代化”之路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16-09-03 19:58:48
標簽:

上海儒學院成立,立足江南,探索“儒學現代化”之路

作者:張博

來源:澎拜新聞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初三日戊子

           耶穌2016年9月3日




 


 


會(hui) 議現場。


複旦大學上海儒學院成立大會(hui) 暨學術研討會(hui) 今日在複旦大學舉(ju) 行。大會(hui) 為(wei) 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頒發聘書(shu) ,聘請他擔任上海儒學院院長。上海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燕爽、複旦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劉承功、韓國儒教學會(hui) 會(hui) 長金聖基、日本中國學會(hui) 理事長/日本儒教學會(hui) 會(hui) 長土田健次郎、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秘書(shu) 長牛喜平、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倪培民、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副會(hui) 長楊國榮、清華大學教授/複旦講座教授陳來出席大會(hui) 並致辭。複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主持了開幕式。


 


  


會(hui) 議現場揭牌儀(yi) 式,從(cong) 左至右:陳來,燕爽,謝遐齡,劉承功。


複旦大學上海儒學院是在上海市委宣傳(chuan) 部直接關(guan) 心下建立的,從(cong) 事儒學研究和傳(chuan) 播的學術機構,為(wei) 複旦大學校設研究院,以繼承和闡揚中華文明傳(chuan) 統、探索江南儒學的學術精神、推動儒學現代化、確立儒家思想的全球地位為(wei) 使命。主要組織架構和人事安排為(wei) ——


上海儒學院院長:陳來。

副院長:吳震(執行)、陳衛平、徐洪興(xing) 、高瑞泉、何錫蓉、曾亦、孫向晨。

理事長:謝遐齡。

副理事長:吳曉明、袁新、陳玉剛。

顧問:杜維明、朱傑人、安樂(le) 哲、薑義(yi) 華、黃俊傑、裘錫圭、潘富恩

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楊國榮

秘書(shu) 長:曾亦、郭曉東(dong)

副秘書(shu) 長:才清華、張子立。


 


中華孔子學會(hui) 王中江在做主題演講。


在主題演講環節,上海儒學院院長陳來論述了如何認識改革開放以來新的儒學的存在方式。他認為(wei) 當代中國三十年來的儒學發展有兩(liang) 個(ge) 方麵值得注意:一是儒學研究構成了一套“學術儒學”的文化,在當代中國的學術界占據重要地位;二是“文化儒學”,三十年來很多文化思潮和文化討論跟儒學有直接關(guan) 係。陳來認為(wei) ,有這兩(liang) 方麵的積累,我們(men) 就不能因為(wei) 這三十年來沒有出現儒家哲學的大家,就說儒學是一片空白。


中華孔子學會(hui) 會(hui) 長王中江的演講主題是“境遇:道德真理和德福的關(guan) 係”。他從(cong) 《窮達以時》及相關(guan) 文獻分析得出,儒家對德福關(guan) 係的思考是多元的,不是單純的“德福一致論”,而是在德福的不對稱中堅持追求道德真理,堅持超越境遇的力量,追求自我的實現和價(jia) 值。這正是儒家的內(nei) 在力量和超越所在。


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深圳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景海峰、上海儒學院理事長謝遐齡相繼進行了主題演講。這一環節由上海儒學院執行副院長吳震主持。


來自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dong) 、廣東(dong) 、湖北、四川以及香港、韓國、日本等地的70多位學者出席了本次大會(hui) ,並於(yu) 下午圍繞“儒學與(yu) 世界文明對話”、“儒學與(yu) 傳(chuan) 統文化創新”等主題展開學術研討。


 


 


會(hui) 議現場。


儒學複興(xing) 大勢下,國內(nei) 外以孔子、儒學、國學為(wei) 名的團體(ti) 和機構可謂種類繁多。新成立的上海儒學會(hui) 特色是什麽(me) ?與(yu) 去年成立的上海儒學研究會(hui) 區別何在?上海儒學會(hui) 的幾位核心成員會(hui) 後接受了澎湃新聞的采訪。


上海儒學院院長陳來點明了在上海建立儒學院的獨特意義(yi) 。最近十幾年“全球化”(globalization)成了非常流行的詞,但很快又出現一個(ge) 新詞——“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人類學中的重要概念,強調全球化一定要當地化、在地化,和本土發展結合在一起,不能脫離當地實際。他認為(wei) ,上海的特色就在於(yu) ,一方麵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大都市,現代工商業(ye) 相當發達;另一方麵,上海這一百多年有很多地方性的傳(chuan) 統、代表中國文化的傳(chuan) 統在上海分散潛藏著,尚未被很好地挖掘。


在陳來看來,在最現代化的上海,建立儒學院,開始重視對傳(chuan) 統的挖掘、總結和應用,正是中國現代化邁向成熟的標誌,和八十年代正好相反。“以前不成熟的時候,隻是單純擁抱現代化,本土的、傳(chuan) 統的都不顧,那是初級階段的表現。深度發展後就會(hui) 發現,所有現代化的發展不可能和傳(chuan) 統沒有關(guan) 係。”


他還表示,上海的儒學院和其他地方儒學院肯定有所不同,會(hui) 致力於(yu) 追求傳(chuan) 統和現代的真正融合,積極推進一種儒學發展的現代形態,或者儒學的現代發展形態。“不是固守傳(chuan) 統,而要與(yu) 上海的現代化發展結合起來,為(wei) 上海的現代化創建有利的人文環境,這樣才是走上了良性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會(hui) 議現場。


上海儒學院理事長謝遐齡則提到了儒學院建立的時代背景,認為(wei) 現在儒學的複興(xing) 已成一個(ge) 確定無疑的局麵 ,但各色人等良莠不齊,方向不一。在他看來,儒學目前直接要解決(jue) 的問題,首先是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的修養(yang) 問題。領導幹部就是儒學中講的“大人”。儒學其次要解決(jue) 的重大問題是家庭倫(lun) 理。他說:“‘五四’運動以後講男女平等,但男女平等之後家庭內(nei) 部是不是還要有個(ge) 規則呢?這個(ge) 問題到現在沒有解決(jue) 。所以兒(er) 童從(cong) 小的教育就有問題,整個(ge) 社會(hui) 的基礎不穩定。”


謝遐齡還提到了現在的讀經運動,“當然我也覺得讀經很好,但這是不是重點呢?總去為(wei) 難小孩子。我認為(wei) 按照儒家的教育思路,小孩從(cong) 小首先應規範行為(wei) ——怎麽(me) 走路,怎麽(me) 跟人家說話,怎麽(me) 開門怎麽(me) 關(guan) 門……幼兒(er) 教育的重點不是學知識,而是學行為(wei) 。”


他表示,正因儒學複興(xing) 過程中有些問題並不清晰,上海儒學院建立之初就有個(ge) 旗幟鮮明的提法——“儒學現代化”,要建設現代儒學,或者說儒學的現代形態,並且是和我們(men) 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符合現代要求的、行得通的形態。他認為(wei) 上海儒學院的成立,填補了上海一個(ge) 有待填補的空白,“也表示我們(men) 願意擔起這麽(me) 一個(ge) 責任”。


上海儒學院副院長孫向晨則比較了滬上兩(liang) 家頗具代表性的儒學機構。他指出,去年成立的上海儒學研究會(hui) 具有民間社團性質,在朱傑人會(hui) 長的帶領下也做得非常活潑生動,開展了和儒商、中小學國學教育、市民儒學相關(guan) 的豐(feng) 富活動。而上海儒學院則與(yu) 之在功能上有所區分,依附於(yu) 高校和學術機構,側(ce) 重於(yu) 學理的闡發等思想層麵的工作。他相信兩(liang) 家機構會(hui) 有很好的合作,共同傳(chuan) 播儒學。


孫向晨強調,上海儒學院雖地處上海,但立足江南,整個(ge) 江南地區的儒學思想脈絡是其重點研究對象。此外,上海儒學院還致力於(yu) 和日本、韓國等東(dong) 亞(ya) 思想共同體(ti) 的同仁進行學術交流,以及更廣泛的國際儒學推廣,增強國際輻射力。


他還表示,和許多大學的國學院或儒學高等研究院不同,複旦大學上海儒學院的“上海”兩(liang) 個(ge) 字很重要,它不隻是複旦大學自己建的研究機構,而是肩負著整合上海乃至全國力量來研究儒學的使命。其次,“國學”和“儒學”也有不同。兩(liang) 者有重疊,但國學的麵相非常廣,中國戲曲、中國詩歌也可以算在國學內(nei) ,而儒學則價(jia) 值指向更鮮明。孫向晨認為(wei) ,若論精神價(jia) 值、精神氣質以及在現代生活中的精神指導作用,通過儒學院的形式更加能夠得以闡發。據悉,上海儒學院目前會(hui) 有博士後、駐院研究員等研究崗位,未來是否會(hui) 進行招生培養(yang) 還需視發展情況而定。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