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鼎年】“持身之潔,嫉惡之嚴”,王氏家訓的鮮明特點

欄目:家風家訓
發布時間:2016-08-30 14:14:22
標簽:

 

 

“持身之潔,嫉惡之嚴(yan) ”,王氏家訓的鮮明特點

作者:淩鼎年(蘇州太倉(cang) 市作家協會(hui) 主席、文史學者)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廿八日甲申

           耶穌2016年8月30日


 

王錫爵是距今400多年前的一位曆史人物,曾官至大學士首輔,是太倉(cang) 曆史上擔任朝廷官職最高的一人,他也是蘇州乃至江蘇範圍內(nei) 元、明、清三代六百多年間官至宰相的極少數幾個(ge) 人之一。王錫爵在朝有不俗的政績,對於(yu) 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事務的影響巨大,在其家鄉(xiang) 太倉(cang) 民間也有不錯的口碑。400年多來,王錫爵家族人才輩出,故而太倉(cang) 城內(nei) 至今保留著“兩(liang) 世鼎甲”“四代一品”的石牌坊。

 

王錫爵家族英才滿門,與(yu) 他們(men) 的家教家風不無關(guan) 係。其《王氏家訓》與(yu) 流傳(chuan) 甚廣的《朱柏廬家訓》一樣,都滲透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烙印。他對太倉(cang) 地方文化——婁東(dong) 文化的形成、發展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王氏家訓》強調“持身之潔,嫉惡之嚴(yan) ”、“務存寬厚,毋萌邪曲,和睦鄉(xiang) 間”等,無不體(ti) 現了對己嚴(yan) 、對人寬的家風家教基調。有了自律,就有了約束。對外的寬厚待人,行善積德,其實就是太倉(cang) 婁東(dong) 文化的精髓:和!

 

王錫爵自小注重讀書(shu) 向上,有理想、有抱負。再加上父母對他的培養(yang) 教育及良好的家庭環境影響、家風熏陶塑造,養(yang) 成了不貪小利、誌向高遠的優(you) 良品格。據記載,少年時代的王錫爵便有大誌向,曾手書(shu) “會(hui) 元”兩(liang) 個(ge) 大字,粘貼在家中的正梁之上。所謂“會(hui) 元”,是指禮部舉(ju) 辦的從(cong) 舉(ju) 人中錄取進士的會(hui) 試的頭名,是一般讀書(shu) 人不敢奢望的殊榮。當時王錫爵年方十二歲,還尚未考取秀才,卻有誌蟾宮折桂,其誌向、氣魄之遠大足已令人稱歎。

 

到了明代萬(wan) 曆年間,王錫爵官至首輔。如果家教不嚴(yan) ,放任所為(wei) ,他的兒(er) 子、孫子很容易成為(wei) 紈絝子弟。但王錫爵即便在其人生的巔峰階段,也不忘對子女的管教。他要求子女勤儉(jian) 持家,不貪圖享受;他告誡孩子“寬厚傳(chuan) 家久,詩書(shu) 繼世長”;他教育孩子禮儀(yi) 為(wei) 先,認真讀書(shu) ,把主要精力放在琴棋書(shu) 畫上。

 

王錫爵的兒(er) 子王衡有紮實的國學根底,去應試,高中是十拿九穩的,但因為(wei) 王錫爵曾出任過主考官,為(wei) 了避免落下裙帶風的口實,王衡寧可不考,不為(wei) 官,直到王錫爵致仕後再考,並一舉(ju) 奪得榜眼,後來成為(wei) 著名的雜劇家。王錫爵的孫子王時敏更是了得,開創“婁東(dong) 畫派”,成為(wei) 著名畫家。王錫爵的曾孫,在清康熙年間,也官至大學士首輔。

 

在近當代,王錫爵一脈,其子孫在各行各業(ye) 中的成功人士也很多。究其原因,良好家風的傳(chuan) 承發揮著重要作用。良好的家教,使子女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善的基因、德的基因、和的基因,清白做人、認真做事的基因滲透在了血液裏,這種家族,人才不斷湧現也就不足為(wei) 奇了。

 

如今,重讀《王氏家訓》,重溫王錫爵為(wei) 官為(wei) 人、教育子女的故事,對我們(men) 後人依然很有啟迪。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