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承古戲,影燈搖曳繹風華——安師大德雅書(shu) 苑學子赴宣城承習(xi) 皮影文化
作者:黃雯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廿五日辛巳
耶穌2016年8月27日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wan) 兵”,這無疑是對皮影戲極為(wei) 精到的高度評價(jia) 。皮影戲不僅(jin) 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更給人以聽覺上的震撼。以往的皮影戲的研究實踐中多從(cong) 視覺處著手,而本次於(yu) 2016年8月23日開啟的安徽師範大學德雅書(shu) 苑赴宣城進行水東(dong) 鎮承習(xi) 皮影的暑期社會(hui) 實踐中,團隊便推陳出新,視聽結合,“和以往的實踐不太一樣,我們(men) 這次主要從(cong) 皮影的曆史淵源處著手,注重於(yu) 唱戲、聽戲,並記錄下皮影唱詞,製作成冊(ce) ,在更好地了解後進行皮影的近距離接觸觀賞,參與(yu) 皮影的製作。”隊長張藝馨如是說。
古稀老人道古戲,追溯根源陳經典
8月24日上午8:00時,我們(men) 有幸請到年逾古稀的柯玉英老藝術家為(wei) 團隊成員講述有關(guan) 於(yu) 皮影古戲的發展,麵對成員們(men) 的疑問,老奶奶侃侃而談,講完皮影的發展淵源,老奶奶又聲情並茂地述說著一個(ge) 又一個(ge) 皮影戲具體(ti) 劇目的故事情節,如《穆桂英掛帥》、《薛仁貴出征》等等,活潑生動而又富有風趣,隊員們(men) 全神貫注地傾(qing) 聽,被深深地吸引著。
古戲魅影成絕唱,人間百態鑄精髓
午後,全隊人員便來至皖南皮影民俗文化博物館觀看老藝術家精彩的皮影演出,暗黃的紗幔後,老藝人嫻熟的手法,用小竹棍挑動著小皮人兒(er) ,在屏風前靈敏地表演,引得團隊成員的叫好聲成片。在演唱結束後,何澤華館長向成員們(men) 展示了鎮館之寶——百年皮影。精致的古箱裏,存放著纖小逼真的各色皮影人物,那古裝的色澤,洋溢著古樸的風尚。一個(ge) 個(ge) 精巧別致的皮影工藝品,引起成員們(men) 情不自禁地喜歡,成員們(men) 紛紛讚歎:“如果不是有這次的實踐,我們(men) 不可能有機會(hui) 和這些百年曆史的皮影有如此近距離的接觸,真是太榮幸了!。”
走近懸掛於(yu) 牆上的皮影工藝品,那一幅幅形態各異的皮影人物,不正是老一輩藝術家燈影戲幕後,用指間撩撥的征戰沙場、捍衛疆土、情深義(yi) 重的千古英雄嗎?英姿颯爽的將軍(jun) 、勇猛堅韌的戰士、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將領等等......琳琅滿目的皮影工藝製品,詮釋的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演繹的角色,而是升華為(wei) 一種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精髓,展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精神。
源遠流長留精粹,燈火相傳(chuan) 駐永恒
身為(wei) 民族文化的新一代傳(chuan) 承人,承習(xi) 皮影古戲是我們(men)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在當前,本團隊為(wei) 此進行著不懈的努力,追根溯源承古戲在皮影戲表演中整理記錄唱詞,旨在讓皮影蛻變成一種文化進行傳(chuan) 承,從(cong) 而不斷走進千家萬(wan) 戶的廳堂,讓皮影戲——這一承載著厚重的曆史文化淵源,穿越數世紀長堤,伴隨歲月風浪的古戲,潛進越來多人的意識裏萌芽、成長;讓皮影這一記載了一個(ge) 年代文化氛圍和一代人經曆印跡的工藝品,成為(wei) 收藏的精品,融進文化的主流,成為(wei) 文化長河淵源流長的瑰寶。
在每個(ge) 百花盛開的季節,皮影浸染了季節的靈氣,注入了文化的底氣,懸掛於(yu) 高雅的殿堂,讓穿行的行人留下淺笑的麗(li) 影,對著形態各異的精美傳(chuan) 承品欣慰,而這,便是對皮影古戲的最高賞識,對老祖宗遺留文化的最好傳(chuan) 承。(安徽師範大學 圖/張美玲)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