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百淞作者簡介:劉偉(wei) ,字百淞,西元一九八二年生,河南靈寶人,蘇州大學中國哲學博士。從(cong) 事儒家思想研究,習(xi) 行儒學優(you) 秀傳(chuan) 統,著有《儒學傳(chuan) 統與(yu) 文化綜合創新》《天下歸仁:方以智易學思想研究》等。 |
文化自信應當成為(wei) 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強大驅動力
作者:劉百淞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中國藝術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十三日己巳
耶穌2016年8月15日
現階段,在中小學階段加大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比重,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滋養(yang) 根柢,護持靈魂,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確立文化自信,推陳出新,積極發揮教育引導作用,善於(yu) 運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命力,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幫助中小學生從(cong) 小學會(hui) 做人,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文化自信,將文化自信提到與(yu) 道路、理論和製度自信並置的高度,並用“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概括了文化自信的作用和地位。青少年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滋養(yang)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殷切期望孩子們(men) 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些美好期盼,都應該從(cong) 基礎教育開始。播撒種子,善加嗬護,最終培植出參天大樹。民心所向,大勢所歸。
經過專(zhuan) 家組反複研討、論證,最終製定了科學係統的課程結構。學不躐等,循序漸進。小學低年級突出傳(chuan) 統蒙學的特有內(nei) 容,將《三字經》《千字文》等內(nei) 容穿插其中;中年級段奠定詩詞美學基礎,有鑒別地推出《聲律啟蒙》《中國古典詩詞欣賞》等內(nei) 容;高年級段開始閱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經典文本,初步了解儒家思想的大致格局。從(cong) 編寫(xie) 教材、製定教學大綱、優(you) 化教學資源、增強師資力量等方麵來看,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應該包括儒學的合理成分,但決(jue) 不等於(yu) 儒學。為(wei) 了避免陷入儒家經典文本一端獨大的境地,教材編寫(xie) 組成員對初中階段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進行了較為(wei) 詳細的安排,收錄《孫子兵法》等古代名著,還擇取了《古文觀止》等文學讀本。高中階段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通識教育作為(wei) 重點,指引高中生係統學習(xi) 儒家、道家等學術流派的經典文獻,使高中生形成較為(wei) 完整的知識結構。在課題組專(zhuan) 家看來,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教學是一項龐大的工程,至少涉及國學經典、民族藝術和民俗文化等內(nei) 容,而不是單純的經典誦讀。這些舉(ju) 措旨在實現培養(yang) “青少年完美人格”的教育目標。
在全國範圍內(nei) 大規模推出標準化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材,加強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能夠極大調動教職人員的工作熱情。教師的責任是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傳(chuan) 道居於(yu) 教師職責的第一位。古人講求“文以載道”,強調載體(ti) 的重要性。在漫長的教育發展史上,教材建設一直是教育家和國家教育部門的工作著力點。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一套係統完備、符合教育規律的標準化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材就是一線教師手中的“利器”。古人雲(yun) :“利器在手,不可假人”。它的問世勢必能夠激發廣大師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大家更好地發掘和闡發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jia) 值。
在全國範圍內(nei) 大規模推出標準化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材,加強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能夠從(cong) 娃娃抓起,從(cong) 學校抓起,有效回擊曆史虛無主義(yi) 和文化虛無主義(yi) 。從(cong) 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奮戰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亟需一套能夠充分展示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的標準化傳(chuan) 統文化教材。以前,我們(men) 反對從(cong) 課本中刪除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有效遏製了教育領域的“去中國化”的不良趨勢。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幸福的大家庭,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chan) 生活實踐中相互交融、互相促進,共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觀念是“仁”, 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生生之德”。在這種價(jia) 值觀念的指引下,中華民族為(wei)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麵對紛繁複雜的外部世界,我們(men) 不能數典忘祖,割裂傳(chuan) 統,更不能將傳(chuan) 統視為(wei) 沉重的包袱,妄圖徹底決(jue) 裂。實踐證明,隻有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才能承前啟後, 繼往開來,開創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全新局麵。
曆史是由人民書(shu) 寫(xie) 的。在過去的5000多年裏,中華民族創造了生機盎然、博大精深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人類社會(hui) 的持續進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回顧曆史,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我們(men) 堅信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積澱著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載著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美好憧憬,包含著最根本的精神基因,閃耀著獨具一格的精神標識,為(wei) 培育生生之德、挺起民族脊梁提供了無以倫(lun) 比的洪荒之力。擁有這樣的文化價(jia) 值,我們(men) 感到無比的自信;傳(chuan) 承這樣的思想精華,我們(men) 感到任重道遠。今天,我們(men) 激流勇進,再接再厲,結合教育教學切實需要和客觀規律,從(cong) 這些優(you) 秀篇章中汲取力量,在中小學校園中加大社會(hui) 公德、家庭美德、個(ge) 人品德的教育力度,為(wei) 培育和健全小學生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提供豐(feng) 富素材,為(wei) 建立和規範中學生日常禮儀(yi) 規範提供曆史文化依據。
在全國範圍內(nei) 大規模推出標準化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材,加強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能夠夯實國民教育基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確立現代國家的文化安全。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衝(chong) 擊下,文化軟實力的競爭(zheng) 被提到議事日程。麵對複雜的國際局勢、國內(nei) 形勢和社會(hui) 現實,我們(men) 緊扣經濟現代化和社會(hui) 變革的脈搏,從(cong) 文化安全的高度來審視基於(yu) 中國文化而形成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釋放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當人類社會(hui) 步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天下大同”的局麵尚未形成,以“文化包裝”為(wei) 主要特征的“文明衝(chong) 突論”卻在許多地區掀起了驚濤駭浪。一場建立競合關(guan) 係基礎上的注重國家利益和地緣戰略利益的“新冷戰”已經悄然拉開帷幕。正劇、鬧劇、喜劇、悲劇交織在一起,讓人目不暇接。中國人民向來反對霸權主義(yi) 和強權政治,主張“文明以止”,認為(wei) “文明”不是無節製的對外擴張,而是尊重不同文明的差異性,“止”於(yu) 所當止,內(nei) 修文德,進而化成天下。中國人民理想中的文明格局,可以用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yu) 共,天下大同”加以概括。中國人民不願卷入“文明衝(chong) 突”,堅決(jue) 反對各種形式的文化霸權,隻想在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擁抱更多的朋友,維護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安全。這也正是對“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有力詮釋。
我們(men) 既是傳(chuan) 統的守望者,又是未來的建設者。我們(men) 必須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理性地對待傳(chuan) 統,堅持“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批判繼承,綜合創新”,不斷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定不移地朝著奮鬥目標前進。
在全國範圍內(nei) 大規模推出標準化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材,加強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能夠增加我們(men) “講好中國故事”的底色和底氣。麵對中國奇跡,有些人心懷叵測,不斷釋放諸如“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錯誤信號,企圖“唱衰中國”,在中華民族前進道路上設置重重障礙,幹擾中國和平崛起。這些不良信息在網絡空間滋生蔓延,對青少年成長成才產(chan) 生了阻礙作用。我們(men) 應該怎麽(me) 辦?我們(men) 需要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塑造中小學生的完美人格,先入為(wei) 主,發揮優(you) 勢,滋養(yang) 網絡空間、修複網絡生態,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有效掌握輿論生成方式和傳(chuan) 播方式。《周易》曰:“君子以常德行習(xi) 教事”。這裏講的“常德”是指一脈相承的中華美德,這裏講的“行習(xi) 教事”是指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中華美德的認識,真正做到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進而對外傳(chuan) 播中華文化,闡發中國精神,展示中國風貌,讓全世界聽懂“中國故事”,聽清“中國聲音”,充分領略中華文化的持久魅力。這一切都應該從(cong) 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開始,積少成多,積健為(wei) 雄,為(wei) 培養(yang) 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積蓄充沛的力量。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是為(wei) 國育才的根本性舉(ju) 措,能夠為(wei) 培養(yang) 人才奠定堅實基礎,能夠為(wei)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創造良好的社會(hui) 氛圍。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們(men) 更應該堅持德才兼備的人才觀念,在全社會(hui) 大興(xing) 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參與(yu) 全球治理。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修齊治平到今天我們(men)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從(cong)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到繼續進行這場“曆史性考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世界潮流,浩浩湯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勢不可擋。在曆史轉折點和社會(hui) 轉型期,確立文化自信有助於(yu) 我們(men) 占據文化發展的製高點,更好地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掌握主動權,有助於(yu) 我們(men) 激濁揚清,推陳出新,真正做到“日新又新”,有助於(yu) 我們(men) 發掘中國文化的時代性、科學性、時效性,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激發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yan) 感、榮譽感,從(cong) 而屹立於(yu) 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有助於(yu) 我們(men) 在民族富強、人民幸福方麵做足文章,有助於(yu) 我們(men) 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開創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全新局麵。
教育興(xing) 則國興(xing) ,教育強則國強。文化自信應當成為(wei) 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強大驅動力。教書(shu) 育人,優(you) 秀教材不可或缺。平心而論,這套標準化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材就是優(you) 秀教材。它能夠幫助中小學生確立文化自信,走上人生的正確軌道,早日成人成才,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