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門:孝義傳家九百年

欄目:家風家訓
發布時間:2016-08-14 20:43:00
標簽:

 

 

 

鄭義(yi) 門:孝義(yi) 傳(chuan) 家九百年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初五日戊戌

           耶穌2015年5月22日

 

 

 

摘要:鄭義(yi) 門,又稱“江南第一家”,位於(yu)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占地約5000平方米,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清廉為(wei) 政,是曆代都倡導的,但從(cong) 家庭的角度約束族人為(wei) 官清正,則是鄭氏義(yi) 門的一大特色。

 

鄭義(yi) 門

 

鄭義(yi) 門,又稱“江南第一家”,位於(yu)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占地約5000平方米,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順三年(1459年),鄭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曆時340餘(yu) 年,以孝義(yi) 治家聞名於(yu) 世。長達168條的傳(chuan) 世家訓《鄭氏規範》,被譽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家訓的重要裏程碑。其事載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鄭義(yi) 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

 

鄭義(yi) 門:孝義(yi) 傳(chuan) 家九百年

 

 

透過曆史深處傳(chuan) 來的鍾聲,一幅引人入勝的家族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十五世同居,曆經三個(ge) 王朝,橫貫三個(ge) 多世紀,宋元明三代正史為(wei) 其列傳(chuan) ,各個(ge) 時代傑出的文化名人為(wei) 之駐足……

 

這就是鄭義(yi) 門,明太祖朱元璋親(qin) 賜的“江南第一家”。

 

在鍾靈毓秀的江南大地上,這個(ge) 坐落在浦江之畔的耕讀之家,至今已經整整聞名了900多年。促使這個(ge) 家族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的靈魂,是它的家規——《鄭氏規範》。

 

這裏,是中國傳(chuan) 統家族發展演變的生動注解。

 

這裏,承載著中國人熟悉和溫暖的記憶。

 

鄭義(yi) 門

 

曆史上,一個(ge) 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可稱“義(yi) 門”。曆朝表彰的“義(yi) 門”中,一般五世、七世就屬難能可貴。而鄭義(yi) 門,其合眾(zhong) 生活的熱鬧場景,卻足足延續了十五世。

 

讓我們(men) 把曆史的鏡頭回放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年間。一個(ge) 名叫鄭琦的老人,自感不久於(yu) 人世,召子孫來到鄭家祠堂,並立下遺囑:“吾子孫有不孝、不悌、不共財聚食者,天實殛罰之”。就是這一聲臨(lin) 終前的囑托,開啟了鄭氏家族十五世的故事。

 

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毛醒策:

 

他的鼎盛時期,我們(men) 用文獻上的話來說,他的人口達到了幾千人,宋代時在一個(ge) 鍋裏吃飯,叫“食指三千”。

 

鄭氏家族世代繁衍,發展至今形成以鄭姓命名的鄭宅鎮。鄭宅鎮位於(yu)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氏宗祠,就坐落在這個(ge) 小鎮的中心。宗祠始建於(yu) 南宋中葉,迄今已有900餘(yu) 年曆史,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如今的鄭義(yi) 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浙江省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

 

鄭氏宗祠坐東(dong) 朝西,占地約5000平方米,共分為(wei) 5進64間,其建築無雕梁畫棟之華麗(li) ,保簡樸整潔之本質,莊嚴(yan) 寬敞,古樸厚重。走進宗祠,就像走進了中國曆史的博物館。內(nei) 有元丞相脫脫書(shu) 寫(xie) 的“白麟溪”碑,明皇帝朱元璋親(qin) 賜的“江南第一家”牌匾,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蒼勁古柏,範仲淹、朱熹、柳貫、王錫爵等曆代曆史名人及當代書(shu) 法家題寫(xie) 的大量匾額、楹聯等……正可謂翰墨丹青賞心悅目,詩書(shu) 雅樂(le) 神韻悠遠。

 

讓今天的人們(men) 依然津津樂(le) 道的,是鄭氏家族魅力不減的人文遺風。

 

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毛醒策: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2008年全國高考,四川省的文科卷子,古文解讀竟然出自《明史》,是關(guan) 於(yu) 鄭氏家族一個(ge) 家長叫鄭濂的傳(chuan) 記,然後叫考生們(men) 來解讀,來談體(ti) 會(hui) ,這實際上也就說明了對鄭氏家族的重視。

 

《鄭氏規範》

 

是什麽(me) ,使這個(ge) 尋常的人家有著如此強大的凝聚力?又是什麽(me) ,讓這個(ge) 傳(chuan) 統的家族延續著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浦江縣博物館副館長張智強:

 

這個(ge) 家族之所以能夠這麽(me) 幾百年的同居,跟這個(ge) 家規是密不可分的。

 

支撐“鄭義(yi) 門”的精神支柱,就是這部名叫《鄭氏規範》的家規。這是鄭氏家族管家治家的法寶。它將儒家的“孝義(yi) ”理念,如數學公式般轉換成操作性極強的行為(wei) 規範。曆經幾代人創製、修訂、增刪,它最終定格為(wei) 168條,涉及家政管理、子孫教育、冠婚喪(sang) 祭、生活學習(xi) 、為(wei) 人處世等方方麵麵,堪稱世上最齊全的家庭管理規範。它甚至將大家庭的管理成員,分為(wei) 18種職務26人,形成一個(ge) 網絡式的多層結構。一個(ge) 龐大家族的秩序由此嚴(yan) 絲(si) 合縫地建立起來。正是這種智慧,指引著這個(ge) 家族在曆史長河中前行。

 

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毛醒策:

 

我是這樣理解的,中國的家訓製度,大約有三個(ge) 曆程。第一個(ge) 是《顏氏家訓》,第二個(ge) 是宋代司馬光的《家儀(yi) 》。《顏氏家訓》和《家儀(yi) 》,它們(men) 的共同特點是理論性較強。那麽(me) 作為(wei) 中國家訓製度的第三個(ge) 裏程碑,《鄭氏規範》最大的特點是什麽(me) ?它比較注重家規的操作性。也就是講,它把儒學的追求轉化為(wei) 可操作的細節。所以我講這個(ge) 家族能夠三百年繁榮昌盛,跟可操作性的家規有密切的關(guan) 係。

 

在今天的鄭宅鎮,我們(men) 依然可以不時看到以鄭氏家族的“孝”跡為(wei) 內(nei) 容的景觀。鄭氏世祖鄭綺,其母親(qin) 張氏因患風攣疾,手足不能伸,鄭綺日候床邊,侍奉飲食湯藥,三十年如一日,始終不稍懈怠。正是這位老人以孝治家的躬行實踐,為(wei) 其後代子孫樹立了一個(ge) 生動的典範。而這,隻是這個(ge) 家族幾百年風風雨雨中諸多故事中的一個(ge) 。

 

家規亮點

 

曆史的時鍾撥到明朝天順三年。鄭義(yi) 門,這個(ge) 響亮在江南大地的名門望族,終於(yu) 悄然隱退,藏入曆史的蒼茫暮靄。然而,鄭氏家族用十五世的漫長時光身體(ti) 力行的《鄭氏規範》,卻永遠留存了下來,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鄭氏的祖先們(men) 深知“成由勤儉(jian) 敗由奢”的道理。168條家規中,有關(guan) 戒奢的就有17條之多。它諄諄告誡:家業(ye) 之成,難如升天,當以勤儉(jian) 樸素為(wei) 準繩。

 

浦江縣博物館副館長張智強:

 

它有一個(ge)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不能浪費、我們(men) 要節儉(jian) ……比如它有講到你什麽(me) 時候可以吃飯,達到幾個(ge) 人可以一起吃,如果達不到幾個(ge) 人你不能夠開一桌吃飯,等等。

 

鄭氏一族齊家思想的體(ti) 係中,還有一個(ge) 突出的主題,那就是關(guan) 心自己的同時,也應關(guan) 心他人,和睦鄉(xiang) 鄰。

 

浦江縣文聯原主席陳舒平:

 

他采取了很多措施跟周邊的鄰居搞好關(guan) 係。比如說他創辦藥室,周邊鄰居有生病的人,如果家裏窮我可以免費提供醫藥;他在村子的路邊設立茶攤,路過的人肚子餓了、口渴了,都可以獲得食物和水;還有窮困的人家,他們(men) 也都會(hui) 給你們(men) 東(dong) 西吃。

 

清廉為(wei) 政,是曆代都倡導的,但從(cong) 家庭的角度約束族人為(wei) 官清正,則是鄭氏義(yi) 門的一大特色。

 

浦江縣博物館副館長張智強:

 

這168條家規,有些涉及到廉政廉潔方麵,像86、87、88這三條,就是針對出仕當官的人規定的。這三條家規,它就是告訴你,你隻要出仕當官,就得奉公守法,不要貪汙受賄,你不要來辱沒我們(men) 這個(ge) 家族。

 

憑借好學的風尚和孝義(yi) 的名聲,從(cong) 宋、元到明、清,鄭義(yi) 門約有173人為(wei) 官,尤其是明代,出仕者達47人,官位最高者位居禮部尚書(shu) 。令人驚歎的是,鄭氏子孫中,竟沒有一人因貪墨而罷官者。

 

現實意義(yi)

 

曆經數百年風雨的鄭義(yi) 門,實際上是中華民族傳(chuan) 統大家庭的一個(ge) 縮影。它深刻體(ti) 現著中華民族獨有的“國家”概念:國與(yu) 家緊密相連、不可分離,治國從(cong) 治家開始。中國人講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內(nei) 外長幼有序,講究道德禮儀(y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是倫(lun) 理文化、責任文化。孝悌忠信禮義(yi) 廉恥,這些中華文化的DNA,滲透到中華民族每一個(ge) 子孫的骨髓裏。

 

時至今日,我們(men) 回望鄭氏義(yi) 門,不僅(jin) 僅(jin) 因為(wei) 它映射著中國古代家庭製度的演變曆程,表達著孝義(yi) 治家的功能樣態,更是因為(wei) ,蘊含其中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始終流淌在炎黃子孫的血液中,是今天的我們(men) 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毛醒策:

 

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上巨大的進步,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那麽(me) 我們(men) 現在講“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一方麵要經濟建設,一方麵要樹立良好的社會(hui) 風氣。這個(ge) 良好的社會(hui) 風氣,家庭的教育、家規的培養(yang) 至關(guan) 重要。所以我們(men) 今天總是在呼喚良好的家風。實際上鄭氏家族,他可以給我們(men) 隔時空地提供一個(ge) 借鑒。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韓亞(ya) 棟 周哲 齊學家 張舒誼 采寫(xie) 製作)

 

責任編輯:葛燦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