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壽龍】儒家與市場秩序可以兼容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6-08-11 14:11:08
標簽:

 

儒家與(yu) 市場秩序可以兼容

作者:毛壽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財政與(yu) 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FT中文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初九日乙醜(chou)

           耶穌2016年8月11日


 

毛壽龍:儒家不僅(jin) 不與(yu) 市場經濟衝(chong) 突,反而在君子不器、天下為(wei) 公的公共治理結構層次,支撐傳(chuan) 統國家秩序的治道變革。

 

 

 

經濟學家陳誌武的研究發現,儒家文化過於(yu) 強調家族對個(ge) 人的保障和救濟,因此抑製了金融市場和福利政府的發展。他認為(wei) ,半個(ge) 世紀以來的技術進步,將讓市場在幾千年來第一次戰勝儒家。

 

陳教授認為(wei) ,儒家思想實際上內(nei) 含著一個(ge) 資源配置方案。它意味著資源按照等級身份來分配,主張非貨幣化的方式來配置社會(hui) 資源。而市場經濟,則按照貨幣化的方式,按照價(jia) 格原理來配置資源,誰出價(jia) 最高,就配置給誰。

 

陳教授認為(wei) ,曆史上,中國有過幾次關(guan) 於(yu) 市場化發展時期的文化討論。戰國時期曾有義(yi) 利之辯,南宋和清朝中晚期的市場經濟得到了較大發展,思想界也同樣開始義(yi) 利之辯。中國最近30多年市場經濟發展很快,又一次開始了文化討論。曆史上義(yi) 利之爭(zheng) ,儒家都獲得了勝利,而市場經濟發展受到了挫折,但這一次市場經濟將戰勝儒家。

 

陳教授在與(yu) 新儒家的探討中,認為(wei) 新儒家想要恢複儒家的王道和三綱五常秩序是不可能的。因為(wei) 當今交通技術很發達,手機以及互聯網均得到了普及,就業(ye) 遍及五湖四海,家庭和家族以及親(qin) 情網絡的作用越來越小。在未來中國,家庭的養(yang) 老模式,勢必被政府和金融市場的貨幣化養(yang) 老模式所取代。

 

筆者認為(wei) ,陳教授很重視市場和政府的作用,但忽略家庭和家族,尤其是親(qin) 情網絡的作用,這是不符合現實的。曆史上的義(yi) 利之辯,的確義(yi) 壓倒了利,但在市場經濟時代,利是不是就一定會(hui) 壓倒義(yi) ,或者是不是一定需要利壓倒了義(yi) ,市場經濟才能夠得到充分發展,這就很值得懷疑。

 

因為(wei) 市場,尤其是金融市場,隻是一種高度擴張的秩序,或者說是一種高度擴張的形式化的秩序。這種秩序,的確是扁平化的,而且是高度貨幣化的,也就是具有高度流動性,它大大解放了人的身份束縛,從(cong) 而大大增進了勞動力市場的發展,進而讓個(ge) 人的市場價(jia) 值得到了巨大提升。它不僅(jin) 可以讓人的遠期價(jia) 值得到實現,如通過金融杠杆來貸款買(mai) 房,從(cong) 而不依靠父母的積蓄來買(mai) 房,而且還可以通過今天的儲(chu) 蓄來為(wei) 自己的老年籌款。這些都是金融市場的作用,它讓資源可以在時間維度得以擴展。當然,從(cong) 空間來說,因為(wei) 存在金融市場,人可以隨時把本地的資產(chan) 處置並更換成貨幣資產(chan) ,然後遷移到任意的地方去工作,然後再購買(mai) 新的資產(chan) 。金融市場讓任何傳(chuan) 統上無法移動的不動產(chan) 變成了可以移動的貨幣資產(chan) ,這就在空間上讓人擺脫了原有家庭和家族的束縛。“拚爹”在本地很重要,但離開了本地,在遙遠的他鄉(xiang) ,更多的是拚自己的才能。

 

在這個(ge) 意義(yi) 上,陳誌武教授是正確的。但我認為(wei) ,陳誌武教授不正確的一點是,人雖然是流動的,但人不可能永遠處於(yu) 流動的狀態中,從(cong) 這個(ge) 地方搬到那個(ge) 地方,從(cong) 那個(ge) 地方再搬到另外一個(ge) 地方,或者永遠處於(yu) 旅遊的狀態。金融市場自身依然有風險,在貨幣價(jia) 值無法得到穩定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支持的條件下,尤其是當經濟不處於(yu) 長期穩態反而出現了線性增長的情況下,現在的儲(chu) 蓄實際上很難支撐未來的養(yang) 老。而金融市場的發達,往往導致房地產(chan) 價(jia) 格高昂,這讓父輩以較低的價(jia) 格購得住房,而下一代卻很難一開始就能夠承受高額的房貸壓力。

 

前一個(ge) 問題,陳誌武教授認為(wei) 可以通過政府的養(yang) 老保障計劃,也就是現收現付的方式,讓這一代人養(yang) 活上一代人。但未來的下一代人能否養(yang) 活現在的這一代人,還是一個(ge) 未知數,很多模型已經推導出,很多國家的現收現付養(yang) 老模式總有破產(chan) 的一天,而不得不讓退休年齡大幅度延遲,才能讓養(yang) 老計劃得以延續,甚至有些國家已經開始實施補充性的個(ge) 人賬戶方法。這說明,金融市場和政府,雖然能夠替代家庭和家族,但在其自身不夠保險的情況下,家庭和家族,尤其是社會(hui) 自身的力量,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更何況,金融市場自身隻能提供貨幣化的養(yang) 老模式,貨幣可以在市場上買(mai) 到很多東(dong) 西,住房服務、養(yang) 老服務等等。但是,住房服務並非是純粹擴展秩序的賓館式服務,它是較為(wei) 長期的居住和生活,而且基本上都是以家庭和社區的形式出現的。在此情況下,家庭和社區服務,依然是非常關(guan) 鍵的,而這些服務,雖然和市場有關(guan) 係,但它和純粹擴展的市場不同,是一種家庭和社區為(wei) 基礎的市場服務,而很多家庭服務,是市場服務根本無法替代的。

 

所以,現在有很多養(yang) 老模式,其中一種就是家庭和社區養(yang) 老模式。市場化的照料固然很重要,但家庭式的照料,是很多市場服務所不可替代的。而在社區資源、家庭資源的配置方麵,儒家的價(jia) 值依然非常重要,尊老愛幼,長者先吃,長者先行,子女要孝順,這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價(jia) 值。我們(men) 可以看到,依照傳(chuan) 統儒家原則運作的家庭和家族,包括親(qin) 情網絡,在其年老時候所享受的福氣,顯然要大於(yu) 那些完全按照市場原則運作的個(ge) 人。

 

從(cong) 秩序角度來說,人是群居的動物。群居,就需要有秩序。從(cong) 時間維度來說,人類的秩序有原始人的秩序,後來有國家的秩序,到現代社會(hui) 發展了市場秩序。從(cong) 原始的秩序到國家的秩序,是人類文明的進步。曆史上的帝國創造了主要的古代文明。從(cong) 原始秩序、國家秩序到現代擴展至全球的市場秩序,它創造了現代文明。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市場秩序替代原始秩序、國家秩序,是人類的進步。但從(cong) 空間維度來說,現代人基本上生活在原始秩序、國家秩序和市場秩序中。這三種秩序不僅(jin) 決(jue) 定了個(ge) 人生活和成長的空間,更決(jue) 定了現代社會(hui) 、現代經濟和現代國家的成敗與(yu) 否。這些成功不僅(jin) 僅(jin) 取決(jue) 於(yu) 原始秩序、國家秩序和市場秩序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還取決(jue) 於(yu) 公共治理是否進步。單方麵的市場秩序的發展,需要有相應的國家秩序的進步,也需要有充分發達的家庭、家族和親(qin) 情網絡構成的原始秩序。

 

實際上發達國家到處存在家族企業(ye) ,而社會(hui) 治理的進步,同樣是市場經濟不可忽略的力量。即使是上市公司,股權高度流動化,經理人團隊也有相當的流動性,但一個(ge) 企業(ye) 一旦有了曆史,就有其獨特的企業(ye) 文化,也就是其內(nei) 在地具有原始秩序的特性,而且其身份等級也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更何況金融秩序本身需要強大的信用資源,而原始秩序恰恰可以提供強大的信用資源。

 

市場經濟作為(wei) 一種高度擴展的主觀的經濟,它的基礎是一大批企業(ye) 家,一大批成熟的消費者和投資者,一大批管理者和專(zhuan) 業(ye) 人士。這些群體(ti) 自身都具有很強大的且具有很大個(ge) 性化差異的主觀價(jia) 值。他們(men) 很多都是世傳(chuan) 的,如音樂(le) 家家庭多產(chan) 音樂(le) 家,企業(ye) 家家庭多產(chan) 企業(ye) 家,但即使不需要世傳(chuan) ,也需要有一個(ge) 社會(hui) 共同體(ti) 的支撐。而在專(zhuan) 業(ye) 共同體(ti) 中,這些人實際上依然是有身份等級的。陳教授在金融家隊伍裏,就有其自身的等級。而正是這個(ge) 等級,讓陳教授能夠獲得較高的收入。

 

所以,從(cong) 秩序的維度來看,在曆史上,空間上,原始的秩序、國家的秩序和市場的秩序,的確有過衝(chong) 突,並且與(yu) 其相關(guan) 的很多思想也會(hui) 出現衝(chong) 突,而且在人類曆史上市場秩序一直處於(yu) 這場戰爭(zheng) 的下風。在西方,這一格局自亞(ya) 當·斯密開始有了改觀。在中國,則是始自改革開放,而且即使在現在,讓市場經濟起決(jue) 定作用,依然是努力的方向。

 

當前,市場秩序的價(jia) 值已經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充分的認可,但市場秩序依然需要原始秩序和國家秩序的支撐。在這個(ge) 方麵,關(guan) 鍵是讓各個(ge) 秩序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cong) 而給人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與(yu) 此同時,讓這些秩序也能夠得到充分的兼容。

 

因此,國家需要實現治道變革,從(cong) 統治型政府轉變為(wei) 公共服務型政府。原始秩序也要實現其內(nei) 在治理結構的變化,從(cong) 傳(chuan) 統封閉的家庭和家族發展到具有自由開放的權利結構的公共治理結構。至於(yu) 市場秩序,則更多的是一個(ge) 擴展的抽象規則的秩序,這一秩序同樣兼容家庭、家族,同樣兼容傳(chuan) 統社會(hui) ,同樣兼容親(qin) 情網絡。這一切都需要有一個(ge) “公天下”的結構,這就是中國儒家所說的,大同社會(hui) 的結構。在這個(ge) 意義(yi) 上,儒家不僅(jin) 不與(yu) 市場經濟衝(chong) 突,反而在君子不器、天下為(wei) 公的公共治理結構層次,支撐傳(chuan) 統國家秩序和社會(hui) 秩序的治道變革。當然,儒家思想也在這個(ge) 過程中得到了實質性的轉型,從(cong) 傳(chuan) 統家族和國家治理思想資源。變成了現代公共治理的思想資源。


附:

 

【陳誌武】這一次市場會(hui) 戰勝儒家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