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shu) 》再次入藏故宮
來源﹕光明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初七日癸亥
耶穌2016年8月9日
光明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李韻 通訊員劉楊)今日﹐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shu) 》入藏故宮博物院。這套由揚州市人民政府捐贈的影印文津閣本﹐將按照經﹑史﹑子﹑集四部分別安放於(yu) 故宮博物院內(nei) 的文淵閣﹑昭仁殿中。
據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wan) 平介紹﹐在現存比較完整的版本中﹐文津閣本《四庫全書(shu) 》具有其獨特的曆史文獻價(jia) 值。文津閣本成書(shu) 於(yu) 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是北方四閣中最後完成的一部﹐對之前版本中的訛誤﹑遺漏已有所補正。而《四庫全書(shu) 》成書(shu) 後進行的兩(liang) 次全麵檢查中﹐文津閣都是由總纂官紀昀帶領相關(guan) 人員親(qin) 自進行﹐並由清高宗親(qin) 校﹐紀昀親(qin) 自三校﹐其編校質量優(you) 於(yu) 其它版本。就現在存世而言﹐以文津閣本最為(wei) 完善﹐其中一些文獻資料更是海內(nei) 孤本。因此可以說﹐這次複原的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shu) 》文獻價(jia) 值獨一無二。它的印行﹐既是對其學術價(jia) 值的重新認識﹐也是繼承和弘揚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現實需求。
記者了解到﹐本次入藏的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shu) 》﹐由商務印書(shu) 館出版﹑揚州國書(shu) 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承製。這套書(shu) 的製作曆時12年﹐原大原色原樣複製﹐全套共計3.6萬(wan) 餘(yu) 冊(ce) ﹐出版工程量極浩大﹔製作工序複雜且多為(wei) 手工製作﹐書(shu) 裏全部采用手工宣紙﹐整套書(shu) 耗用手工宣紙6000刀。包裝上也恢複了包背裝裝訂工藝﹐書(shu) 的封麵采用耿絹﹐整套書(shu) 用6144個(ge) 金絲(si) 柚木盒盛裝於(yu) 128個(ge) 書(shu) 架上。
新聞聯接﹕
命運多舛的《四庫全書(shu) 》
《四庫全書(shu) 》由清高宗主持﹐總編纂紀昀等360多位官員﹑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xie) ﹐費時十年編撰而成。叢(cong) 書(shu) 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種書(shu) ﹐7.9萬(wan) 卷﹐3.6萬(wan) 冊(ce) ﹐約8億(yi) 字﹐基本囊括中國古代所有圖書(shu) ﹐因此稱為(wei) “全書(shu) ”﹐曾是集中華文明之大成者。為(wei) 了放置《四庫全書(shu) 》﹐乾隆皇帝下令﹐在全國各地分別建造七座藏書(shu) 樓﹐分別為(wei) 文津閣﹑文淵閣﹑文源閣﹑文溯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
可惜的是﹐《四庫全書(shu) 》放置天下七閣後不久﹐清王朝就陷入到多災多難的時期﹐各閣《四庫全書(shu) 》也各自經曆了坎坷曲折的曆史命運。第一次鴉片戰爭(zheng) 中﹐英軍(jun) 攻陷鎮江﹐火燒文宗閣﹐《四庫全書(shu) 》損失慘重。後來﹐揚州文匯閣的閣與(yu) 書(shu) ﹐也毀於(yu) 太平天國時期的兵火。杭州文瀾閣《四庫全書(shu) 》雖免遭塗炭﹐但其中冊(ce) 次大量流失﹐後經補抄﹐才基本配全﹐今藏於(yu) 浙江圖書(shu) 館。南三閣命運多難﹐北四閣同樣如此。1860年英法聯軍(jun) 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文源閣《四庫全書(shu) 》化為(wei) 灰燼。1900年八國聯軍(jun) 侵入北京﹐劫掠大量《四庫全書(shu) 》底本﹐散藏於(yu) 英法各國圖書(shu) 館內(nei) 。抗日戰爭(zheng) 爆發後﹐文淵閣《四庫全書(shu) 》被運出故宮﹐一路遷移﹐至今未能回歸。北四閣中﹐祗有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三閣的藏本基本完整﹐分別珍藏於(yu) 台北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shu) 館﹑甘肅省圖書(shu) 館。
今天﹐影印文淵閣本《四庫全書(shu) 》再次入藏故宮﹐文淵閣本以這樣的方式回到了文淵閣。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