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明作者簡介:陳明,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長沙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任湘潭大學碧泉書(shu) 院教授。一九九四年創辦《原道》輯刊任主編至二〇二二年。著有《儒學的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維》《文化儒學》《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對談錄》《儒教與(yu) 公民社會(hui) 》《儒家文明論稿》《易庸學通義(yi) 》《江山遼闊立多時》,主編有“原道文叢(cong) ”若幹種。 |
(儒學聯合論壇總版主吹劍按:《原道》叢(cong) 書(shu) 創立已有10周年,其間換了6家出版社,最近轉至大象出版社,並改名為(wei) 《新原道》叢(cong) 書(shu) 。《原道》叢(cong) 書(shu) 及其同人一如既往地堅持麵向現實和未來的中國文化保守主義(yi) 立場,是值得一提的一道風景。)
吹劍:《原道》改成了《新原道》?
陳明:出版社的意思,跟《新史學》、《新哲學》保持一致。以前每輯還要給出版社付錢,加上這個(ge) “新”字後,免了。
吹劍:為(wei) 什麽(me) ?
陳明:純學術本身就賠錢,傳(chuan) 統文化的書(shu) 就更不好賣了。因為(wei) 首先五四以來它整體(ti) 上的形象從(cong) 方方麵麵被妖魔化,其次作為(wei) 倫(lun) 常日用的因素它卑之無甚高論,缺乏吸引眼球的能力。
吹劍:挺艱難?
陳明:但同時也挺自由,什麽(me) 事基本我都可說了算。我們(men) 是純粹的同人刊物,沒撥款,也沒讚助。屈指一算,居然已十年過去。天之將喪(sang) 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yu) 於(yu) 斯文也。天之未喪(sang) 斯文也,我寄厚望於(yu) 下一個(ge) 十年。
吹劍:這十年有什麽(me) 特別的人和事嗎?
陳明:李澤厚算一個(ge) 吧。很多人是因為(wei) 他的名字才買(mai) 和記住了《原道》。他希望每輯都將他的文章放頭條,要氣氣一些看著他不順眼的人。這本來是雙贏的事,但我沒這樣做,因為(wei) 按《原道》的宗旨,有的文章並不是特別適合。而他卻認為(wei) 我是因為(wei) 膽小。當時我確實因辦《原道》受到處罰,沒法說清——那些人就更不必說了。
吹劍:他不也願意被稱為(wei) 新儒家麽(me) ?你們(men) 跟這一係統的思想是什麽(me) 關(guan) 係?
陳明:晚清國粹派是從(cong) 信念情感出發,稱東(dong) 方精神文明第一;第一代二代新儒家是參照西方知識範型,通過論證傳(chuan) 統的知識合法性論證傳(chuan) 統的價(jia) 值合法性;鄧小軍(jun) 、李明輝等參照西方價(jia) 值理念,通過論證傳(chuan) 統在民主自由諸方麵的價(jia) 值合法性,論證傳(chuan) 統的正麵意義(yi) ;蔣慶、盛洪等主張回到曆史上的“書(shu) 法”“師法”“家法”內(nei) 部,“以中國解釋中國”;李澤厚主張西體(ti) 中用,沒幾個(ge) 人搞懂到底是什麽(me) 意思——他認為(wei) 自己是儒家馬克思主義(yi) ,或者馬克思主義(yi) 儒家。
《原道》認為(wei) ,傳(chuan) 統作為(wei) 一套符號話語,它與(yu) 民族生命是“表達/塑造”的二重關(guan) 係。作為(wei) 表達,它反映了民族的意誌、需要以及對世界的理解認知;作為(wei) 塑造,它是民族自我意識對自身的自覺把握、調整與(yu) 建構。當代中國文化的危機根本上講就是我們(men) 沒有一個(ge) 能夠承擔這一“表達/塑造”功能的話語係統。《原道》的定位,就是要從(cong) 文化與(yu) 民族的內(nei) 在關(guan) 聯中重建這樣一種話語係統。在這樣的目標下和過程中,東(dong) 西、左右的區分僅(jin) 有相對的意義(yi) 。
吹劍:能不能談談《原道》和自由主義(yi) 、新左派以及純粹的“國學”研究的區別?
陳明:西方有近代思想是自由主義(yi) 、激進主義(yi) 、保守主義(yi) 三足鼎立的概括。實際在中國這三者並不是完全對等平行的概念。自由主義(yi) 與(yu) 激進主義(yi) 主要是關(guan) 於(yu) 政治製度設計的理論,而我們(men) 所保所守的儒學,是一個(ge) 比較整全的文化係統,有政治、社會(hui) 和人生等方方麵麵的內(nei) 容。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自由主義(yi) 和新左派所彰顯的價(jia) 值,都可以整合到這一係統中去,同時使這一係統獲得新生。至於(yu) 與(yu) 純粹的“國學”研究的區別,簡單的說,就是義(yi) 理之學與(yu) 考據之學的關(guan) 係。
吹劍:在中國曆史上有很多以“原道”為(wei) 題的名篇、著作,你們(men) 所“原”之“道”是什麽(me) ?
陳明:在與(yu) 曆史的縱向關(guan) 係上,《原道》和《學衡》、《東(dong) 方雜誌》等精神氣質上相近,但就與(yu) 社會(hui) 的橫向關(guan) 係上,它更象《新青年》。第三輯封麵上加了英文in search of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culture,李澤厚嫌羅索,提出就寫(xie) Chinese logos。我堅決(jue) 反對,因為(wei) 道並不等於(yu) logos。我的老師餘(yu) 敦康也總希望我們(men) 能夠回答這個(ge) “道”究竟是什麽(me) ?似乎它是一個(ge) 概念一條原則,是近似於(yu) 柏拉圖講的“理念”那樣的東(dong) 西;我也不認同。我認為(wei) 重要的是尋找——原的意思是尋找,在尋找的過程中,道的意義(yi) 就會(hui) 漸漸呈現出來。
吹劍:認同《原道》的人多嗎?
陳明:不知道。趨勢是越來越多吧。《原道》沒有稿費,但很多人還是願意給它寫(xie) 文章。
吹劍: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陳明:太多了。我都懶得去想,我現在是做希望工程一樣辦它,更多的時候我得為(wei) 自己的胃操心。但我願為(wei) 校對不精和鍵盤敲錯向一些朋友道歉!
吹劍:對讀者呢?
陳明:《原道》的讀者跟《原道》的同仁一樣,我一直有種自家人的感覺,就不必客氣了吧。
原載於(yu) 《中華讀書(shu) 報》2004年3月25日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