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陌生人(陳明)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0-03-21 08:00:00
標簽:
陳明

作者簡介:陳明,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長沙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任湘潭大學碧泉書(shu) 院教授。一九九四年創辦《原道》輯刊任主編至二〇二二年。著有《儒學的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維》《文化儒學》《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對談錄》《儒教與(yu) 公民社會(hui) 》《儒家文明論稿》《易庸學通義(yi) 》《江山遼闊立多時》,主編有“原道文叢(cong) ”若幹種。

 

 



有部叫《紅鞋日記》的電影,用四重奏的方式講述了四個(ge) 主人公的情感生活片斷。故事的不同尋常之處在於(yu) ,四位性格、職業(ye) 各不相同的主人公情感投注的對象,並非作為(wei) 理想婚配標準的才子佳人,而都是在各種偶然場合憑直覺鎖定的陌生人。

導演巧妙而執著的演繹似乎在引導每一位觀眾(zhong) 去思考陌生人與(yu) 情感乃至與(yu) 生命存在的關(guan) 係。


確實,這並不是一個(ge) 僅(jin) 屬於(yu) 哲學家的問題。對於(yu) 情感來說,有時熟悉反而顯得十分隔膜,而陌生卻叫你感到異樣的親(qin) 切。白首如新,傾(qing) 蓋如舊,意思是說兩(liang) 個(ge) 相處到白頭的人實際互不了解如新識,兩(liang) 個(ge) 隻是馬車相錯一麵之緣的人卻如同舊交。可見古人已深知心靈的溝通取決(jue) 於(yu) 緣份而不是時間。很多人都有經驗,在電梯裏擠在一起的似曾相識的麵孔,實際遙遠得如同兩(liang) 座山上的岩石;而在機場、車站或碼頭某個(ge) 轉瞬即逝的身影,卻常常被銘刻在記憶深處。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因誤解而結合,卻因了解而分開?這的確與(yu) 人性的弱點或特點有關(guan) 。本地的和尚由於(yu) 成天見他如此這般地燒香念佛敲木魚,所以很難想像他會(hui) 如何法力無邊,而外來的和尚則因多少帶有幾分神秘而常被賦予較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麵,陌生人又頗似一幀大幅留白的寫(xie) 意畫,可以讓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像去加以詮釋補充,完成自己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都市的天空是擁擠的,從(cong) 流行服飾到霓虹廣告,無不給人擴張壓抑之感。忙碌於(yu) 衣食住行,沉淪於(yu) 日常生活,現代人似已成為(wei) 種種角色的集合體(ti) ,而那不可方物的生命存在本身卻似乎已被人們(men) 遺忘。為(wei) 什麽(me) 總是“不知何事縈懷抱,醉也無聊,睡也無聊”?這就是生命的力量在躁動,那不能為(wei) 任何角色所同化的最後也最真實的生命本體(ti) ,在提示著生活的可能與(yu) 嚴(yan) 峻。君不見,日影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

生命是一個(ge) 偶然的事實,在四季的輪回中總渴望內(nei) 心深處最隱秘的存在體(ti) 驗能夠得到印證,有所寄托。但是,其內(nei) 涵的個(ge) 人化規定性又決(jue) 定了其命運隻能是被放逐,人,永遠隻能飲盡那份孤獨。據說正是由於(yu) 能夠忍受這份孤獨,將被壓抑的“力比多”升華為(wei) 某種創造力偉(wei) 人才成就其偉(wei) 大。不過偉(wei) 人從(cong) 來都是少數,芸芸眾(zhong) 生大都願意相信,總有一位陌生人是自己生命的歸宿,從(cong) 那裏能夠找到自己生命最充分的理解和表達。像《紅鞋日記》中主人公們(men) 的一見鍾情,根本就不是為(wei) 了嫁漢吃飯或娶妻生子,而是用幻想的形式,自己給自己一些理解,自己給自己一些安慰甚至放縱—是的,人總不免有這樣的時候。

大眾(zhong) 傳(chuan) 媒上的那些明星,某種意義(yi) 上不正是各種剛剛意識到自己生命存在的追星族們(men) 心目中完美的陌生人麽(me) ? 我猜想,多數人對“午夜藍調”之類廣播節目的依戀,很大程度上大概即是基於(yu) 這樣一種情愫。當夜的潮水把白晝的喧囂煩冗卷走,心靈的孤島浮出海麵,每個(ge) 人似乎都有所期盼,都在等待著自己的陌生人到來,在傾(qing) 訴與(yu) 傾(qing) 聽的幻想與(yu) 幻覺中完成一次生命的表達與(yu) 肯定。 

網蟲的生活情形亦與(yu) 此類似,“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很像是“等待陌生人”的正話反說。大家都隱沒在顯示屏的後邊,給對方留下想象馳騁空間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極大的放縱自由。有個(ge) 叫“網上網下”的電視小品,講在網上互相吸引的一對男女,實際正是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而又怎麽(me) 看怎麽(me) 不順眼的冤家鄰居!生活在別處,生活在別處,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生命是一種指向未來的衝(chong) 動,別處就是未來。最近,剛經曆了婚變的王菲,推出了一個(ge) 新專(zhuan) 輯《隻愛陌生人》。詞寫(xie) 得很一般,以它命名主打的唯一理由,恐怕隻能是這五個(ge) 字本身,頗準確地表達了這位歌壇天後的內(nei) 心款曲:既有些失落,又有所期待。還有什麽(me) 比這更煽情?

等待陌生就是拒絕平淡,渴望激情,就是努力去擁抱尚未展開的生活。但是,對生活了解越多的人,對世界的陌生感相應地也就越少,自然對陌生人也就要少一些幻想,少一些期盼。


 

《紅鞋日記》沒有告訴我們(men) ,這樣的人,又該是在等待什麽(me) 呢?